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怎么敢炒新能源了?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编辑 | 关雪菁

头图 | AI制图


最近,A股走势震荡,市场资金来回切换赛道。

 

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9月8日,市场出现“高低切”,创业板指在新能源产业链爆发的带动下上涨。

 

固态电池、储能、光伏等新能源板块开始补涨。其中,9月1日至9月8日,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的涨幅达到了31%、37%。

 

新能源的行情,并没有持续。

 

9月9日,倒下的“寒王”、调整的“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又重新开始上涨,新能源又陷入调整。

 

那么,市场资金是怎么想的呢?处于低位的新能源后续还会有行情吗?

 

一、高切低,市场急需新的故事

 

在一轮行情(无论是牛市还是大型反弹)中,领涨的往往是逻辑最硬、前景最好、资金最青睐的“龙头”板块。

 

很明显,这轮“龙头”板块,便是AI算力。如:寒武纪为代表的GPU,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为代表的光模块,英维克为代表的液冷。

 

要知道,A股炒来炒去,实际炒的都是预期。预期也就是未来的增长潜力、新的故事。

 

这一轮的AI算力的上涨,主要在于无论从应用还是算力产业来看,进展速度和对各行业影响均超预期,也就是预期差。

 

比如:模型训练需求推动Meta、Google、AWS等海外CSP巨头持续增加资本开支,且计算集群建设规模持续超预期。

 

而相关AI算力产业链公司的订单也将饱满,加速增长。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5年上半年,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为39.95亿、39.42亿、8.99亿,分别同比增长69.40%、355.68%、37.46%。

 

随着上涨,预期差被逐步消化。后续再有消息面的利好,股价出现不涨反跌。

 

9月5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主持的晚宴上,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向特朗普表示,公司计划到2028年前,仅在美国本土就将投资至少6000亿美元用于AI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

 

消息出来之后,AI算力板块并没有上涨,而是持续低迷。

 

此外,寒武纪发布公告提示风险,截至2025年8月28日,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5117.75倍,市净率为113.98倍,公司所处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最新滚动市盈率为88.97倍,市净率为5.95倍,公司滚动市盈率、市净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不少市场资金认为,AI算力的预期又一次打满了,在没有新的预期出来之前,不再跟进,选择获利了结。 这也是,市场上常说的“利好出尽是利空”。

 

因此,在AI算力没有新的预期、新的故事下,市场资金便会选择进入滞涨的板块,比如:新能源。

 

不过,9月11日,《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与甲骨文(Oracle)签署了一份合同,将在五年内向后者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算力,该金额远超公司目前的收入。

 

这也意味着算力又有了新的故事和预期差。尽管算力处于高位,有明显的泡沫,依然有不少资金依然看好算力板块。

 

难道补涨的新能源就没有新故事和预期差吗?

 

二、故事有,但不多

 

众所周知,光伏、锂电等新能源最大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低迷。

 

不过,国家一直在倡导“反内卷”,政策还在持续酝酿,旨在助力光伏、锂电行业早日走出内卷的泥潭。

 

正因如此,在A股上,光伏、锂电板块一直都在筑底阶段,这轮炒起来之前继续向下空间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新能源上涨的焦点在于固态电池加速落地、储能业绩超预期、反内卷政策有望落地。

 

1.固态电池“叙事”

 

相较于“反内卷”的收缩供给,市场资金更为关注固态电池等新技术带来的需求增长。

 

在电池技术上,固态电池的固态电解质可以取代了易燃的电解液,从根本上解决了安全焦虑,同时还能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实现更长的续航和更快的充电。

 

此外,从2025年半年报的集中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固态电池的设备商今年已经拿到了不少中试线或小试线的订单。

 

其中,先导智能在2025年上半年新增了4亿元的全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客户主要来自海外,这证明固体电池质技术已获全球认可。

 

另外,电池厂纷纷公布固态电池规划,抢跑新技术以弯道超车。

 

比如:国轩高科的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亿纬锂能发布全固态电池规划,计划在2026年推出第一代全固态电池产品,在2028年推出第二代全固态电池;宁德时代预计2027年有望小批量生产。

 

因此,固态电池的上涨,是从“0”到“1”的叙事。

 

2.储能“预期差”

 

如果说固态电池是“叙事”,那么储能就是有预期差。

 

根据寻熵研究院数据,2025年8月落地的储能系统、EPC(含设备)订单规模分别达到25.8GW、69.4GWh,创历史新高。

 

此前,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能,市场需求预期大幅下修,此次储能招标创新高印证国内需求刚性且高增长。

 

这意味着,独立储能商业模式的跑通,而非仅靠光伏强制配置储能系统。

 

国内储能招标超出预期的原因:

 

一方面,多省推出容量电价、容量补偿等政策,能够提升储能项目收益的确定性;

 

另一方面,136号文宗旨是推动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化交易,新能源增量项目均面临更大的上网电价波动,通过配置储能将电量转移至电价较高的傍晚、晚间时段,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性。

 

由于国内储能商业模式改变,对电池性能要求提升,25上半年储能电芯价格已小幅上涨。

 

根据鑫椤锂电统计,锂电9月排产环比增长3%至8%,主要因跟随电车旺季和储能抢装环比保持增长。

 

另外,从海外来看,美国关税、法案等扰动因素已逐步消除,欧洲、澳洲、拉美、东南亚等地需求良好。

 

据中信建投预测,2025-2027年国内储能新增装机达到130GWh、160GWh、210GWh,将持续高增长;2025-2027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达到257GWh、336GWh、467GWh。

 

在市场修复预期的同时,阳光电源等储能企业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3.光伏的反内卷

 

固态电池、储能的新需求出现可以带动锂电,光伏更看反内卷来收缩供给。

 

官方对光伏行业“反内卷”已经下了定义,但市场一直在等待去硅料产能的落地细则。

 

要知道,硅料是光伏上游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行业供给的出清。

 

如果能确定能耗标准以限制硅料的产能,整个光伏行业有望供需的拐点,还需进一步确认。

 

随着上涨,固态电池、储能也在逐步兑现预期,而光伏的预期差还没有出现。

 

写在最后

 

目前来看,固态电池的预期还未走完,还有“叙事空间”,但不会一蹴而就,后面还会被资金来回炒作。而储能则需要订单、招标等数据进一步确认,光伏还需要等待政策拐点。

 

AI算力的泡沫、新能源的进展,成为市场资金“高切低”的原因。随着新能源补涨,AI算力回调,市场资金又会挖掘新的预期差,重新去衡量性价比,资本永不眠。


A股怎么敢炒新能源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