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的离去,给世人留下的是文学的孤独与《百年孤独》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8日凌晨,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 · 加西亚 · 马尔克斯去世,享年87岁。一代文豪的离去无疑是给文学界和读者带来无限的孤独和失落,还好他留下了《百年孤独》。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百年孤独》无疑是了解他的重要途径。当年马尔克斯正是凭借《百年孤独》的巨大影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奠定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地位。《百年孤独》这本书不用多说,但对于中国读者有两点还是不得不提及。

《百年孤独》与《白鹿原》

《白鹿原》的扉页上是巴尔扎克的名言: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对应起的就是《百年孤独》

《白鹿原》的开头被很多人视为对《百年孤独》的致敬:“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的是一生里娶过七个女人”,而《百年孤独》是“很多年以后,当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前,还会想起很多年前和父亲一起去看冰块的那个下午。”(一句话里同时讲到过去跟未来,朱大可曾分析说,这样的一个句子使时间和空间互相移植,有一种显明的他者化效应,进而制造了作者和叙事对象的疏隔)

实际上《百年孤独》对于中国文学和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详见后面的陈众议先生的专门撰文。

《百年孤独》想看懂,先从人物入手

当你没有能力读它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读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对那些看似纷乱的情节,不要强迫自己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关系,不要翻来覆去的理清某些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让太多的中国读者望而生畏,就如同让外国人读《红楼梦》一样。不过现在如果你将下面的图看懂了,你好像可以轻松一些。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