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了那么多年霾,你的肺还好吗?朗合医疗:填补中国肺癌早期诊疗领域空白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吸了那么多年霾,你的肺还好吗?朗合医疗:填补中国肺癌早期诊疗领域空白 2016年底,缠绕在华北、华东那场经久不散的重度雾霾,再次刷爆朋友圈,也使得马家骏和他创办的朗合医疗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

致力于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

在中国有3亿多吸烟人群,加上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马家骏给创业邦算了一笔账,在中国的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肺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均位于第一位,每年新发病例已达73万例,并继续以3%的年增速不断增长。在未来七到十年内时间内,我国将面临肺癌的集中爆发期,到2025年,世卫组织预计中国肺癌年新发病例将超过100万例。

巨大的发病人群数字背后,却是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有效确诊手段的无奈。目前,80%的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几乎失去了根治的机会,只能依靠昂贵的药物延长生命,为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如果在早期就可以明确诊断和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根治,治疗费用也会大幅降低。

马家骏告诉创业邦,近年来,随着胸部CT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可疑小结节被发现。小结节在临床上被戏称为“肺癌的爸爸”,虽然病灶组织不大,但恶性概率却不低,目前除了胸外科手术进行活检切除,尚无有效的确诊方法。

朗合医疗目前针对肺癌早期无创精准诊断开发的产品,该产品可对肺部可疑小结节进行精准定位并获取活检样本。在电脑显示屏上,CT片子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在三维支气管树中被精准定位,医生操纵一根极细的导管,通过病人的气管,逐级深入精确到达小结节所在位置,然后使用活检工具,获得病理组织进行活检和诊断。

吸了那么多年霾,你的肺还好吗?朗合医疗:填补中国肺癌早期诊疗领域空白

产品外观

以可负担的价格提供高品质的产品

从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来看,由于创伤小、住院天数短,微创甚至无创介入手术类器械已经成为目前最新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这类器械具有很高的研发和技术壁垒,在高端领域一直被跨国公司垄断,价格居高不下。

“医疗的根本目的是治病救人,再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如果不能够以老百姓可负担的价格生产出来,那就没有充分实现产品的存在价值。”马家骏说。

目前,国际最新的肺部小结节介入诊疗技术发展很快,美敦力柯惠等跨国企业正在全球开展大规模的上市后临床研究,旨在将同类技术打造成肺癌早期明确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进口产品价格高,老百姓用不起,在中国市场难以普遍推广。

以朗合的产品为例,进口的美敦力柯惠同类产品做一例诊断手术就需要花费近2万元,医保也不覆盖,而朗合的产品可以将整体手术费用大大降低。

马家骏告诉创业邦,他创办朗合医疗的初衷,就是看好这一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以及跨国公司难以逾越的成本高地。朗合医疗的产品定位是老百姓负担得起的医疗必须品,而不是昂贵的医疗奢侈品。

“但是,我们不以牺牲质量为代价。高品质不必定需要高成本。我们力求做最好的产品,通过在研发、供应链和产品质控各个环节不断创新、精益求精,把价格和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吸了那么多年霾,你的肺还好吗?朗合医疗:填补中国肺癌早期诊疗领域空白 朗合医疗创始人马家骏

品质创新代表医疗产业升级的方向

“技术创新始终是创新的核心。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无法突破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朗合医疗的产品源于全套自主开发的原创技术,目前已经申请了几十项专利,其中80%都是含金量很高的创新发明专利。

对于研发的节奏,过去大家的经验是,凡是有医疗器械的新技术、新产品推出,中国企业常常躲在跨国公司后面,在一段时间内,都采取跟随策略,任由跨国公司抢先攻占高端市场。等到观望一段时间,认为市场成熟了,大家也都看懂了,资本和产业蜂拥而入,进行仿制,虽然风险降低了,但那时留给中国企业的也只剩下中低端市场,很难向上突破瓶颈。这客观反映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新技术推广方面能力不够,另一方面也受制于自身产品质量不够过硬。

“时代不同了,朗合医疗的定位不是再搞低端仿制,而是瞄准肺介入领域最前沿的科技,和跨国公司同步开展相关产品的研发,在眼光上甚至更加超前一步。”马家骏说。

以心脏支架为代表的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用了大约十年的时间,诞生了三家市值百亿以上的上市公司。和心血管介入通过血管通路实现手术微创化的方法相类似,肺介入是通过气管、支气管等人体自然气道为通路,实现肺部治疗手术的微创甚至无创化。

马家骏认为肺介入将成为堪比心血管介入的下一个巨大市场。目前朗合医疗已获得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山蓝资本。

随意打赏

填补市场空白填补国内空白填补空白填补空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