我为什么放弃早起,选择“晚睡自然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躺平学原理 ,作者:躺即可得,原文标题:《随地大小睡——大学生拥有的最大特权》,题图来自:AI生成
我是夜猫子体质,晚上大脑非常活跃,巅峰期大概在晚上九点到凌晨四点。而且我学习的前摇和后摇都比较长,写论文时经常摇到晚上九点才开始写,但效率是白天的好几倍。干不动了就睡,大概中午十一点自然醒,然后以吃顿好的、买杯奶茶、打明日方舟等方式开启施法前摇,摇到什么时候不确定。
我是早起困难症患者,一旦早起,就戴上了痛苦面具。初中时学校管理模式比较宽松,其实起得不算早,但我每天都困得没有胃口吃早饭。那时候给女同学传纸条从来没被抓到过,但经常因为迟到“落网”,这方面很像宇智波带土,总是在奇怪的地方翻车。
我有位高中同学在衡水读了三年,生物钟彻底被调成了“衡水模式”,即使没有了起床铃,到了大学依旧到点就醒。但我从未被衡水作息驯服过,始终没适应五点四十起床。当时是迫于生计没有办法,现在如果非要有什么事需要五六点钟起床,我宁愿直接不睡。
可能与我精神能量太低有关,早睡早起需要消耗精神力,但晚睡自然醒会增加精神力。
到了大学,我彻底实现了睡觉自由。早八原则上我是不去的,当时宿舍里有个轮值制度,每次派一个人去上早八,有点名、作业、划重点的情况,我们派去的探子会发到宿舍群里,最大程度保障整个宿舍的休息权。
点名被点到的时候,其它同学会迅速穿好衣服跑到教室里,跟老师求情,问能不能补签。我就不同了,我的心境类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点到我就点到呗,点到我了我有啥办法,接着睡。
要是连被点名点到的觉悟都没有,为啥不按时出勤呢?点到了就是点到了,没来就是没来,这才是真男人。
自然醒的感觉妙不可言,推荐谢安琪的《赖床》——“沉醉那份余温,床铺中那股温热与心魔接吻。愿躲进永久,凡俗事情莫再过问。陶醉那份余温,留恋中妄想继续与理智斗争。辗转进退抚心自问,在干么作践我身,要被困。”
而且我这个体质,确实是早起毁一天,起得早浑身难受。仅从工作效率来考虑,晚睡自然醒显著强于自律早起。不只是早起不早起的问题,大学因为时间比较灵活,在没课的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累了都可以睡。我在任何一个时间段回到宿舍,都有人在睡觉。
在非常规睡眠时间点,我在宿舍睡觉时,听到有舍友说“嘘,别打扰到他睡觉”,我都会说“别管我,你们接着奏乐接着舞,不影响的。现在本来就不是常规睡眠时间,与其说你们说话打扰我睡觉,不如说我睡觉打扰你们说话。”
现在回看我的中学,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随地大小睡,是一种“奢侈的幸福”。除非你灵活就业,否则只有大学的时间表能包容这种灵活睡眠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吸引人的不只有“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有“说睡就睡的宿舍”。失去这种自由的时候,人才会“啊多么痛的领悟”。
一想起来离开大学又得早起,甚至还存在晚睡早起的情况,我就悲从中来。大学不重来,日日能再晨。及时当补觉,岁月不待人。被窝是青春的摇篮,区区三万天,睡睡又能怎?工作后有的是早起的机会,但错过了大学,将再难体会随地大小睡得酣畅淋漓之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躺平学原理 ,作者:躺即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