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中国合伙人丛真:这个秋天,如何姿势正确地去融资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 丛真(经纬中国合伙人,微信号“且听真言”)

最近很多朋友留言给真言君,大体意思是问是否还健在,然而我知道大家真实想法不好意思说,其实就是催更。

为什么最近几个月一直没有更新,主要肯定是因为忙于工作(毕竟是一个勤奋的投资人),然而工作再忙,夜深人静内心肿胀的时候也是有的。

可是每每打开后台,又百般纠结,生怕为文水准不够,对不起粉丝。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7月的某一天,到8月初的某一天,也就是台风登录东南沿海的那一天,福州一位粉丝来电问我最近为什么不更新了,真言君不禁涕泪横流,决定怒而更新。不管质量如何,真诚地去说,去分享,就能引发思考,那也就够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忙,到底在忙什么,真相只有一个:真言君在帮自己的已投公司融资。加上9月第一周启动的,真言君同时有9家公司在融资。由于他们发展迅猛并且受到了投资人的热烈追捧(包括刚刚完成融资的饿了么等),真言君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为他们高兴。高兴之余,真言君也觉得可以把这段时间从天使到D轮融资的经验和心得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本文为纯正严肃小文,并无段子,不喜勿进。

---疲劳但动力十足的分割线---

有传言说2014年有近1000家创业公司拿到钱,其中约有600多家融到天使,接近400家融到A轮。

真是大快人心!

然后,今年,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事情发生了:约有超过400家公司要融A轮,超过300家公司要融B轮...

Sad story as you may know….

FA(融资顾问)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加班季和数钱季,而投资人们则喜大普奔。他们很自觉的分为了两类:翘脚挑案子霸道总裁和满世界跑案子的投资(真言君在此)。但不管怎么说,虽然钱很多,但是投资人的时间,精力,和内心对于当年度可发射子弹的审美都开始疲劳了,于是,以正确的姿势在剩下的5-6个月迎娶白富美,成为人生赢家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正确地姿势是什么呢?

1. 速度第一

由于工作原因,每年真言君都要频繁的为三大航空公司和中国铁路做出一定贡献,于是也就顺理成章地跟很多投资人和创业者为伍。

最近1年在旅程常常听到诸如“上一轮估值都一个亿了,这一轮怎么着也要3亿吧”,“这家机构是刚成立的,据说老板都是美国对冲基金大佬,很有钱的样子”以及“XX到家最近好像很火,我们应该马上去看下这个领域”之类的表述。考虑到真言君常常都是一个安静内敛的旅行者,这些话出现的频率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一眼望去,融资大道上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那么作为正准备启动融资,或者融资正在进行中的创业者们,第一条要诀是什么呢?真言君的观点是:速度第一。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每个创业者在做事业的时候都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融资的时候却经常忘记。前文已经说到,现在融资大军熙熙攘攘,要想脱颖而出,至少不要掉队,你必须要保证一定的速度。

毕竟,第一印象很重要。你可能不是业务上的第一,但是你是第一个出现在投资人面前的,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就足够了。更何况,你可能刚好就是行业标杆,那就更要快速冲出去。在今天这样一个如五点到七点的北四环一样拥挤的融资车道上,你的最优,甚至唯一能领先的策略,就是在三点五十之前上路。

然后,速度第一不仅仅意味着第一个冲出去融,还意味着整个融资节奏要以速度为第一优先级,所有的环节和流程的展开和铺陈,都要围绕这个。最快见完靠谱的投资人,最快拿到第一张termsheet,最快拿到过桥贷款(如果需要),最快Close。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做决策和选择的时候,永远记着:能快不要慢。所有决定都朝着最快的那个路径去延伸。

在速度这件事上,真言君建议创始人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一个靠谱的FA会节省你大量的时间,毕竟大多数人都是人生第一次创业,而每一次融资都是在这个阶段的人生第一次,让那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帮你,会是聪明的选择。除了FA,现有投资人,老股东,都应该是,也一定会是你可靠的队友和坚实的靠山。真言君除了为自己投资的公司融资顺利开心之外,也花了大量时间帮助他们梳理融资策略,讨论打法和方向(嗯,以至于连自己的公众号都差点荒废!)。

现有股东和FA代表不同的角度,充分听取意见,会让你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

2. 金额第二

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老话题,很多拥有丰富融资经验的创始人也常常会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一轮我们融多少钱合适?

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真言君都会陷入深深的迷思而无法自拔,当年创业的时候融资的场景常常如蔓藤般爬上心头。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创始人们,和投资人,你们可以谈估值,可以谈比例,但是万万不可谈你要融多少钱,因为这是融资三要素里面,唯一一个仅有你们自己才能知晓的要素。

钱多好办事,钱多好打仗,温柔一点的可以邀请更强(往往也更贵)的员工加盟,可以租用速度更快的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狂野一点的,就直接包上首焦,撒遍首发(谁能想到,这个玩法如今已经违反广告法了。。。),买断独家,补贴和传单撒遍天下...所以几乎每个创始人在初次指定融资目标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对“融更多的钱”这个念头表现出欲拒还迎的身段。

即使在和平年代,我也会建议创始人们不要融超过需要的钱,哪怕有人给。在当今中国,绝大多数人一生创业的次数,和买房的次数差不多。所以95%的创始人都是人生第一次创业,第一次做CEO。既然做个IT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