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为智慧城市落地赋能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政府工作报告为智慧城市落地赋能

当前,智慧城市成为我国城市创新的关键主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新动能和“健康中国”等战略决策高度出发,从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维度,明确为智慧城市持续赋能,有力促进了智慧城市理论创新并引导、保障建设项目的有效落地与运营。今日著名智慧城市专家徐振强做客《数字中国》专刊,从理论支撑、体制保障、机制创新、技术应用跨界、顶层设计与规划革新、政策法规培育、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投融资等不同视角,解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所透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几个重要的风向标。

   服务“新动能”和“健康中国”两个关键主题,加速智慧城市综合发力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2018年政府工作建议” 部分,首先就明确部署“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落实该项任务,要“发展壮大新动能”,而在对新动能的阐述中,大篇幅强调大数据发展行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医疗等多领域“互联网+”和网络信息惠民等智慧城市领域创新的多个热点、关键性主题,并要求将如上工作的推进服务于“数字中国”的建设。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健康中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出发,强调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综合手段,来提升监管效能,并指出要“全程留痕”和“信息可追溯”等。智慧城市在“数字中国”和“健康中国”领域综合发力,有望成为新动能壮大的关键性力量。2月22日,山东率先召开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动员大会,智慧城市体系的相关产业应加快与“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等对接。

   “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智慧城市运营服务提供立体支撑

“互联网”在报告中被提及十二次,涉及互联网的直接应用领域超过14个。“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互联网与各行业的广泛融入,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等,正成为“互联网+”成功应用的典型代名词。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中,“互联网+”,作为首位支撑被强调,从产业再造的战略高度,强调与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的应用相互结合,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互联网+”与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一同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共同促进新动能的壮大,并明确强调从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性领域出发,予以推进,这些与社会民生直接相关,是十九大提出“智慧社会”建设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为智慧城市应用提供垂直链条上的路径支撑。与此同时,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行动,两次强调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强调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形象地对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改善便民服务水平和质量的结果进行描述。

   深化“信息”和“信息化”,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性机制、设施保障

从发展智慧城市的经验来看,“信息”和“信息化”,是驱动智慧城市的“原材料”。信息设施和机制,作为智慧城市物理空间的基础层和传输层,必须高度发达。我国创建智慧城市的总量超过500座,位列世界第一,但多数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政府信息系统联动机制尚未有效形成,直接制约智慧城市效能的发挥。报告中六次提及“信息”,抓住信息生产、流通、消费和安全的关键领域予以施策,如(1)深化“放管服”改革,来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机制);(2)城乡协同,特别是农村事业全面发展,在改善供水、供电的同时,要求信息基础设施(硬件)共同予以改善;(3)儿童托育的监管,是去年媒体舆论领域的重点话题,在今年政府报告中明确要运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来予以实现;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框架下,通过互联网与大数据等结合,发展智慧食药监;(4)我国每年积累海量信息,其中大量涉及公民和个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信息安全问题应与信息化并轨施策。

   大数据应用攻坚突破,支撑发展动能转换和健康中国战略

数据与数字经济有机关联,大数据应用,成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依托之一,新兴产业形态的重要形式,报告强调“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为壮大新动能提供支撑。智慧食药监建设,将大数据与互联网等结合,支撑“健康中国战略”。智慧城市内涵中的大数据,是其有机体的血液,其中承载着城市代谢的要素,鼓励面向社会资本大数据应用的同时,政府着力从宏观经济动能和健康可持续等公共利益出发,推进大数据应用关键性公共价值的实现。

   产业导向直指智能产业,为智慧城市经济性的考量提出硬要求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标志我国人工智能顶层设计总体形成,并进入实施阶段。智慧城市起步推进时,产业思维和模式尚未形成,信息化设施建设是主要内容。智能制造、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产业和智能生活,作为报告关于智能化的相关领域被提出,尤其是智能产业,这为智慧城市经济性的考量提出硬要求,为智慧城市经济性提供持续动能,是对当前智慧城市推进驱动力的巩固。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基础设施建设,向应用深度上努力,并被赋予承担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壮大新动能的新机遇,因此,应强化智慧城市综合创新体系的“+”思维,在已有业务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加快向食药监、儿童托育等重点突出领域布局,并将产业建设作为经济性的前置性选项,特别是用于考量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智慧城市,一是应当在把握住新阶段城市规律的同时,适应产业变化,即坚持产城融合理论;二是城市作为系统论下的多主体组成,智慧化的努力就是逐步实现多主体新型时空间位置的科学组织布局,促进并加速关键要素的联系、交互、响应和反馈,即空间生态自组织体系的形成;三是作为应用导向的城市主题创新,在形成有效组织的基础上,必须导出衍生效应的发挥,跨行业领域多主体间的协同并产生增量经济,即协同经济。因此,产城融合基础上的空间生态自组织与协同经济,为现阶段智慧城市理论探索提供支撑,由此派生出“数字经济驱动-智慧城市创新加速器-智慧产城再造-精细化城市管理-无限生长的城市智能应用”总体导向型智慧城市设计。

上海、北京、深圳、武汉、南京、重庆和宁波等,我国智慧城市创建体系中的典型代表,要坚持打造具有国际复制力的中国新模式,带动全行业智能产业的孵育和转化。将数字经济驱动锁定关键领域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创新,通过先导创新引领促进城市智慧化在科技-人才-法制等方面系统性领先,利用北斗时空网格编码等先进技术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与养老等公共服务为核心强化智慧社区建设覆盖面。通过基于数据沉淀和有效运营的集成应用,来释放共性平台和信息技术设施的效能,努力构建起“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的抓手。

(作者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中心副主任、金砖国家智慧城市峰会中方代表)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2018政府工作报告赋能 政府工作报告移动办公解决方案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智慧城市落地智慧城市项目智慧赋能智能厕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