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出前十,鹏华怎么了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段明珠
头图 | AI生成
“造星能力强,销售能力强,赚钱能力弱”,如果知道现在被投资者们这么看到,鹏华基金是否会后悔自己过去的造星策略呢?
2024年,作为基金界的“老十家”鹏华基金跌出前十,非货规模为4435.48亿;营收为35.94亿,同比下滑8.93%;净利为7.51亿,同比下滑10.56%,排在第18位,妥妥的腰部公募。
2025年上半年已结束,鹏华的表现没有逆转,Q2虽然非货规模增长了379.42亿,但增速也排在十几,像头部华夏、易方达的增量都超千亿,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鹏华怎么了?大概可以从主动权益的造星“反噬”、指数基金布局的缓慢来找找答案。
造星“反噬”
鹏华擅长“造星”。
在上一轮“吃药喝酒”的大牛市中,跑出不少明星基金经理,包括易方达的张坤、中欧的葛兰等。但鹏华硬是能捧出位国民级别的王宗合。
王宗合先是凭借鹏华消费优选、鹏华养老产业成为双料金牛基金经理,当时管理规模才30多亿;2020年市场大热,鹏华趁势推出鹏华匠心精选混合,首日申购资金达到1371亿元,算是基金界前无古人的里程碑式事件,王一举成为 “国民基金经理” 。
彼时“造星”是大势所趋,对基金经理和公司都有好处。王宗合之后个人管理规模翻了15倍,而仅他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就帮鹏华4年赚了14亿管理费,所以鹏华不断推新基金经理、新品,一时间“星光熠熠”。
类似的操作在旗下其他基金经理,如闫思倩、梁浩、伍旋、陈璇淼等身上也有。
可基金行业最终要以业绩说话,鹏华的宣发做得再好,主动管理能力弱,让投资者赔了钱,也很难有长远发展。
以明星基金经理来说,王宗合在2020年发行的两只新产品任职期内回报率分别为-44.73%、-22.94%,规模也不断缩水。最终在百万基民的质疑和抨击后,王在2023年一口气卸任10只公募基金,之后退出舞台。
以混合型基金来说,鹏华有37只产品成立以来就处于亏损的状态,65只产品跑输比较基准,占比超过一半;所以规模下滑最为明显,到25年Q2只剩782.71亿,3年时间几乎腰斩。
有统计,鹏华基金2021-2024年股票差价合计亏损259.23亿元,所以其主动权益和混合型产品规模已从多年前高达60%的占比下滑到20%左右。
眼下虽然主动权益产品整体迎来春天,鹏华也偶尔发些“战报”,但整体表现一般。去年以来,鹏华基金已清盘10只产品,还有38只产品处于清盘线之下。
之所以这样,可能和鹏华 投研团队采用“赛马制” 有关,即将权益分为3个事业部,以规模和收入来驱动,“而不是以真正的投研为核心”。和影视行业不研究内容,而是依靠流量和宣发有些类似,结果也是殊途同归。
眼下鹏华又蹭着新消费泡泡玛特的热潮推新基金经理。
95后基金经理谢添元摆满五颜六色潮玩、手办的工位图在网络走红。其管理着鹏华优选回报,第一大重仓股就是泡泡玛特,前十重仓股中还有毛戈平、恺英网络,这只基金今年投资回报率超27%。
不过这是只迷你基,规模仅有0.52亿,在同类中排名百名以外( 近1个月在千名以外,且随着新消费热潮变冷有逐步走低的趋势 )。
鹏华基金在宣传图上将谢定义为“新消费投资领航员”,一看走的就是之前造星的老路。但谢添元既没管过大钱,也没经历过牛熊考验,从谨慎角度考量,鹏华其实不应该拿来宣传的,只能说它太想进步了。
羸弱的指数
过去几年鹏华基金的规模仍在增长,主要来自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增长,但在非常关键的指数ETF赛道上有些隐忧。
截至6月30日,鹏华ETF规模为583亿元,排名从第15名降至第17名;相比之下,华夏基金ETF规模今年光增量就达到932.41亿元。
都说得宽基者的天下,在规模最大的沪深300ETF上,沪深300ETF鹏华的资产规模只有28.57亿,且还净赎回超15亿;相比之下,头部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高达3747亿元,差距过大。
如果说沪深300ETF规模小是因为发力较晚,在最新的宽基中证A500ETF上,各家几乎算同时起步,而到年中时,鹏华中证A500ETF为33.68亿,排名在第16位。
鹏华还有些ETF产品跑输基准,如鹏华半导体ETF、鹏华智能网联汽车等。
整体来看,鹏华的指数型产品的规模最高也在百亿以下,还有很多规模在5000万以下,且越是新产品越难上规模。
鹏华基金旗下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产品中,2023年成立的产品有10只,2024年成立的产品有19只;还有10多只产品募集规模都超过了2亿元,但之后资金“有序”撤离,如鹏华中证800ETF、鹏华易诚积极等,显然是请了帮忙资金。
但指数产品通常要上规模才有可能实现盈亏平衡,对投资者来说,50亿左右规模的指数产品才能更好自由买卖,所以鹏华在指数赛道上还有不少要努力的地方。
现在鹏华还能比较稳,其实在于 固收业务较稳 。固收业务能拉高公司规模下限,因为面对的是机构客户。截至25年Q1,鹏华固收有12只债基进入同类TOP10,其中鹏华丰禄A、鹏华丰融定开债A在近七年夺得同类TOP1;以鹏华产业债债券来说,A类份额连续12年( 含2025年 )盈利,2014年至今年化回报率超6%,居同类基金前17%。
2024年鹏华固收旗下产品为投资者赚了109.29亿元( 剔除货币基金 ),显然比主动权益表现更让人放心。
所以 鹏华的固收号称“黄金战队” ,截至2025年Q1,鹏华固收管理的固收类公募基金规模超6900亿元,在该类中规模排第9。
不过固收债券类相比主动权益产品能给公司贡献的收益相比会略少,这也部分导致 鹏华基金的管理规模与赚钱能力明显不匹配 。
总之,单条腿很难跑远,鹏华目前还需要好好攻克主动权益和指数赛道两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