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哥,一个叙事大棚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表龙门阵 ,作者:三表的表,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来,做个有趣的实验。


敲完这句话时,我还没有主动消费“鸡排哥”的资讯,对其前世今生的了解几近于无。


可我却有一种绝对自信——这人见过。


好,我脑海中他的画像如下:


一个普通的小商贩,学历不高,为人憨厚,用料扎实,量大实惠,脾性独特,有土到掉渣且易于传播的梗,即使原材料上涨也坚持微利营收,拒绝做大做强,拒绝签约任何 mcn,秉持手作匠人情怀。


现在,请诸位稍等五分钟,我去快速恶补一下“鸡排哥”的故事。


(此处插入短视频 BGM:Three hours later。)


朋友们,几乎全中。


咋回事?因为表哥是个大聪明吗?


非也。


我太懂当下的世道人情了。


能被短视频受众喜爱的,又能被各大媒体疯狂报道的,总结起来就几个字:踏实干活、人畜无害且这辈子也不会阶层跃升的小人物。


你可以很优秀,但你不能开路虎。


你可以很勤劳,但你不能太致富。


大众与媒体脑海里还是有个“道德生态位”时刻等待着有人去填补——傻傻的,欲求寥寥的好人。


我刚看看一个上海的媒体发表社论,说“鸡排哥”太累了,大家不要围观了。


我心想,你们是怎么做到对这种标杆人物叙事甘之如饴,穷追猛报道,看气氛起来了,又清清嗓子说:都撤吧,都散了吧。


实际上,鸡排哥只要把价格提升到 60 元,围观人群自然就少了。这是很自然的市场行为,每一个经济体在遭遇超量接待人次时,都会尝试价格的杠杆调节作用。


但鸡排哥不行,因为他被舆论架到那了,他不得不维持一种厚道、公道的形象,符合大众的预期,即使他很疲倦,嗓子也哑了。


有人说,看透了,又是抖音的一次“流量彩票”。


盲流子是这样的,拒绝直视自己的内心,宁愿相信是被无所不能的算法给操控了。


这无疑是新时代的“叫魂”。


算法、流量是大众情绪的风向标,它并不会凭空捏造一个不存在的社会情感。


人们要承认的是——我内心有个位置就属于鸡排哥的,我渴望一个干干净净、老老实实且完全没有融入主流商业叙事的小人物故事,它最好还是个武器,能用来对西贝这种庞大的、精明的商业体进行精准的射击。


没错,反主流叙事经久不衰,你做不成“鸡排哥”,有人替你做了,似乎你的道德也没有亏欠了,瞬间清澄了。


越是没有被现代商业文明浸润过的地方以及人群,越会等待“鸡排哥”的故事。 他们认为十年不涨价的鸡排,才是这个世界上的公道人心。人间熙熙攘攘,规则与时俱进,但得有个小人物的小摊前,好像没有历史的车辙留下过。


“鸡排哥”的故事后续甚至不能发展到在一个三十平的底商里复现,这才是人心的变态之处。


它是一个叙事大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三表龙门阵 ,作者:三表的表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