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以大数据为引领,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白云区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一)

【编者按】

   四十年沧桑巨变,四十年风雨兼程。

过去四十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位于贵州、贵阳“双心”位置的白云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铝独大”的传统工业区到产业结构“多点开花”的大数据生态区,从交通不便的偏远郊区到路网发达配套齐全的城区,从工业污染严重空气欠佳到鸟语花香宜居宜业……白云区以自身的实践,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贵阳日报推出系列报道,从产业转型升级、小康建设、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展现白云区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绩。

   激荡四十年,白云再出发!

这段时间,以工程机械仪表和自动化仪表成套设备研发生产为主营业务的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正与贵州航天云网共同开发一款名叫“客商”的软件系统。通过该系统,客户可直接线上下单,进行个性化定制。去年,贵阳永青仪电作为白云区“大数据工业”应用试点,已实施了工程机械仪表智能制造项目,实现制造环节智能化,产能提高30%以上,成本降低20%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增长3.5%。

位于白云区的娃哈哈贵阳生产基地,去年销售收入也呈增长态势。作为全国产品线最全的生产基地之一,贵阳娃哈哈进行了智慧设备系统升级改造,当年即节约电费、天然气费近7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增长6%。

以大数据为引领,白云区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产业迅速壮大,这对于“一铝独大”局面持续多年的白云区来说,是一次巨变。去年,白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口径)完成95.13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近90亿元,产业结构已从“一铝独大”变为“多点开花”。

白云区因铝而建、缘铝而兴,曾是全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一铝独大”是白云区的产业发展标签。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迅速发展,沿海建立各类开发区,白云区也邀请各方面专家实地“会诊”,并提出“依靠铝、跳出铝”的战略。

1992年,白云区启动建设白云经济开发区,外引内联,扩大开放,探索转型之路;1998年,白云区对各工业产业重新整合调整定位,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等园区,工业发展进入围绕铝工业探索发展与优化整合阶段。

然而,探索之路坎坷重重,2008年的一场严重凝冻灾害,让正处于探索期且铝工业依然是主导的白云区受到重创。

“一铝独大”的状况不改变,发展的脆弱性就会长期相伴。白云区痛定思痛,全面启动了振兴工业经济行动,以保增长、调结构为主线,破釜沉舟,调整主导产业,优化工业结构。

努力没有白费。2015年,白云区已聚集中铝贵州企业、中航标准件、七冶建设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娃哈哈、燕京啤酒、康师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业总产值由1992年的0.49亿元增长到374.45亿元,工业增加值从1992年的0.13亿元增长到90.14亿元。

2015年以来,随着贵阳加快大数据发展步伐,白云区按照全市“双千工程”“万企融合”等行动要求,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进入“快车道”。

在企业项目引进上,白云区突出重点招商、精准招商,形成了大数据、大生态、大健康、大教育、大文化、大旅游、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六大两高”的产业体系。

以大数据为引领,白云区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辖区企业开展“大数据工业”应用改造,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转型动力。目前,已累计投入2200余万元,实施“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示范项目27个。

截至2017年底,白云区规上工业企业达123家,中铝贵州企业占全区GDP的比重从2011年的44%下降到11.5%,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新产业占比从2011年的37.9%提升到53%,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从2011年的14.06亿元提升到50.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3.3%。

好风凭借力,乘“云”正当时。改革开放四十年,白云区工业发展经历了从“一铝独大”到优化整合再到转型升级发展的蝶变。如今,乘着大数据发展的东风,白云区继续踏上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新征途,奋力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 梁婧)

责任编辑:李兰松

随意打赏

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助推贵州发展贵阳大数据创新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发展前景什么是大数据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数字转型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