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仓储和研发团队,“又重又慢”的屋牛目标是输出互联网家装的行业标准

创业邦  •  扫码分享
家装行业是典型的价格不透明、工期冗长、成本浪费、中间环节冗余的传统行业。随着互联网的介入,如果可以改变为可定价、可定期,并通过线上实现交易和全程监控,线下实现体验和交付的O2O形式,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助推作用。因而,如今的互联网家装行业,越来越多被划分为“搭平台”和“自己干”的两种方式。可模式当真如此重要?屋牛创始人钱晟磊显然不这么认为。
不谈模式只谈落地
屋牛主攻精装修领域的互联网家装,是网筑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网筑集团由绿城电商、屋牛及互联网金融的仟金顶共同组成,于2015年2月获得红杉资本易居资本A轮共计近6000万美元投资。屋牛创始人钱晟磊告诉创业邦,所谓的互联网家装模式并非屋牛所看重,因为家装行业最重要的是落地性。从屋牛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是把整个家装服务分成四端,客户入口,服务实施,供应链和后期维护。
首先是客户入口。屋牛尝试重构整个家装的消费场景。第一,提供全屋解决方案,而不是轻包、半包的方式。第二,让报价自助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家装行业的最大痛点是价格不透明,如果让行业潜规则消失,就相当于把家装利益链条重新做了一个调整。
其次是服务设施。精装修需要根据客户的户型做一些深化设计。然而屋牛本身不是家装公司,会协同所有的第三方一起完成落地服务。旗下的“牛匠堂”项目会给合作伙伴输出设计施工标准,并且提供培训;移动端的“装修乐”平台,让用户体验在线视频监控,内容包括自家工地 ,施工进度查询,从而完成施工节点的验收,达到实时监控的效果。
再者是供应链。网筑集团另一家子公司绿城电商具有积累多年的完整建筑行业供应链体系。屋牛共享其材料品质,并且压缩成本,基于现有供应链配置自有仓储物流体系。
最后是后期维护。钱晟磊说,因为房子这个东西不是快销品,它可能要跟随业主很多年的时间。所以屋牛希望打造一个“生涯住宅”的概念。随着宝宝降临,二人世界演变一家三口,用房需求的变化会对改造房型产生对应需求。所以重新改造现有房屋,成为后期维护的重中之重——即帮助用户不断应对需求变化。
不过“生涯住宅”在中国尚且属于非大众层面的概念,如何推广落地还需要看之后的实际效果。
从上述商业模式和做法来看,不同于互联网家装行业老大土巴兔的平台模式,屋牛采取线上平台+自建仓储+签约第三方团队的做法,本质上是重型自营体系。那么屋牛的这套方式和其它互联网家装区别究竟在哪里?
如何输出行业标准
创业邦认为,屋牛自营体系最重要的一环在于他们希望提高整个家装行业的标准,特别是他们的主要受众群体——精装修领域。我们都知道,家装行业之所以水平参差不齐,是因为一直以来没有严格的行业标准。绿城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商,可以拥有一支高质量的装修团队,但普通中产阶层却无力聘请。行业中游的家装公司则鱼龙混杂,消费者只能通过口碑相传和平台上的评价体系来筛选。这都是因为行业内本身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以及严格的行业标准。钱晟磊说,屋牛自身除了搭建一个连接线上和线下的服务工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做“研发”和“标准输出”。
家装行业的研发团队要做什么?屋牛从生涯住宅的角度去研发产品。落实到具体细节,由设计专家、施工专家、布品专家、成本专家组成专业团队。这种研发逻辑类似汽车,将各个环节拆分,而不是像传统家装一样,囫囵吞枣地学习一整套操作方式,那样不会有提高。
那标准输出就是指“牛匠堂”和“牛棚”计划。屋牛源自绿城地产,后者有多年来的行业认识、工艺工法、工程管理积累。因此牛匠堂是公司内部一个专门致力于做服务标准输出和品质管控的部门,目的为了促进行业的发展。
钱晟磊对创业邦说,只有家装从业人员提供好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只有赢得客户的尊重和认可,才能提升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当行业的平均从业收入水平提升了,他们在这个社会生存更加体面了,才能继续提供更好的服务。
“牛棚”计划则是一种开放的生态,让智能家居、生活服务、智慧社区的一切企业一起链接在下游的家装行业上。计划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是专做门窗O2O的初创企业。简单来说,他们颠覆了传统门窗的范畴,扩展到了精钢网的防护,以及为门窗行业加入保温、隔音、隔躁等现实需求。这些需求随着行业的发展,会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
左二为屋牛创始人钱晟磊
家装行业改造的难点
不过,屋牛重型的自营方式其实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第一,异地复制能力未知。屋牛现在花了一年左右时间在杭州完成了试点。按钱屋牛的说法,标准化的培训、多元化的营销、系统化的客户运营,包括供应链服务体系等,在这些都落定好之后再进行异地复制会方便很多。可是中国各个城市的地理环境,住房习惯甚至是消费水平都不一,屋牛在浙江省完成的试点,可以以用多快的速度复制到全国还不得而知。
第二,单量和满意度的博弈。屋牛从4月份接了第一单,到7月份真正开始做,每个月做100单左右,预计到年底会做到500单,这个单量实在不算高。屋牛整合了如此多的第三方,随着单量的逐渐提升,他们引以为豪的满意度究竟如何目前还不得而知。
第三,行业标准输出的难度。家装行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潜规则密布其中。试图从互联网角度改造和培训难度并不低。如何说服更多的传统工人进入培训,合理分配好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第三方入住合作,是牛匠堂和牛棚计划需要继续考虑的问题。
第四,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的“智商”之殇。虽然概念炒得非常热,但是雷声大雨点小。智能家居显然还处于漫长探索器。不过,钱晟磊倒是认为各个硬件厂商是越来越务实了,“因为消费者越来懂”。如果将来,智能家居将安全防护+物联网+特殊关爱人群作为切入口,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未来的家装工人形象
让创业邦记者感触颇深的是,在最后,钱晟磊颇具感染力地描述了一个心目中未来家装工人的形象。
“他们会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可以拿到比较可观收入。因为往往在大城市,家装工人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在陌生城市里生存,最重要就是工作体面,收入可观。只要他会具备良好的技能,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客户更认同了,反过来就可以得到比较好的收入,所以就可以在这个城市里继续生活下去,同时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更加珍惜自己的手艺,再给客户提供比较好的服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我认为未来在“牛匠堂”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未来的设计师和家装项目经理。”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