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line?为什么是360? | 极客公园

为什么是line?为什么是360?

2012.12.13 10:36
作者头像
作者:depthsky / 产品观察家 我也要当观察家
记者,愿意为创新的传播尽绵薄之力,并一直相信理想主义情怀才是原动力。
[核心提示] 对于 line 借道 360 进军中国,发布了中文版本连我,本文试图说清楚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是 360 而又为什么是 line?360 的意图是什么?微信的强大和移动 im 的市场大战?

昨天,日本韩国等地流行的应用 line 正式登陆中国,中文名:连我。打通新浪微博、人人网及飞信,line 是外表酷似微信的一款产品,自 2012 年初上线之后迅速风靡全球。

而据相关人士透露,360 为 line 的投资方之一,line 跟 360 签的合约为一年期产品独家代理及本地化运营,在连我的中文使用条款及条件里也赫然写着“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公司”)已经[nhn公司](“nhn”)的授权在中国推广 nhn 连我产品并提供相关服务。”这也就意味着,line 虽然披着 line 的皮,但却有着 360 的心。

对于 line 借道 360 进军中国,发布了中文版本“连我”,本文试图说清楚如下几个问题:

  • 为什么是 360 而又为什么是 line?
  • 360 的意图是什么?
  • 微信的强大和移动 im (即时通讯 instant messenger,简称 im)的市场大战?
  • &360 的 im 情结。

对于 line 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如下的关键数据:

line 是一款跨多平台的通讯软件,包括 pc、mac、ios、android、wp7、blackberry 等平台。

目前在全球超过37个国家下载排名第一,全球用户已突破了 8000 万。

目前在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以及美国都有非常高的用户群体,并有大量日韩美知名歌星在其 line 平台开辟官方账号。

line 在台湾有极高的知名度和活跃度,并由金马影后桂纶镁为其代言。

对于其产品属性不做过多的描述,非要给其找一个国内版本的产品形态的话,毫无疑问就是大家都熟知的微信。

line——360

为什么是 line,而又为什么是 360?归根结底一句话:360 有渠道,line 有产品。

360 能给 line 带来的最主要的帮助,是满足政策的要求,减少进入中国市场的阻力。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和政策限制,国外通讯类应用进入中国市场,必须与中国企业合作才能运营,而且需要将服务器放在国内,方便监管,前有 msn 和 skype 等例子(虽然现在是一家),对于不听话的 gtalk 只能接受闪断的命运。对于 line 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 360 能提供的是进入中国的门槛。

而对于 line 来说,line 在日本的使用者为 2000 万人,已经几乎到了其产品的天花板,再在国内发展已经没有意义,而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在产品足够有竞争力的情况下,line 势必要有所尝试,而借助 360 的产品渠道,也能更快的将 line 推向中国市场。

360 的娱乐短板

众所周知,360 在移动安全平台的发展 360 手机卫士得益于其在桌面端的强大,360 安全卫士是国内 pc 客户端第二大用户量的产品,仅次于 qq。360 安全卫士让免费安全的概念深入网民心中,而这一概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样被其发扬广大并深入群众,并成功将安全平台拓展至智能手机,360 手机卫士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第一大安全产品,用户数已达2亿,市场份额超 70%,稳居国内首位。

只是即便如此,360 还是有一个绕不开的痛:手机安全只是智能手机的其中一个需求,智能手机最大的需求是娱乐需求,而移动互联网的掘金点也多数与娱乐有关,在这个需求上360是有痛点的,这是 360 无法绕开的短板,即使 360 有极强的渠道能力,但产品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其无法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但这又是块大蛋糕。

在前面的数据介绍里,介绍了 line 的一些数据,作为国外一款类微信类的产品,有着强大的用户数及活跃度。line 主打功能是“好玩”。沟通只是其一个基本功能之一。“聊天表情贴图”是其最吸引用户的功能,据8月份的数据显示, line 表情商店中虚拟表情的销售带来了3亿日元(约 2300 万元)营收。此外,line 已开发多款游戏类应用和工具类应用,并且都有较高的人气。

line 借助360的渠道能力进入中国,而 360 也可以通过运营 line 满足用户的娱乐需求,line 扩大的市场占有率,360 获得用户的渠道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移动 im 之争

对于国内移动 im 类应用市场,同为腾讯旗下的手机 qq 和微信称霸市场,yy 语音等后起之秀依靠桌面端的势力在移动端也有不错表现,飞信依靠中国移动的老本苟延残喘,米聊等产品每天还停留在炒数据的阶段,完全不成气候。而微信是一款完完全全以移动形态来展现的im产品,微信以强大的势头突飞猛进,不只在用户数量上迅速突破,涵盖通讯社交娱乐等各种移动互联网的典型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全新的平台化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想象。

当 line 进入中国之后,这一局面并不会有很大的转变,毕竟微信团队在产品层面的努力和创新以及用户量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壁垒。但这并不意味着line没有机会。

line 目前有 8000 万的用户,微信在海外的市场远不如 line, 尤其东南亚市场。微信也进驻东南亚,虽然用户也在增长,但是想取得和内地一样的成绩短期内几乎是不可能。而 line 的强产品性让用过 line 的用户很难挑出它的毛病,尤其是他的娱乐性,表现在贴图和游戏上。

line 和微信面向的用户会有细分:微信走的是大众路线,涵盖各个年龄阶层,微信平台化给其了无数可能的市场想象;而 line 会是年轻用户首选,内容优势和产品质量,再加上 360 的渠道助力会让 line 迅速获得用户,并且依靠 line 现有的商业模式,其在工具和游戏上已经实现了营收,这也为其在未来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提供了想象空间。

而微信目前只是在做大做全,并没有很好的商业化模式,平台化显然是其主要的目标。微信正在逐步实施的公众帐号、开放平台、o2o 等平台想象意味着如果仅仅拿来作为一款移动 im 有些过于浪费,如果 line 专注娱乐和游戏需求,在微信的战场抢下一片 im 的份额也不是不可能。

im 是种情结

对于 360 的 im 情结,我想是从“3q大战”开始的,当年一战双方各有所失又各有所得,老周逼得小马哥让用户作出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老周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永不做 im,但是事实是:腾讯以 qq 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发展。以其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强大的客户群体,几乎人手一号的资源,不断发展吞噬着互联网各个领域。360 安全卫士虽然占有了绝大多数安全市场份额,成为了继腾讯之后第二大客户端软件,但始终在 im 上被腾讯压制。

360 并不是真的如老周说的那样不做 im,2011年8月奇虎360上线一款即时通讯产品“口信”,支持ios、android和塞班三大平台。

口信默认绑定手机号,无需注册,可以一键激活;除了支持免费收发短信、照片外,也允许用户收发语音信息;此外还支持通讯录云备份,与 360 手机卫士使用相同的云端存储,手机通讯录可跨 iphone、android、symbian 手机导入导出。

口信定位是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熟人沟通工具。周鸿祎也公开表示,口信不是 im 不是 sns,就是个朋友同事之间免费发短信彩信和语音对讲的工具。但事实上,这就是一款 im。  

但遗憾的是,口信并没有取得任何成功,从今年 2 月开始,360 口信正式更名为 360 安全通讯录,这也就意味着,360 基本放弃口信这一 im 项目。而如今,借 line 的产品之势,走上曲线救国之路,辗转进入 im 市场,也算完成了老周对 im 的情结。

不管怎样,对用户来说多一个选择总是好的,产品有竞争受益的总是用户,不管 line 还是微信,专注做好产品对用户来说才是王道。而对于 360 来说,想要依靠 line 补足在移动端的娱乐短板,在正面战场和微信竞争,还有待时间去证明。

除非特别声明,极客观察均为极客公园原创报道,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地址:
http://www.geekpark.net/read/view/168276
标签:
  • 360
  • 微信
  • im
  • 移动互联网
  • line
168276 40人喜欢
sina
8
腾讯微博
3
tweet
1
gplus
1
分享到其它网站
#极客阅读# 《为什么是line?为什么是360?》-对于 line 借道 360 进军中国,发布了中文版本连我,本文试图说清楚如下几个问题:为什么是 360 而又为什么是 line?360 的意图是什么?微信的强大和移动 im 的市场大战?
去绑定新浪,腾讯等微博
推荐文章
  • 张小龙专访系列(1):关于微信你可能不知道的10件事
  • 程序员必看的10个ted演讲
  • 那些解释起来很蛋疼的挨踢工种
  • 王俊煜:巧用工具提高团队生产力
  • 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
  • 啪啪的崛起与语音应用的思考
  • 管中窥豹 - 从草榴看论坛的现状与未来
  • 唱吧火爆背后的娱乐需求
  • jing.fm,音乐的历程
  • instagram 完全新手指南
  • 为什么成人网站snatchly 如此流行?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