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资本郑庆生:创业的思维模式,不妨把眼光放长远【创新中国2015秋季峰会】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8月27-28日,由创业邦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总决赛暨秋季峰会”在杭州洲际酒店隆重举行,130个炫商业、酷模式、潮产品项目从3225个报名团队中脱颖而出上台展示,与500位顶级投资大咖、1万名现场观众进行创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本届峰会共分8大专场+2大论坛,将有8个项目晋级28日下午的终极对决环节,争夺DEMO GOD荣誉称号。创业邦孵化服务BangCamp 的学员也将集体亮相Bang Camp专场,迎来自己的毕业典礼。

在27日上午的开幕式中,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郑庆生发表主题演讲创业的思维模式,他表示无论是创业者或者是投资人都会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越遇到问题我们越思考是不是现在到了终局的状态。其实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到更长的空间里去,来解决我们这种创业和投资的焦虑,当你用宏观的视野去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拉近。

就像我刚才说过的,今年的是红杉中国成立10周年,站在这个角度实际上我们红杉有一些对历史的思考,就是思考过去这些年的这些创新的历史,到底是什么在其中起作用,我个人的思考里面,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问题可能是解答了一半,所以我一直在想在创新这个模式里面,什么是我们的一个基本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之后我给自己一个可能性的答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我们都不太喜欢自己是一个随即碰撞式的这样一种创新,今天我想了一个主意或者我明天想了一个主意,对于投资人来说在某一个场合我碰到一个创业者。非常重要的一点在我们的思维上,我们把思维模式从针对某一点的碰撞上升到概率式的思考,提到大概率的水平上。

另外一点,在这个基本问题里面,我引用一个概念,很多年前有一位哲学家,他提出一个理论,大意是说如果不是特别有必要,你就不应该在这里面增加额外的东西,在今天创业非常热潮澎湃的时代,我们阅读大量关于创业文章的时候,这里面有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当这些理论变成无解释性的时候,实际上它的兼容性也就失去了,实际上我们现在就要拿这个理论做一个梳理,我们要看看我们需要什么样最核心的基本问题。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次创业邦的活动上我也讲过,我们把所有的思考分成两类,或者所有成功的必要条件分成两类,这两类我去年也提到过,一个是充分的条件,一个是必要条件,这个大家可能都是原来都知道,这个充分条件我给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说你做了这件事情一定会导致另外一件事情这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是说,如果我知道你做了这件事情,你一定在之前做了另外一件事情,就是A推出B,和有B有A。今天你会发现我们大部分在创业当中,我们去追寻的这些理论,这些原则,实际上都是必要条件,实际上都是事后解释形的理论。实际上在我们创业的过程当中,在我们思考一个创业模式的时候,投资人去看创业者的时候,我们也是要把这些不必要的的条件剔除掉。

剔除掉之后我们在充分行上会形成哪几个重要的问题呢?我想这个问题大概分两类,到今天为止中国互联网过去的十年,也是沿着这两类问题开展的,一类问题我把它叫做人类认知模式和模式的变迁,包括一些新颖的工具的应用,都属于这类,都属于第一次图片分享的,第一次提出安安理论的,实际上这类应用它的艺术性是非常强的,它是完全不可预测的。当我们做这种创业的时候,实际上你会发现,你只能要求自己能够预测未来人群的经验模式,除此之外你是做什么的,包括你原来有什么样的经验,相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另外一个是信息透明化、和信息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创业,这一类创业实际上是跟整个中国目前渠道效率有关的,包括O2O,包括互联网电商,它是渠道形的创业。中国今天其实整个渠道效率相比十年之前已经有一个很大的进度,当这个进度达到一个相对极限状况的时候下一步就是品牌、产品、服务、内容的天堂。现在我们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目前消费的大部分的品牌尤其是比较顶尖的品牌几乎都是西方的,在中国现在我们自己的品牌实际上还是有大众的崛起,在这样一个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逐步迈向发达经济体的过程当中,这一点是非常反常的,所以这一部分的创业机会,在下一部分会有一个超过20年甚至30年这样一个成长,因为我们通过中间比较的话这块必须要补上。

比如刚才我们看的《大圣归来》这样的片子,像这样内容也是预示着我们,你就会发现实际上做社交媒体本质上跟做内容,做电影,实际上都是非常接近的,实际上到现在创业是分这两类,而在这两类里面,大家在权衡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很明确的分类。在提高渠道效率的时候,大家的经验云来是做什么的,尤其是你在传统行业里面,你的经验变得非常重要,而在第一类创业里面你是什么样的人更重要,换句话说在第一类的创业里面你要预测到未来主流人群的行为模式,这一点相对来说概率要低得多得多。

今天整个互联网的创业环境,我觉得跟之前的社会上的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整个互联网创业,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社会科学的实验,有包括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包括各种各样的,我们原来不能想象的数据都被统计上来了,这点非常了不起。

另外一点,实际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包括大量的这些产品的推出,包括我们渠道效率已经有了这么广泛的提升,到去年这一波O2O的热潮之后,在其他场合我也听到其他的投资人,包括其他的大佬们在讨论,说我们现在的格局寡头实际上已经很多了,寡头垄断已经将要形成,下一步一个崭新,或者市场空间很大的机会,是不是还会出现,机会又在哪里?

无论是创业者或者是投资人都会有这样的问题,越遇到问题我们越思考是不是现在到了终局的状态。其实我们可以把视野放到更长的空间里去,来解决我们这种创业和投资的焦虑,我们把视野放到过去100年的创业历史来看,实际上我们刚才在强调有很多差异点,我们今天是有一个大规模的社会学的实验,在这些差异点的后面你会发现其实人类社会进步的共同点,其实也同样大。

我在1850年—1900年这50年的创新,我大概做了一个归纳,其实我发现在那50年的创新,因为我们都说人类的进化速度加速了,1950—2000年直到现在,我们认为是大量革新产生的时候,是创新蓬勃发展的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上个世纪的50年同样是蓬勃发展的时候。

在1850—1900年有哪些东西被发明出来?电报、水泥、炸药、电灯、无线电、飞机等等,那个时代我们去看看他们的历史。我们看他们的商业史我们可以得到非常多的启发,如果大家回过头去看那时候这些东西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样的?怎么被大家广泛使用的,这些集团是如何发展的?最后甚至垄断到解散,你只要把这个视野放到这几年你会得到全新的视野。

我们这个时代创新的我们已经包围的太紧了,大家发朋友圈的时候各种各样创新的花束在里面,我们把花束去,你会发现这100年值得我们借鉴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多的。

比如你看美国铁路、运河、电力、固定电话的电线,你看他们这四个发展历史,实际上跟今天互联网的发展历史是非常接近的,也是经过大量的风险投资,紧接着它变成了一个公共视野这样一个过程,大量的创新都是在垂直领域里面,它最后变成一个公众视野,它在业没有能力去做垂直行业的转换。

电力公司能卖你点什么东西你很难想象,我们今天很多的大东西如果转换一下是成立的,但是你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来看,是不是成立你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

比如说你看,从纸张的革命开始,如果你放在一千年的角度开始,你会发现人类每一次显示技术的革命,都伴随着一次空前的革命,你从纸张然后包括电视、包括LED产业的发展,包括我们手机屏,你会发现这些产业的变化同样是翻天覆地的。

你看美国刚刚开始有电视的,第一次电视大学是在肯尼迪,当时肯尼迪也是用了新媒体的方式战胜了对手,那时候的历史你会发现历史惊人的相似,奥巴马的时代也是用历史。当你用宏观的视野去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拉近。

我今天跟大家讲的思维模式,实际上我们把很多的语境打破,把很多的问题回归到根本问题,把很多人类语境的东西方大,投资人也不希望我只有10个搭档,我们要让理性的光芒变得更闪耀一些。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