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反对“大众创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张琨随笔 ,作者:张琨,题图来自:AI生成
在我看来,创业是一个相当严肃的事情,而非一场人人都能参与的、轻松的狂欢。今天得空把思考写下来。
我所理解的创业,绝不是那种一个人开个小店、做点小买卖的个体户行为。而是做一个完整的闭环生意,需要有规模性的团队、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完整的治理结构,并且在创造商业价值的同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真正的创业,是一场对信任、对责任、对人性的深度考验,是一场充满“濒死体验”的九死一生之旅。
一、创业是对信任的严肃负债
很多人将风险投资 (VC) 的钱看作是无风险的资本,认为失败了也无所谓,因为VC投资人理应对此有所准备。但我从来不这么想,对我来说,每一笔投资都不仅仅是冰冷的财务数字,而是一种严肃的负债,一种包含着“财务债”与“情感债”的复合体。
想想看,当你的公司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构想,你的产品还未成型,你的团队还未壮大时,有人却选择将真金白银押注在你身上。这份信任,比任何合同条款都更具份量。它是在你最不确定的时刻,对方对你个人能力和愿景的坚定支持。因此,我始终认为,这份负债需要加倍偿还。一旦创业失败,金钱的损失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辜负了那份在至暗时刻伸出的援手。这种对信任的辜负,会在你的行业信用账户上留下永久的“赤字”。
同样的,我们对客户也负有严肃的责任。在品牌尚未建立、信任基础薄弱的创业早期,那些选择相信你、购买你产品或服务的第一批客户,是你的第一批信徒。他们本可以有更保险的选择,但却因为你的产品或理念而选择了你。你不能因为公司的破产,就轻易放弃售后服务的承诺。我见过太多失败的创业公司,因为破产而对客户不闻不问,最终被用户们怨恨和唾弃。这种怨恨,比公司的终结本身更具杀伤力,因为当你被别人想起时,留下的都是负面的影响。
二、创业,是对人性的深度考验
如果说对投资人和客户的责任是商业上的负债,那么对团队的责任,则是对人性的深度考验。
在公司里,员工不是可以随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生产资料。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梦想、家庭和生活。他们选择加入你,是因为相信你的愿景,愿意将自己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青春押注在你的事业上。作为领导者,你的承诺不仅仅是每月按时发放的薪水,更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有前景、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作为春雨医生最艰难时期的领导者,我曾亲身经历过这种责任的重量。我面临过必须要裁掉那些曾并肩奋斗的同事们的艰难时刻。我永远记得他们眼神中的无助和失望,那种无力和无奈至今仍是我的心里阴影。那不是因为矫情,而是源于对人性的尊重和对承诺的深刻理解。当你站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转折点上,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他的人生轨迹。这份沉重的责任,让我无法将创业仅仅视为一场商业游戏。
三、百死一生,才是创业的残酷真相
很多人都喜欢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创业的艰难。但我必须强调,这个比喻是有前提的。它指的是你已经具备了大部分创业资源——成熟的商业模式、资金、团队、人脉——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去争取的“一生”。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更像是“百死一生”,甚至“千死一生”。
真正的创业,是一个极其艰苦且孤独的过程,充满了各种的不确定性和濒死体验。在我创业中最艰难的日子里,曾数月徘徊在濒死的边缘。为了不辜负创始人和董事会的信任,我们拼命地融资,拼命地做业务、做收入。每一个夜晚都伴随着巨大的压力,每一次决策都可能决定公司的生死。那份濒临死亡的恐惧和挣扎,不是坐在星巴克里描绘宏伟蓝图的人可以想象的。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我才更深刻地理解了创业的本质。它需要强大的内心,需要你对责任的敬畏,需要你将每一份信任都视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资产。
所以,与其让每个人都去“创业”,不如让更多人回归理性。在踏上创业这条路之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
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承担所有责任,并将投资人的钱视为负债?
-
你是否已经具备了“入场券”,拥有足够的资源去面对“九死一生”的挑战?
-
你是否拥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濒死体验”?
如果答案不是肯定的,也许我们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创新”上。创新不一定需要创业,它可以存在于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团队、每一家公司中。这才是真正健康的社会发展模式。
而对于那些真正选择了创业这条路的人,这句话共勉:创业是严肃的承诺与持续的担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张琨随笔 ,作者:张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