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大数据 “数据铁笼”使监督更精准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借力大数据 “数据铁笼”使监督更精准

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草芦坪村村民在民生资金监督终端机上查询资金发放情况

 “我的危房补助款怎么少领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九龙屯村村民薛凤林无意间在村口的民生资金监督终端机上查询发现,自己享受的危房改造补助款是12300元,可实际到手11800元。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薛凤林随手通过系统发出了举报信息。不久,她就收到了镇纪委答复——村委会会计张贵平以“手续费”“照相费”等为由,克扣22户村民危房改造补助款共计15800元。目前,张贵平已受到严肃处理,违规所得也返还了群众。

 如今在贵州,像这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越来越无处遁形,原因在于一张无形的大数据监督巨网正在全省范围内铺开。从2017年2月开始,贵州省纪委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督方式,开展纪律监督“数据铁笼”试点工程建设。依托大数据技术,在民生资金、“三公”经费、执纪执法审查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建立4个监督系统,实现了资金流转、权力运行的全程记录、追溯和预警。

 数据共享 促进监督执纪智能化

 目前,贵州纪律监督“数据铁笼”试点工程建设了4个系统:民生资金监督系统、“三公”经费监督系统、执纪审查监督系统和民生监督业务管理系统。4个系统通过大数据手段,收集、比对、分析与监督执纪相关的人、事和物,发现异常数据,挖掘问题线索,让监督执纪由人工监督转向技术监督、由被动受理转向主动出击。

 “最难的是数据共享,但贵州具备这个条件。这几年贵州大数据发展得风生水起,省里各部门的信息储存、共享开放、开发利用成绩显著,这给监督执纪‘数据铁笼’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解释,监督执纪“数据铁笼”最基础的是要有数据,而数据资源分散在公安、财政、发改等部门的自建系统,省纪委监委必须破除横亘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监督数据的融合共享,然后设计监督模型分析比对,实现数据监督。

 针对数据资源存储的实际,省纪委监委要求监督执纪“数据铁笼”建设“不越俎代庖、不重复建设、不贪大求全、不等待观望”,做好监督的再监督。

 2017年10月,民生资金监督系统上线运行,现已扩至全省69个县并逐步推开,今年6月将在全省各县铺开。“三公”经费监督系统也已运行并正在探索新的联动工作机制。执纪审查监督系统、民生监督业务管理系统则已建成测试或内部试运行。

 “数据监督的好处是,不是等干部犯了多次错才被发现、被举报,而是只要数据一录入一比对,就能快速发现和处置问题,将监督前置,不给犯下一次错的机会。这样的数据监督,对干部其实是一种保护。”省纪委监委调研法规室负责人认为,监督执纪“数据铁笼”较好实现了权力可视化、监督具体化、管理预判化,变人力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有效压缩了公职人员履职的权力寻租空间。

  数据比对 堵住民生资金腐败漏洞

 “每天都觉得末日即将来临,实在扛不住了,只好向组织自首。”在恐慌中煎熬了10多天后,晴隆县光照镇社保所副所长陈某终于走进镇民生监督组办公室,主动交代自己挪用农村养老保险资金的问题。

 把陈某逼得投案自首的,就是他家小区门口那台民生监督触控一体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启用民生监督查询举报系统后,将所有民生项目、民生资金和民生政策全部上网公开,特别是在全州所有的乡镇卫生院、便民服务中心和通网络的村委会等地,安装了1100多台触控一体机,群众在家门口刷一下身份证,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补助金额具体是多少,一目了然。

 “如果不是监督平台让各种涉农数据公之于众,也许他还不会这么快就投案。”经晴隆县纪委查实,陈某先后贪污挪用群众养老保险金达51万元,用于旅游、购买彩票和炒股等,目前陈某已被依纪依法处理。

 围绕“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干了什么事、效果怎么样、有没有问题”这条主线,省纪委监委通过建立民生资金监督系统,引入公职人员的个人信息、工商数据、死亡数据、房产信息、车辆信息、大病医疗异常分析等10个比对模型,并打通与民政、人社、住建、卫计、移民等主管部门的数据共享信息壁垒,做到通过数据比对就能快速发现和处置问题,实现对涉及民生项目的公职人员24小时不间断监督。

 “这10个对比模型就像一张红外线探测网,只要触碰到任何一点都会引发报警。”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民生资金监督系统可批量式发现并收集异常数据,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再进行线下核实查证。

 “以前办案需要人工收集、整理问题线索,再去协调公安、民政、银行等部门一一查实,一个案子往往拖好几个月。现在,我们对着电脑就能发现问题数据,而且当即与相关部门核实,大大缩短了办案周期,提高了办案质量。”盘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民生资金监督系统实现了数据的自动统计、自动比对、自动分析,能快速筛查锁定问题线索。

 截至目前,民生资金监督系统已采集了4.4亿条民生资金类数据,涉及金额576.9亿元,通过比对发现了18.8万余条问题数据,涉及金额7亿元,经线下调查核实发现了4862个违规问题。

 为对民生资金问题数据的审核上报、处理流程等环节形成规范管理和实时监督,“数据铁笼”试点工程还设置了民生监督业务管理系统。“全省各地所有民生资金问题数据的详细内容与实时进展情况都集中展现在这套系统上,每一条处理痕迹都能实时掌握,如有单位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我们将重点督办。”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留痕 实现监督执纪精准化

 “数据反馈,某单位公务车辆在端午节期间出现在贵阳北站。”每天上班,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就会打开电脑,一点鼠标,将所有公务车辆的行驶轨迹保存在数据库中,像这样的数据已收到156条。

 长期以来,“三公”经费往往是贪污腐败的重灾区,“数据铁笼”试点工程针对这个顽疾,在省直单位现有监督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纪律监督模块,形成了功能更加齐全的“三公”经费监督系统。

 “现在一机一人即可实现对全省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改变了原来靠群众举报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的监督模式。”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说道。

 省财政厅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现在就增设了“向洗浴中心、高尔夫球场等特殊收款人转款”的事前禁止、“公务卡向特殊收款人转款”的事后预警、“行政事业公务接待费”等支出事后预警等纪律监督规则,一旦出现不合规的“三公”经费支出行为,系统能提前制止、及时拦截。系统运行以来,已完成1137条事前禁止、事中拦截、事后预警数据,涉及金额达1558.4万元。

 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正式启用了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平台,省直单位近900辆公务用车安装了北斗卫星定位终端,对车辆使用轨迹、发生费用等情况实现了全程数据化监管,公车的一举一动都有迹可循。

 安龙县纪委工作人员查看公务用车数据库时发现了一条异常信息:一辆公车在笃山镇和新桥镇之间连续往返23天,通过调取笃山镇公车信息和天网视频进行比对,认定笃山镇党委书记陈某违规使用公车。县纪委研究决定,给予陈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退还违规使用公车油料费6900元。

 省外事办也开发了大外事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各团组出访任务完成后对出访团组经费、行程、人员等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问题。

 为破解执纪执法人员本身违纪违法的“灯下黑”问题,试点工程还专门建立执纪执法审查监督系统,通过数据留痕实现权力留印,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数据铁笼”。

 “数据平台就像报警器!”省纪委案管室负责人指着屏幕前运作的执纪执法审查监督系统介绍,这个系统将实现执纪执法审查全环节留痕溯查、审批动态跟踪、限时自动预警督办、数据自动汇总统计,形成“进——办——结”完整监督链条。截至目前,系统共收到问题线索来源8391件(次),其中信访举报2527件(次),通过数据智能分析,处置问题线索7645件。

 “目前,纪律监督‘数据铁笼’试点工程还处于探索阶段,廉政风险的精准识别和快速反应的功能还在逐步完善中。”贵州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夏红民表示,下一步,省纪委监委将充分运用社会公众提供的海量监督数据,以大数据思维和技术搭建线上线下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络,进一步扎紧扎密“数据铁笼”。

责任编辑:陈近梅

随意打赏

精准大数据广告精准大数据平台大数据精准扶贫大数据发展前景大数据精准营销贵阳市数据铁笼大数据精准招商大数据精准服务贵阳数据铁笼什么是大数据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