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假日,cos委托走红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亿邦动力 (ID:iebrun) ,作者:张从容,编辑:董金鹏,题图来自:AI生成


去年8月,我去医院复查卵巢囊肿,担心它变大和恶化,甚至糟糕到要做手术……不是不能承受这些负面情绪,但还是雇来一位女大学生,让她扮演成我喜欢的虚拟角色,以男友的身份,陪我前往医院复查。


B超室门口排队的,多是独自检查的孕妇,而陪伴的男性大多在玩手机。我们坐在角落里,滔滔不绝聊她送我的礼物、我的工作,以“角色和他女友”的身份,聊未来的生活,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进B超室前,我把之前的检查单落在她手上,但医生要看,便让护士去取。走出超声室,她说护士刚才问家属在哪里。“我是你家属,我很高兴”。她以角色的口吻说。


这是我第一次约cos委托。


七年前,与虚拟歌手“初音未来”结婚的日本男子,一度爆火网络。如今,在逐渐原子化的社会,花钱雇佣一个人扮演喜欢的虚拟角色,以朋友或恋人的形式陪伴自己——这种名为“cos委托”的消费形式,在年轻人中已非新鲜事。


这种看似心智不成熟的消费,就好像“大孩子”玩过家家,实则正为线下商业注入新活力。而cos委托本身,也逐渐发展出成熟产业链,被线上线下平台关注。


一、cos委托:在虚拟与现实中为消解孤独定价


8月底,去参加了我喜欢的角色的七夕线下活动,现场有不少扮演成该角色的coser。路过的一对中年夫妻不明所以,这样说道:


“你说他们 (coser) 是男的是女的?”


“小姑娘呗,你看她们那鞋底厚的。”


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消费cos委托时,尽管和我“约会”的人扮成男性,但餐厅店员仍然会带着热情的笑容说着出戏的话:“两位美女想吃点什么?”


消费和提供这一服务的多为女性。相比于异性,同性更能提供安全感。女性coser们会穿上厚底增高鞋、使用垫肩,以还原部分男性角色的身材。她们有的是在校学生,有的则是有本职工作、周末偶尔接单的“社畜”。定价一般按小时计费,通常在100元/小时上下,部分知名coser定价更高。委托时间超时则需单独计费。


为让约会更有代入感,coser往往会提前把微信头像换成该角色,以角色口吻和“单主” (消费者) 聊天。约会过程中,coser会全身心投入扮演。比如角色并不喜欢胡萝卜,点餐时coser就会主动拒绝,哪怕本人并不讨厌胡萝卜。


部分coser会给单主准备礼物和花束,让约会更浪漫。单主也会给coser准备礼物,有的送给coser本人,有的则送给角色。


生日当天,我约了喜欢的角色cos委托。在火锅店,工作人员围着我唱生日歌,coser牵着我的手,戴上戒指——在游戏中,好感度满100后会赠送一对装扮戒指。她送我的戒指和游戏里的一模一样,只因为我随口告诉她,我在游戏里好感度刚满100。更巧合的是,我给她的礼物,也是那对戒指。


过去,coser只需在社交平台发布自我介绍,包括但不限于真实年龄、性别、净身高体重、MBTI和可cos角色等。如今,这条路径逐渐职业化,部分coser会制作清晰的“求职”简历,更详尽专业地描述自己可提供的服务和个人技能等,并明确自身要求,如是否抽烟喝酒、有无忌口、是否婉拒恐怖密室或高空游乐项目。


部分coser甚至会为自己设置“见习期”。如果此前未扮演过某一角色,coser会提供一部分该角色的无偿委托服务,用以练习妆容、角色气质等。部分平台也为cos委托提供了更精准专业的筛选服务。搜索cos委托后,用户可筛选角色类型、委托形式、性别要求、计价方式、IP名称等,目前暂未开启按价格筛选。cos委托这项服务,也暂未入选闲鱼的“找服务”专栏。


目前,cos委托这一行为已不再局限于虚拟角色,还出现了“衍生品”。部分消费者希望找“妈妈委托”“姐姐委托”,即雇人扮演一天自己的妈妈或姐姐,实则是寻求年长同性的关怀,或作为亲情代偿,或得到适当安慰,以度过当下的困境。


对于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的年轻一代而言,地缘和血缘的联系,变得似乎只能通过电子屏幕维系。于是,一个个年轻的个体,用一方屏幕延展出的爱,努力消解独属于这个时代的负面情绪,借虚拟和现实夹缝中伸出的手,拥抱自己的孤独。


二、流量密码:4小时200人,拯救经营不善的商场


我在小红书上发帖,求北京委托老师,她主动留言。我就这样认识了现在的委托老师,一个月左右约会一次,持续了一年多。另一位同好小欣 (化名) ,却不这么想。


她和我喜欢同一角色,知道我和同一位委托老师稳定约会一年后,她很惊讶,夸我幸福。她总是更换委托老师,因为总觉得代入感不强。


小欣说,她通常通过参加线下活动认识新的coser老师。线下活动可以绕过美颜相机,看到coser的真实颜值,并体验其是否能带来强代入感。和coser合影时,我说自己不会摆姿势,coser很自然地拉起我的手环上她的腰,摆了个比心的姿势,并在我的手机上装上补光灯,拍出了不错的照片。


我和小欣是在共同喜欢的角色的七夕活动上认识的。那场活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凯德MALL大峡谷店,全权由喜欢该角色的人自主组织。现场几乎都是女性,她们与角色人形立牌合影,在留言板上留下对角色的祝福。


头顶悬挂着角色横幅,以及他的经典台词。现场的女孩大多妆容精致,甚至戴了假发、做了造型,有的还cos成了游戏里的形象。没有工作人员组织,她们自觉排队,和coser们合影。


这是一个对女性友好的空间,有的女孩会主动和现场的每一位coser合影,并添加她们的微信,表示要把拍好的照片修好后发给对方。有的女孩则会小声提醒其他人小心走光,坐下休息时可以用包挡着裙子。


晚上20:30,喷雪机喷下假雪。并不是传统的泡沫雪花,而是一片片真正的八棱雪花纸片。现场的女孩们抬起手接。现场听到有女孩说,这样也算是和角色共白头。


当天活动现场,主持人组织了一个线上群,用来抢答题和领红包。有人聊天时开玩笑称,群内人数已经达到了角色身高——186。后来群人数一度突破200人。换言之,这一场与角色共度七夕的线下活动,在不到4小时内为一家商场增加近200人的客流量,活动一直从七夕节持续到该角色生日后2天。


实际上,此前该商场还举办过该游戏另一角色上线一周年的活动。此外,商场还举办过多场明星庆生活动。


然而,凯德母公司的零售购物业务近几年表现欠佳:2025年上半年营收6.29亿元,同比下降4.46%,为近5年来同期最差营收,且连续3年下滑;净物业收入 (NPI) 4.18亿元,同比下降5.38%,同样迎来近5年同期最低值。


2025年6月,凯德MALL业务的出租率为96.9%,虽然仍处于高位,但对比2024年的97.8%有所下降。同时,零售租金回调率为-2.7%,新签租约的平均租金低于旧租约,整体租金水平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凯德MALL2025年上半年的客流量增长仅为1%,而2023年和2024年同期分别为增长31.7%和增长14.1%。随之而来的是租户销售额增长乏力,仅同比增长0.1%,刨除汽车租户也仅同比增长2.5%,对比2023年 (+32%) 和2024年 (+6.6%) 的增速大幅放缓。


七夕活动当日,有人在群里询问凯德MALL大峡谷店有没有能拍照的“漂亮饭店”,群成员的回答基本是“没有”。实际上,2025年上半年,凯德食品与饮料销售额仅同比增长4.3%,远低于信息技术 (+17.8%) 和珠宝手表 (+18%) 。然而,这三项传统业务的增长,均不及“玩具与爱好”业务狂飙的46%。


吃到类似红利的还有万达电影。2025年暑期档,IP衍生品销售额达1.06亿元,比去年同期几乎翻倍。在与乙女游戏《光与夜之恋》的联名活动中,万达电影吸引超40万玩家走入影院,联名爆米花桶售卖数量超30万个,活动的购票转化率达30%。


三、无料社交经济学:柔性供应链迎来“泼天富贵”


七夕活动现场,活动举办方在现场摆起了周边领取摊位,与角色亲密度高且与其他角色有一定差距、被认定为该角色的“单推”,才能免费领取。这种免费领取的周边被称作“无料” (源于日语“むりょう”,意为“免费”) ,被默认禁止交易销售,其他人连买都买不到。


值得注意的是,领取无料有一定条件,其中便包括关注该活动所在凯德Mall大峡谷的社媒账号,并带指定关键词在社交媒体发布内容,其中一个便包含商场名称。活动期间到指定餐厅消费,还可享受折扣并免费领取周边。


“谷子”经济需考虑经济、利益和投入产出比,而无料交换更类似于一种社交,是在陌生地点与陌生同好开启一段对话的由头,同时以不同形式交流对角色的爱。过去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漫展上,且多由漫展上摆摊的摊主进行,或为宣传自己的摊位,或为向同好表达友好,或单纯想搞笑整活,会给来自己摊位消费的同好塞上几份无料。


2023年,我前往上海CP同人漫展时,就有同好给我塞过无料,上面印着一个小人将动画制作组的头砸进墙里,因为制作组写崩了最新一季的剧情。2020年,某顶流明星粉丝与二次元圈发生冲突,当年的CP同人漫展上便有人发放内容讽刺该明星粉丝的贴纸无料,以表达不满。


如今无料仍保留其社交属性,但增加了“交换”环节,且使用场景有所拓展。然而部分无料拥有者对交换比较佛系。回程地铁上,我和同样拿着活动官方无料纸袋的女孩们聊了起来。她感慨说自己做的无料没换完,索性免费送我。那是一张打印的“结婚申请同意书”。


实际上,我在那场活动中的无料都不是换来的,而是被单方面赠予。一直持续到回程地铁上,不断有女孩笑着塞给我无料,有印着角色形象的纸张、徽章、小夹子和卡片。有不好意思交换无料的女孩,则会在包上挂着“欢迎找我换无料”或“老师能不能莫名其妙塞我点无料”的搞笑挂饰。


无料生意背后,是能迅速反应并精准执行的柔性供应链。曾独立设计制作过无料的女大学生汝汝 (化名) 说,她曾经把自己画的Q版人物做成无料,用的是朋友推荐的某微信小程序。


这个小程序类似于定制界的淘宝,可定制的品类大致分为亚克力、徽章、纸质品、木制品、贴纸、色纸、光栅、PVC、纺织品9大类,细分品类则按工艺、呈现效果等分为40余种。消费者可自行定制尺寸、工艺、设计细节等,发货时间约为10至15天,但汝汝说,她在上面定制的徽章,三四天就到货了。


其中徽章的单价在2元至5元不等,帆布包、毛毯、服装配饰等纺织品则是可选细分品类中价格最高的,基本在20元至50元上下。基本上,上面的定制品符合做得越多、单价越低的原则。


同时,该小程序兼具小红书功能,拥有自己的创意社区。社区里,消费者分享制作无料的工艺、设计图纸和创意,也有部分设计技巧。


国庆长假,有人出游,有人约上cos委托。她们雇人扮演朋友、爱人和亲人,对抗屏幕时代的孤独,也让曾经的小众文化走向破圈,催生新的孤独经济。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