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再无神卡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头图 | AI生图
犹豫了几个月,我终于打电话注销了浦发AE白(浦发美国运通白金卡)。
如果说这张卡是初代神卡应该没有多少人反对,有很多人是因为这张卡才入了卡圈,我也是。
2017年左右,身边有位大佬极力向我们推荐这张卡,理由是 权益好到爆 ,无限次PP机场贵宾厅服务、3次免费接送机、积分兑换五星酒店和航空里程……
注:以上来自2017年浦发AE白权益页
总之,高大上的服务都有,能很好满足经济上行期人们膨胀的消费欲,如果权益全用上,每年价值上万( 可想而知浦发花了多少血本 )。
关键是 浦发AE白申请和使用的门槛相对较低 ( 和那些动不动年费过万的高端卡比 ):首年免年费,次年在5倍积分等活动加持下,最多刷卡4万就能免次年年费;虽然仍要看申请人财力,但相比实打实放50万到招行账户上才能申请经典白,还是要容易很多。
尤其是 还有不少“操作空间” ,当时经介绍,一位浦发卡中心人员直接到公司集中办卡,在填写申请单后,每人被要求选择一样产品分期购买。在一堆花里胡哨的产品中,我选了美的空气炸锅,一个是价格相对便宜( 3K+ ),一个是好歹有点用,在拿到浦发AE白后,自动生成12期分期账单。
算下来,假设每月分期手续费率为1%,拿下浦发AE白的成本就是360元( 不包括同样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差价 )。大概是为了“跑马圈地”,那时浦发AE白的申请下卡率也相对较高,而所有高大上的权益都需要刷卡金额达标,所以 很多持卡人都是配合刷卡机来“薅羊毛” 。
但金融不同于互联网,很难大力出奇迹。浦发为了快速做大零售业务,从风控开始就放了水,导致圈来不少“羊毛党”;当被“薅疼”后,又不断修改或删减权益,羊毛党是走了,但优质客群也没留下来。我在销卡后还联系了那位大佬,他早已注销浦发AE白转投别的高端卡怀抱。
简言之, 浦发AE白就像是现在流量机制下的一篇10w+爆款,除了赢来一次叫好,既不叫座,也很难持续 。
而这张小卡片也显现出浦发银行过往经营的特点, 大干快上又浅尝辄止,转型激进还得陇望蜀 。
“昙花一现”的零售业务
浦发曾是“对公之王”,但因为 风控问题 ( 成都分行775亿违规放贷大案 )逐渐走上下坡路;急病乱投医之下,看到招行等靠零售业务风生水起,便也开始发力零售业务,以信用卡为先锋猛做规模,浦发AE白就是这时期的产物。
开始都是美好的,2018年浦发零售业务收入占比42.8%,成为最大收入来源;在其助推下,2020年浦发营收猛增至1963.84亿,净利高达583.25亿,几乎成了业绩巅峰,但从那之后业绩一路下滑。到2023年,浦发营收降幅达8.05%,归母净利降幅为28.28%,一举回到十年前。
这里 有大环境问题,有浦发自身经营问题,估计还有些别的考量 。2023年9月,来自建设银行的“对公老将”张为忠空降浦发出任董事长。通常新领导上任会尽量将问题出清,好为后面的增长留出空间。
2024年浦发的零售业务仍没缓过来,营收为544.35亿,同比下降14.40%,与2023年4.70%的降幅更为扩大,占总营收的比例也下滑至30%多。
浦发零售业务个人客户( 含信用卡 )1.57亿户,和去年持平;个人存款余额1.55万亿,同比增长12.33%;管理的AUM个人金融资产余额3.88万亿,略有增长。
信用卡及透支余额 上,2024年浦发为3702.23亿,同比下降3.99%,在所有银行中排在第13位;第一的是建行,信用卡透支余额达1.07万亿。
如发卡量、刷卡额等数据浦发已不再披露,只能参考过往数据。2023年浦发信用卡 流通卡数 为4837.61万张,同比下降5.76%;在银行中排名大致也是十名左右。
信用卡交易额 上,浦发2021年为2.22万亿,总收入为380.79亿;2022年是2.42万亿,同比增长9.11%,总收入437.33 亿元,同比增长14.85%;2023年是拐点,交易额降至2.27万亿,同比下降6.13%,总收入为406.59亿元,同比下降7.03%;去年全年数据浦发未公布,而上半年交易额仅9674.93亿元。
对比来看,去年招行信用卡交易额为4.4万亿,收入为885.08亿,浦发已经拍马不及。
另一边,浦发还要解决 信用卡不良率攀升问题。 2024年浦发信用卡不良率已达到2.45%,通常这个数字不能超过2%,否则利润可能会被坏账吞噬。
对浦发信用卡投诉也在增加,2024年浦发共受理消费投诉35.57万件,其中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比超3/4。
2024年,浦发零售贷款不良率从2023年末的1.42%增长了0.19个百分点至1.61%,除了信用卡不良率增长外,“消费贷款及其他”不良率为2.28%,略有下降,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也有下降。
浦发在加速甩包袱 。最近浦发信用卡中心又以不到1折的价格转让约27亿不良资产,去年全年处置不良资产1087亿元,创造了历史新高。而浦发信用卡中心去年减员2.77%,仅次于总行。
可惜的是,浦发吃了零售的苦,就想转头“激活对公基因”,看上去并未继续去完善客群积累和零售生态,和猴子掰玉米一样。巧的是,浦发银行“猴子行”的外号正来自其信用卡审批、提额等政策的变化无常。
某种意义上, 浦发的经营方式从上自下,一以贯之 。
“根基不稳”的对公业务
浦发从2023年就琢磨转公,从人事组织调整可见一斑:23年9月建设银行的“对公老将”张为忠空降出任董事长;24年7月又让对公业务经验丰富的副行长谢伟晋升为行长;到了今年,浦发的公司金融条线从原先的6个部门增扩到9个部门。
看起来,浦发这次是坚定不移地要把原来“对公之王”的基因激活。
2024年浦发年报中表现亮眼的也确实是对公业务。
去年浦发对公贷款总额( 含票据贴现 )达到3.5万亿,同比增长11.11%;对公贷款总额的总量占比也上升到65%;母公司对公存款余额达到3.54万亿;公司客户数达到236.85万户,对公业务营业净收入为610.81亿,前一年为571.98亿,增速为6.79%。
配合浦发整体经营数据来看,去年浦发银行营收为1707.48亿元,剔除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同比上升0.92%;归母净利为452.57亿元,同比大涨23.31%。
可见虽然对公贷出更多款,但营收没能跟上,对整体的贡献更小。这和对公业务特性有关, 低风险低收益,业绩很难好看 。
而浦发的关键指标 净息差表现不佳 ,也对冲了扩表的效果。2024年浦发净息差为1.42%,又下降10bps,已经是银行“差生”。银行相当于钱的批发商,拿货成本和卖货价格的中间差小,即便卖出同样货,赚得也比别家少。
在去年 《浦发银行,积重难返》 一文中,妙投指出“真正让浦发规模扩张慢的因素更可能是资产质量的掣肘”,也即怕同样多的钱放出去,收回来的可能更少。
从年报看,浦发的资产质量貌似在提升,也即官方所说“风险成本耗用同比减少”,这让其去年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减少了73.83亿元,助力净利增长( 要注意,24年营收和净利增长也是在23年低基数基础上 )。
可以佐证的是,浦发去年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减少10.44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12%至1.36%,均略有改善。但如果将 不良贷款的“预备役”——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 等也考虑在内,浦发银行仍难言轻松。
去年末,浦发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265.07亿元,同比增长8.02%,占比也提升到2.34%,像招行、中兴等该指标普遍为1点几;逾期贷款为1108.96亿元,比23年末增加近百亿;重组贷款增长更迅猛,23年末还是8.64亿,2024年末就已经涨到369.32亿,虽然与口径调整有关,但和同行比还是偏高。
对浦发来说,现在的对公业务和2017年零售业务一样,看着别家靠公业务走得更稳,自己也想突围,但也还只是在顶层做了重塑,怎样落地,持续踏实走下去,还有不少挑战。
另一边,浦发对零售业务也并不想丢弃,谢伟曾说“必须把零售贷款尽快做上去,毕竟它风险成本占用较小,且收益也相对较高。”
两边都想要,两边都想好,只能看浦发接下来如何操作了。
其实浦发还有不少问题要解决,比如珠三角及海西地区业绩“失守”。
2024年,浦发在珠三角及海西地区“降本增效”,减员比例高达4.46%,在各地区中减员比例最高;而这地区业绩也同步转亏,同样转亏的还有西部板块。不过浦发暂未披露业绩转亏原因。
不过 区域板块上边边角角的亏损,都比不过浦发在核心能力——风控上的不足 。前面提到的无论是导致对公业务失守的违规放贷大案,还是导致零售业务“失败”的不良率攀升,都和浦发风控不足有极大关系。
2025年,浦发将“数智化”应用于风控上,但目前看起来用处不大。2024年浦发收到83张罚单,被罚2954.4万;今年也遭多地处罚,累计金额已超300万元。
浦发只能一边跑步,一边补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