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 解放被压抑的金融需求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  解放被压抑的金融需求

原刊于《互联网金融》第8期,7月29日出版

互联网金融/贾昆

谈两次融资: “我们跟阿里巴巴非常类似”

《互联网金融》:有利网成立两年以来,到2014年6月总共获得了两轮融资。A轮的投资方软银中国与你们是何接触到的,双方第一次见面是什么样的情形?

刘雁南:因为之前投行的工作经历,在投行方面有很多的人脉关系。2013年7月经朋友介绍,我与软银一个创始合伙人宋安澜认识,并且向对方介绍了我们的业务模式。宋安澜当即表示对我们很感兴趣。大约一周后,我们三四个人一同前往上海,与软银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软银中国的其他4位合伙人对我们也表示很认同。之后大家又讨论了一些细节,整个投资过程相当迅速,大约两三周左右就确定了。

《互联网金融》:您觉得软银最终投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青睐有利哪些方面?

刘雁南:对于我们这种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软银方面是很认可的。实质上我们跟阿里巴巴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平台化的运营模式。在一个平台上,链接两段的刚性需求,软银针对这类模式的投资非常有心得,也投资了很多类似的企业

《互联网金融》:你们跟B轮投资方晨兴资本是如何接触到的?您觉得他们的投资特点是怎样的?

刘雁南:晨兴资本在我们A轮的时候就有所接触,当时因软银方面洽谈的很顺利而且迅速,就选择了软银,但跟晨兴方面一直保持了良好的沟通。2014年,公司对全年优良全兴的业务规划,我们再次与晨兴方面沟通,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双方一拍即合,彼此比较了解,迅速的确定本次的投资。此次投资是晨兴目前担保投资额最大的一笔,比早前投资小米的金额还要高。

晨兴投资非常有特点。第一点,非常善于把握趋势,他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很看重刚性需求。金融的需求压抑太久了,且他们对于趋势的把握性比较强;第二点,晨兴对于创业者非常尊重,能够保持对等关系的合作,这一点其实非常难得,也很符合我们的预期,

《互联网金融》:两次融到的钱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刘雁南:A轮当时融的钱主要是用于市场的推广。B轮融到的钱除了用于市场推广外,还用于几个方面。一块是IT设施的建设。今天我们注册用户就是93万人,很快就会突破100万人,这是给一个百万人服务的金融企业,它对于系统和IT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这方面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方面就是建设围绕着跟小额贷款机构合作这么整个一个生态体系,尝试做一些增值服务;第三个,其他资产的一些获取也需要一些相应的资金投入。

《互联网金融》:软银中国最近也投了你们的竞争对手易贷网,他们之前跟你们有沟通过这件事吗?

刘雁南:软银当然是征求我们的意见的。但是,我觉得是站在几个方向考虑问题吧。第一,就是说不同意你说的我们模式之间的“直接竞争”,易贷网现在只是主要辐射大西南或者说是成都、福建的市场,跟我们其实没有直接竞争因素。

第二点是市场规模非常的大,现在都还处于拼搏阶段,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是件好事。

第三、我也非常理解他们,对于软银来说,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趋势,那就应该把握这个趋势。在这个行业里边,投资不同的企业,横向纵向进行一个布局,这也合乎情理。

《互联网金融》:刚才您说软银投资主要看跟阿里早年相似,你自己怎么定位呢?你觉得跟阿里相似在什么地方?

刘雁南:我觉得相似之处其实在几点。第一、我们跟很多其他P2P公司的业务模式有极大的不同,我们可能更像是一个平台,而其他人更像是什么都自己做的产业。另一方面就是说两边瞄准的都是市场规模巨大的刚性需求,这点非常关键。不是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面做平台都一定会成功的,应该是说市场规模越大,需求越刚性,作为一个平台,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谈业务模式: “不建议分成线上线下”

《互联网金融》:现在P2P平台有上千家,有的只做线上,也有的线上线下都做,有利网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刘雁南:我从来不建议大家把业务模式分成什么线上线下,这不是业务的本质内容。业务的本质其实是说你到底是信用中介还是信息中介?你用线上还是线下获取用户?线上线下只不过是你获取用户或者是风险控制的手段。

你选择这样做,他那样做,没有对错之分,大家不同的判断,更关键的是你对业务模式本质的选择,是信用中介,还是信息中介?这个是业务的本质不同,有利网是典型的第三方提供担保的信息中介,我们就是做一个信息平台,我们中间赚的是服务费,担保全部都是有独立的第三方所提供的,这个非常有区别于其他的一些模式。这样分析,才是业务模式的本质,线上线下这些只是方法和手段。

《互联网金融》:你们采取第三方小贷公司担保的方法,那么作为有利网风险防控体系的小额贷款公司如果跑路结果会怎么样?你们如何防范?

刘雁南:有利网在与小贷公司合作之前会对小贷公司的股东背景、经营业绩与风控手段等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以保证小贷公司拥有卓越的运营能力,并具备足够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小贷公司倒闭的风险非常小。

即使在极端条件的理论情况下,小额贷款机构破产或跑路,投资人与借款人签订的借贷合同仍然有效,并受法律保护。有利网将会同专门的律师团队及业务遍及全国的催收机构促成借贷合同的完整执行。

《互联网金融》:有利网的项目选择是如何做的?据说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会主动提供很多项目,这个靠谱吗?

刘雁南:有利网从来不用融资性担保公司给我们提供项目,只用融资性担保公司作为第三方担保,这个是有本质的不同。项目选择,我们主要是跟当地很多小额贷款机构合作,他们熟悉当地的产业情况,在当地能找到想借钱的人,这很关键。我们要利益绑定的话,应该由小贷公司为每一个他所推荐的借款项目提供担保,但是由于很多小贷公司他没有担保的资格,我们会再拉一个融资性担保公司进来。

融资性担保公司起到一个第三方再担保的作用。融资性担保公司通常人数比较少,他给你推荐项目都是高达上千万,那这样一个项目资金集中度就过高了。就算有足额的抵押,我们也不选此类项目。

《互联网金融》:这也是选择风险的一个过程?

刘雁南:这是业务模式的选择。因为第一,担保的这个人他就是第三方;第二,我们的项目选择,我们不做那种特别大的,现在有利全网站平均的每笔借款金额大概是5万多6万块钱不到。

《互联网金融》:特别大的你们不做,有没有一定的资金上限标准?

刘雁南:我们的标准是平均大概6万块钱不到,就是说针对不同的资产类型,肯定还有上限区别,就是小微贷款,我们肯定接着做。那如果是房屋这一类的这种抵押贷款的话,可能金额稍有上升,但是我们不会说是给某一个小微企业,做两三千万的信用贷款,这个是有问题的。

《互联网金融》:有利网创办两年多一点,三位创始人也都是85后,可以说都非常年轻,你怎样看待“年轻”在这个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刘雁南:我从来没有觉得说因为年轻所以干什么事,应该容易或者应该困难,年轻可能代表几个特征,第一个特征,团队没有包袱。这个对于创业公司可上不可下是挺恐怖的。我们今天有成绩,不代表明天不会失败,但只要大家尽力了,找到方向了,可以再迅速调整,再做回来。所以这个年轻没有包袱是很重要一块。

第二,这个年代的年轻人,通常情况下,像我刚刚说的比较开放,比较公平,这样的一个团队公平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叫做开放。能够帮助我们减少犯错误的机会。

第三,还有一点就是说比较拼,年轻就是本钱嘛,大家心里憋着一股劲,要把这个事做好,当然有一点我跟大家提出来的,就是刚刚的一个观点,就是年轻不意味着不成熟,年轻有优势,尤其是在这个年代。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有利网的梦想或者最切实想做的是什么?

刘雁南:我觉得我们切实可行的想法,能否利用金融市场给我们所留下的机会,真正让我们的老百姓在理财方面获得他们应该获得的收益?

我觉得像余额宝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你买的东西并没有任何不同,但你的收益明显的上升了,为什么?这个就是利益最大化。像我们P2P是一样的,你把钱放在银行,银行还是把钱拿去借给别的企业,那为什么你不能直接把钱借给别人,享受到这种点对点的、高一点的收益?这并不意味着风险一定比银行大很多,因为银行也是遵循这一套信贷生存逻辑。你靠同样的风险控制技术和审核能力的话,效果不应该比银行差的特别多。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都服务同样的一批借款人,银行是用2%左右的利息把储户的钱吸进来,然后用很高的利息放出去,中间赚的钱全是银行的。假如,控制风险的能力都是一样的的情况下,大家用比较高的利息把这个钱直接借给借款人,那大家的收益是不是得到一个明显的提高?我觉得P2P平台起到一个典型的把利益还给老百姓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如何看待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尤其是P2P市场的火爆?创业做有利网两年以来,有什么感触?

刘雁南:我分析整个P2P行业市场的火热,它是之前金融刚性需求积累的爆发。市场对于每个公司的推动是远远大于每个公司自己内部的锻炼。我觉得,一般来说,一个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它的增长来源于几个方向:第一,是效率提高;第二,是成本节约;第三是政策红利。基本上所有领先的互联网模式刚出现的时候,都有政策红利因素在里边。今天你看整个互联网金融,或者说P2P行业,这三个因素里面还是政策红利占了巨大的一部分。在效率提高或成本节约方面,我们跟传统金融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尤其是做P2P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相较同行,您觉得有利在众多P2P企业中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核心竞争力是哪些?

刘雁南:我觉得核心竞争力主要来说现在两块吧,第一块是我们品牌方面的能力。毕竟经过过去两年的积累,不管是投资者也好,我们自己的业务模式上选择也好,有利网在目前整个P2P行业里面应该说品牌信任度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这点对我们来说很关键,这也是我们可以持续吸引众多稳健、理性、谨慎投资者的原因。平台信用度高,投资者谨慎选择,未来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第二点,当然这也是我们风险控制的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分很多种,以我们现在的判断,在整个小微贷款的领域控制风险的核心在于两点:第一点在于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审核。第二点,在于贷款的管理。这两点都需要依靠线下的人力去做,有利网在整个现在业务模式闭环当中处在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因为客户也是我们找的,钱是我们自己提供的。所以合作的小贷机构推荐给我们信息都留存在有利网。

举个例子,你要通过小额机构借钱,你所谓的银行流水,征信报告,电话帐单等等都在我们这有留存。这些信息积累可以做一些程序学分析,这是极大的一笔财富。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其他的机构有能力在短期之内获得这么多借款的信息,事情的开展势必受到阻碍。

谈P2P跑路和监管: “优胜劣汰不可避免”

《互联网金融》:近期平台跑路事件频发,有人说它很像之前的团购行业,盛极而衰,将有很大一批P2P企业会死掉,您是如何看的?

刘雁南:优胜劣汰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只不过说团购或者什么,他关闭的时候不影响别人,所以大家觉得很正常,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报道。但是P2P牵涉到资金问题,都用的是别人的钱,所以跑路了这个事非常大。但是从问题本身来看的话,我不觉得倒闭的P2P企业比倒闭的电商多。

不管是团购,还是P2P,抑或是别的新兴行业,有这样的一个激烈增长,然后慢慢洗牌,回归健康发展的路径都是正常的。我之前也说过,P2P平台倒闭浪潮不可避免,根本原因就在于行业从业者鱼龙混杂,有很多人认为P2P进入门槛非常低,但这真的是个错觉,运营一个P2P平台的门槛相当之高。

《互联网金融》:站在企业角度上,您如何看待金融行业的监管?

刘雁南:我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觉得我们监管就是死板的,监管出规则就是错误的。人家这些人工作几十年了,有这么多的经历,为什么人家说的话就一定是错的,只有创业者说的是对的。我就不太理解,你站在自己角度上,对别人提意见,告诉别人应该怎么监管,合理吗?金融是影响大众利益的行业,本来就是应该有一定的规则和制度,这一点毫无疑问。

《互联网金融》:有利网会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监管政策?

刘雁南:有利网肯定全力配合监管,需要我们做的事,我们全力去做,包括比如说前期调研、案例分析,或者一定的学习研究。不管是在消费者保护层面,还是在金融法律层面,我们都愿意以我们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来支持和帮助监管措施的出台。大家都是在摸索中发展前行的。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DoNews-互联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