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一个可能比AI增长更快的行业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家附近最近新开了两家影院,加上一家开了十多年的,方圆几百米之内,一共就有三家影院,由此可以看到,投资商对娱乐业的前景相当看好。


长假期间,我去两家新影院看了电影,硬件条件比老电影院要好,可惜众所周知,看电影的人很少,每场只有寥寥数人。


此外,我家附近还有新开的剧场,一开始传说有一个著名演出团体要入驻,但又据说不来了,现在还空着,一直没有演出——巢筑好了,凤凰却飞走了,放了鸽子。


由于不断在短视频里刷到脱口秀片段,我突发奇想,想了解一下如今的脱口秀演出市场如何,说不定啥时候那家新剧场就开张了。


脱口秀的增长奇迹


打开某票务平台,初步统计了未来一个月全国主要城市的脱口秀 (或者部分含脱口秀) 演出信息如下 (含演出地点、时间、演出团队及明星) :上海和北京大约有90条,杭州57条,深圳53条,成都约50条,广州47条,西安30条,南京25条,重庆22条,天津18条,其它重要城市,如长沙有20条左右,武汉大概有10条。再查一下一些地级市,演出信息更少,通常只有区区几条。


天津号称“卫嘴子”,怎么只有18条呢?深查一下,发现人家的兴趣点大概在相声上,天津的相声演出信息达到50余条,远远高过北京的19条,可见天津人民是不大跟全国人民一起玩的。


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上海在2024年一共演出了15000场脱口秀,平均每天41场。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在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激增,带动脱口秀整体票房显著增长,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已成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 (话剧为第一大品类)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个人脱口秀专场巡演已累计超千场,超60万观众观看演出。单场500人以上的脱口秀演出达650余场,同比增长8倍有余。


这两年,一个行业能够稳住不后退,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营收增长超过100%,堪称极其罕见的奇迹。


脱口秀填补电影市场


再来看看电影票房的变迁。


最迟到2015年,中国电影的票房占比,一二线城市仍达到71%,三四线城市只有28%,一二线城市的审美偏好,极大影响了电影题材、导演水准和演员遴选。三四线城市的观众是没啥话语权的,电影拍什么,怎么拍,基本不会考虑他们的感受。


从2016年开始,影院建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到2019年,一二线城市的票房占比下降到65.5%,三四线城市的票房上升到34%;到2021年,一二线城市降到59%,三四线城市上升到40.8%,这个格局维持了几年,到2025年春节档,三四线城市票房首次突破一半占比,达到51%。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取得绝对话语权,电影拍什么,怎么拍,由他们贡献的票房说了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变化,因为在2016年电影市场开始下沉的第二年,被认为是中国脱口秀市场启动的元年。


在中国大陆,我以为脱口秀的鼻祖,当是上世纪90年代成都的李伯清老师推出的“散打评书”,今天几乎所有脱口秀演员的表演和语言风格,并没有脱离李老师划定的范围。李老师当年在西南官话区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凡有井水处,都有他的声音。


但李老师并没有能力把他的“散打评书”做成一个社会性的产业。中经电视谈话节目和上海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及2012年的“今晚80后脱口秀”以后,到2017年,随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出世,脱口秀作为一个产业,才隆重降生。


今天的脱口秀演员跟李老师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李老师是成都市井里用架子车拉蜂窝煤混出来的,在他的段子和“梗”中,自带一种亲切自然的底层气息,能够让乡下不识字的老婆婆都喜欢听;而今天的脱口秀演员多名校出身,高学历,甚至欧美回来的留学生也有,因而有更多的书卷气和大城市气息,以及美式脱口秀的影子,即便他们讲“老家”的段子,也多是一种来自 (特) 大城市的俯视。


这就决定了当前的脱口秀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进一步说,脱口秀正在努力填补 (特) 大城市因电影市场退场出现的娱乐空白。


脱口秀火热预示的未来


电影市场从高线城市到低线城市的“降”,与脱口秀市场从20世纪90年代李伯清老师到今天脱口秀市场占据 (特) 大城市而相对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升”,一“降”一“升”,此消彼长,形成鲜明的对照。


但拿下三四线城市票房的中国电影并没有因此得道成仙,单就票房论,2023年冲到历史高位的549亿元之后,2024年回落到425亿元,2025年已经接近尾声,票房在8月31日达到400亿元,之后的国庆长假并不如意,只有18亿,比2023年和2024年都低。


2025年总票房超过2024年应不成问题。但总成绩背后,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一部电影就贡献了将近一半的成绩。如果2024年排除排在首位的《热辣滚烫》的34.6亿,票房为390.4亿;2025年排除掉《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红得匪夷所思的电影,票房恐怕不到300亿。除了头部,其他乏善可陈,也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如果2026年没有一部像《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超级头部电影做支撑,局面如何收拾?


电影市场的萎缩,原因很多,难道老百姓从此真的热爱“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短剧,与电影一别两宽了吗?


在这个当口,脱口秀的迅速崛起,有着多重含义。


其一,相较于电影投资,脱口秀真说得上是轻资产运作,从风控角度来说,脱口秀真说得上是风险很小的安全投资,它有火起来的充分理由。


其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智能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有了更多主动或被动的空闲时间。 空闲时间需要填充,精神产品就有了市场空间。可以预见的是,脱口秀市场还会进一步高速增长,并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延伸。


其三,精神产品的生产不再高不可攀。 在过去,你要成为一名别人肯付费的影视剧演员或舞台演出者,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因缘际会。而今天,绝大多脱口秀演员半路出家,很多一边兼职一边演出,看到演出能够养活自己,才跳过来专职演出。那些找不到线下舞台的,直接在线上就开讲了,并不影响应得的收益。也就是说,精神生产的门槛大大降低,只要自觉有才,人人皆可参与。


十年前,没有人会觉得,有朝一日,脱口秀会成为几乎是唯一一个增长率超过100%的行业。我问DeepSeek:“十年后增长最快的行业是什么?”它的回答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你们信吗?而我觉得,解决如何“安置”闲人的问题,可能会从中诞生增长最快的产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冰川思享号 (ID:icereview) ,作者:任大刚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