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5 亿玩家涌入 AI 的 3D 新世界

极客公园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 AI 技术浪潮狂飙的 2025 年,市场的聚光灯无疑主要打在了 AI Agent 这位年度主角身上,它所预示的自动化与智能交互的未来,吸引了绝大部分的目光与资本。

但在同样飞速演进的多模态生成领域, AI 3D 生成是一支被很多人忽略、但即将迎来价值爆发的「潜力股」。 它不像大语言模型那样直接与我们对话,也不像文生视频那样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但它所解决的,是一个数字化时代最基础也最「昂贵」的问题之一:3D 内容的生产。

3D 内容生产的价值不言而喻,从电影特效、电子游戏,到工业设计、虚拟现实,它构成了我们数字世界的骨架。然而,这个骨架的搭建成本却高得惊人。一个游戏角色模型,从概念设计、高精度建模、拓扑、UV 展开、贴图绘制到最终的骨骼绑定,往往需要一个专业资产团队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成本动辄数十万。这种高昂的门槛,不仅限制了专业内容的生产效率,更将数以亿计的普通用户彻底挡在了 3D 创作的大门之外。

过去,AI 3D 技术虽然被寄予厚望,但受限于模型算法的成熟度,始终停留在「未来可期」的实验室阶段,生成的模型往往是「能看不能用」的数字玩具。但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行业落地明显加速。我们观察到三大明确且强烈的市场信号,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结论:AI 3D 技术已经越过临界点,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幕后走向台前,一场关于 3D 内容生产的范式革命,已经悄然开始。

一、3D AI 生成:一个正在加速的赛道

判断一项技术是否真正走出实验室,最好的方式是观察它是否在真实产业中落地并创造价值。今天,AI 3D 正在产业端、用户端和商业端,都在悄悄加速。

首先,最明确的信号来自游戏产业——AI 3D 正在掀起一场「无声的革命」。

游戏,作为对 3D 内容需求量最大、品质要求最苛刻的产业,成为了检验 AI 3D 技术成熟度的第一块,也是最硬的试金石。在今年的 ChinaJoy 展会上,如果你有机会和一线游戏制作人或美术总监深入交流,会发现一个惊人的共识正在他们之间迅速流传:「如今行业内至少一半的美术资产管线,都已经有 AI+3D 技术的深度参与。」

这种参与并非流于表面。它已经深入到游戏开发的毛细血管中:从概念设计阶段快速生成大量 3D 草稿以探索视觉风格,到量产阶段由 AI 辅助生成海量的场景道具、植被、建筑等填充物,再到角色原型设计和贴图纹理的智能生成。AI 正在将美术设计师从大量重复、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更专注于创意本身。

这场变革对产业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极大地降低了内容制作的成本与周期,甚至成为了一些现象级产品成功的关键变量。2024 年初引爆全球的《幻兽帕鲁 () 》,其背后的小团队若非借助 AI 工具极大地提升了美术资产的生产效率,几乎不可能在有限的预算和时间内,构建出一个如此丰富且庞大的开放世界。AI 3D,正在让「小团队创造大世界」的梦想成为现实。

第二个信号,是AI 3D 跨越专业鸿沟,开始大规模向 C 端消费市场渗透。

如果说 B 端的工业级应用验证了技术的「下限」——即质量与效率,那么 C 端的普及则决定了生态的「上限」——想象空间与用户规模。今年,AI 3D 在两个不同行业,悄然点起消费市场的火花。

一方面,是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空前火热。以拓竹、创想三维为代表的厂商,将原本昂贵且复杂的 3D 打印设备,变成了人人都能拥有的桌面工厂。硬件的普及,催生了对海量、个性化 3D 模型的巨大需求。过去,用户只能在模型网站上下载别人设计好的作品,而现在,AI 3D 技术让「所想即所得」成为可能——任何一个普通用户,都可以将自己的创意、一张随手画的草图、一张喜爱的动漫角色画片,通过 AI 转化为可供打印的 3D 模型。

另一方面,则是更具标志性的事件——AI 3D 技术首次与国民级 UGC 平台实现深度融合。近期,AI 3D 领域的领军企业 VAST 宣布与网易旗下的《蛋仔派对》达成合作,将其核心产品 Tripo 大模型,植入了游戏的 UGC 创作系统。

当 5 亿玩家涌入 AI 的 3D 新世界

文字/图片生成 3D 模型丨来自:《蛋仔派对》

《蛋仔派对》拥有超过 5 亿的注册用户,其 UGC 社区「蛋仔工坊」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创作生态。在过去,玩家的创作主要依赖于官方提供的预制组件进行「搭建」,更像是「乐高」模式。而现在,任何一位玩家,无论是否具备建模知识,都可以通过「一句话+一张图」的极简方式,生成自己想要的、独一无二的 3D 模型,并直接在自己创造的游戏地图中使用。

这是一次彻底的范式革命。它将 UGC 的本质从「组合」推向了「生成」,是从 0 到 1 的创造。当 5 亿玩家都能轻松地将自己的奇思妙想注入这个虚拟世界时,其内容生态的爆发力将是指数级的。

第三个,也是最硬核的信号:赛道头部公司已经真正赚到钱了。

一个产业能否健康发展,最终要看其商业模式能否形成闭环。在众多 AI 应用赛道还在「烧钱换未来」的困局中,AI 3D 已经展现出惊人的商业化潜力。

据市场消息,VAST 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RR)已突破 1200 万美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垂直类的 AI 应用中,这是一个极为罕见且亮眼的数字。横向对比其他 AI 细分领域的头部公司,很少有产品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仅凭一个 50 人左右的精干团队,就达到千万美元级别的 ARR。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清晰的技术价值和强烈的市场需求。对于游戏公司或工业设计企业而言,订阅 AI 3D 服务的费用,可能远低于雇佣一两位美术设计师的年薪,但换来的却是整个团队生产效率的成倍提升。这种极高的 ROI,很容易让行业付费。而产业的深度融合、消费市场的全面破圈、头部企业的商业成功——三大信号叠加,清晰地勾勒出 AI 3D 赛道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轨迹。

二、从实验室到产业:一条技术栈的成熟之路

产业落地的突然加速,并非无源之水。其背后,是 AI 3D 生成技术栈历经多年发展,在算法、数据和产品层面均取得决定性突破,最终走向成熟。VAST 旗下 Tripo 大模型的发展史,是整个行业技术演进的缩影。

AI 3D 的早期探索,如 NeRFs(神经辐射场)等技术,虽然惊艳,但更像是「3D 照片」,模型难以编辑、生成速度慢,无法直接应用于工业流程。VAST 的早期模型也处于类似阶段,拥有数亿参数,能初步实现「文字到 3D」的功能,但生成的模型在精度、拓扑结构和纹理细节上,都还有提升空间。

为此,VAST 在过去几年持续迭代模型和技术栈:不仅要让模型「看懂」三维世界,更要让它「理解」三维世界的构建逻辑。

算法层面 ,其 Tripo 3.0 版本将模型参数规模一举提升至 200 亿,并采用了自研的 SparseFlex 稀疏建模技术。这一创新的意义在于,它让模型能以高达十亿体素级的分辨率来理解和生成 3D 空间。这好比将数字世界的「分辨率」从模糊的 480p 一夜之间提升到了纤毫毕现的 8K IMAX 级别,其精度首次达到了可直接用于游戏角色建模、工业零件设计的严苛标准。

学术与开源层面 ,VAST 的技术实力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其核心团队成员在 Siggraph、ICCV 等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论文,为行业贡献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们选择将部分核心技术回馈社区,其开源的 TripoSR 等基础模型,因其出色的效果和易用性,迅速获得了全球开发者社区的积极响应,成为备受关注和广泛应用的开源项目之一。

最终,成熟的技术需要一个强大的产品载体来释放其生产力。VAST 推出的 Tripo Studio 工作台 ,正是承载这一切的关键。它并非一个简单的「生成按钮」,而是深度洞察了传统 3D 美术师工作流的痛点后,打造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它将传统流程中最为耗时、最繁琐的建模、拓扑(Retopology)、UV 展开、贴图绘制和骨骼绑定等环节,通过 AI 进行了重塑。

当 5 亿玩家涌入 AI 的 3D 新世界

拥有 5 亿玩家的《蛋仔派对》丨来自:《蛋仔派对》

例如,「智能低模生成」功能,能自动将超高精度的模型转化为可在手机等低功耗设备上流畅运行的轻量化模型,解决了《蛋仔派对》这类国民级手游的核心需求;而「万物自动绑骨」功能,则让原本需要专业动画师数天才能完成的骨骼绑定工作,在几分钟内自动完成。

正是这样从底层算法突破、顶级学术和开源社区验证,到最终完成产品化整合,才共同构筑了今天 AI 3D 产业发展的地基。

三、 VAST 的商业蓝图与终极想象

3D 生成技术,正在从专业开发者的工具,走向普通人的玩具。VAST 正在描绘一张全新的商业蓝图,展示 AI 3D 的可能性。

它的起点,是一条极为务实且精准的商业路径: 先服务最专业的PGC(专业生成内容)用户,再降维渗透到最广阔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市场。

在发展初期,VAST 聚焦于付费意愿和能力都最强的头部企业客户。通过与网易、腾讯、索尼等行业巨头的深度合作,VAST 不仅获得了早期宝贵的现金流和高达 1200 万美元的 ARR,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最严苛、最前沿的工业场景下,其技术得到了反复的打磨和验证。这些 PGC 客户的需求,如同「陪练」,倒逼着 VAST 的技术能力不断突破。

但 VAST 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成为一个服务于少数金字塔尖用户的「效率工具」。它的下一步,是指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赋能每一个普通人,开启 UGC 的新纪元。

这里最值得借鉴的,或许就是「剪映之于抖音」的颠覆性模式。

在剪映出现之前,视频剪辑是少数专业人士才能掌握的复杂技能,PR 和 AE 的学习曲线令人望而却步。但剪映通过提供海量模板、一键式特效和极其简单的操作界面,将视频创作的门槛降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正是因为有了剪映,亿万普通人才得以将自己的生活点滴和创意火花,转化为生动的短视频,从而极大地繁荣了抖音的内容生态,并最终成就了字节跳动的商业帝国。

VAST 正在做的,正是在 3D 世界里,扮演「剪映」的角色。它的价值,不仅是帮助专业公司提效,更是通过 API、平台化产品等多种方式,将 3D 创作的门槛无限降低,直到普通人也能轻松上手。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蓝图的初步例证:在《蛋仔派对》里,孩子的涂鸦可以一键变为游戏里可交互的奇特萌宠;在 3D 打印社区,一个设计师的灵感草图能快速生成可触摸的实体模型。这些,只是一个开始。

当 5 亿玩家涌入 AI 的 3D 新世界

玩家用 3D 模型构建自己的地图丨来自:《蛋仔派对》

长远来看,这项技术的想象空间,将远远超出游戏和打印的范畴。

当我们的技术范式真正迈入空间计算和元宇宙的时代,当数字内容不再局限于二维屏幕,人与 3D 信息的交互将成为日常。届时,无论是构建自己的虚拟家园,为电商产品进行个性化设计,还是在教学、医疗领域创建交互式模拟,我们都需要一种能力——快速、低成本地将想法转化为三维实体。

AI 3D 生成,正是通往这个未来的底层技术基石。它所开启的,不仅仅是一个降本增效的工具时代,更是一个创造力被极大解放的新纪元。从这个角度看,VAST 与《蛋仔派对》的合作,或许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落地,更是一个重要的隐喻——它预示着,那个任何人都能随心所欲创造自己 3D 世界的时代,真的要来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