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伟:实体企业链改的三重境界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12月11日,由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主办,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观、大数据文摘等协办的线上网络分享会——“区块链100分”于晚上8:30分准时举办。本期分享会的主题为《实体企业链改的三重境界》。

活动中,区块链社群项目“共享星球”发起人、多家区块链项目战略顾问、原和君咨询高级合伙人、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赵大伟围绕链改的三重境界为大家作了观点分享。

  以下是赵大伟分享的全文内容(略有删减):

谈及“链改”,自然有所侧重,侧重的就是实体企业(非金融类)的区块链改造,我的视角更多是站在实体企业如何拥抱区块链的角度。关于链改的三重境界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重:实体企业+区块链技术

第二重:实体企业+区块链金融

第三重:实体企业+区块链组织

第一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第一,数字化程度不够的价值链条,区块链作用暂时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比如溯源。

第二,中心化信用主体的协作场景,区块链往往可发挥的空间也有限,比如公司内部激励。反过来讲,数字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如金融),多主体协作的场景(如产业联盟),区块链技术的可作用空间会更大。

当然,区块链技术是区块链金融和区块链组织的基础,这里强调的是单纯区块链技术的价值。

第二重境界:区块链金融

毫无疑问,区块链就是为了变革传统金融而生,必将会重新定义货币、银行、资本和资本市场,甚至重新定义资本主义。

作为传统金融企业,短期都在思考金融+区块链;其实长期最应该做的是区块链+金融。我个人更看好新型的金融科技项目。

金融体系的两个变革:

1)数字货币:货币的进化

2)数字资产:资本市场的进化

货币的进化方向,我认为终极会走向“新型实物货币”,我的观点叫“产品货币化”。短期内大家觉得可能阻碍重重(其实Libra和DECP更多是现阶段的解决方案),但这种潮流是不可逆的,每个生产力单元都可以基于自己的服务能力实现信用扩张。

资本市场的进化方向,我有一个观点叫做“账户证券化”,即基于链上账户的资产证券化。我们在2018年初推动通证经济的时候,我就提了一个观点,Token可以实现更加高阶的资产证券化。

凡是在链上有账户,账户有预期收益,这个权益就可以流动起来,那么未来可流通的证券就不仅仅是股权、债权,还可以是品牌、IP、产品、门店、景区等账户的预期收益。

产品货币化与账户证券化,指向的就是实体金融。这是我认为通证经济的核心要义,也是价值互联网的核心要义。

关于链改,不是每个实体企业都要做金融,我们不是说拥抱区块链金融就要去做一个金融平台。

但是,每个实体企业都有资金需求,都渴望用更低的成本获取资金,那就应该多提升一些实体自金融的认知。供应链金融、资产证券化都是实体自金融的应用,只不过在区块链时代,资产通证化会让这些行为更加彻底。在实体供需匹配的过程完成资金循环,去掉传统金融中介高昂的资金成本,甚至实现产销直连的金融模型。

所以,每个实体企业都可以基于区块链实现资产通证化,进而实现更低成本的融资和更为高效的资金使用率。我们现在的项目,就是帮助企业做这个事情。

第三重境界:区块链+组织

为什么说区块链能够推动大规模群体协作?如果是一个企业内部的协作行为,有中心化的信用主体,区块链虽然可以发挥自证清白的作用,但是其威力并不是很大。

所以,我们思考区块链+组织层面的链改,一定不要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要放眼区块链和数字经济所带来的产业重组机会。

数字化正在不断地打碎传统的产业结构,产业分工与协同的规则在进化:数字账户带来新的协作主体、共享账本带来新的记账方式、智能合约带来新的协同规则、API经济带来新的协同方式,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数字经济价值网络。

只有站在数字经济价值网络的视角,才能找到打造区块链组织的正确切入点。

一个企业完全可以突破现有边界,与自己的消费者、经销商、加盟商、投资者、供应商、同行业伙伴等利益相关方,基于一套新的游戏规则进行新型的“产业整合”,打造利益共同体。

传统的产业整合方式是借助资本手段并购整合,但往往很多并购都是购而不并,没有发挥应用的协同效应。

区块链和数字经济将带来新型的产业整合效率,数字化让生产要素的耦合程度提高,可信账本让利益相关方的协作意愿加强。

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一套“产业算法”——即如何让各种生产要素有机组合,甚至转化为智能合约,由算法驱动。

站在这个角度的“链改”,对绝大多数实体企业来讲,才是最为性感的“链改”。这个不仅是现有资产通证化,更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造“新资产”。

这个时候,游戏规则的制定就特别重要。这个游戏规则制定者,往往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技术、产业、经济、金融、组织、运营等全方位知识的融合。就像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复合型的技术组合一样,区块链组织也需要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的人才方可打通。

当然,在现阶段,还很少有企业思考的那么深远。对区块链的应用还远没到组织重构的阶段。但是这一天早晚会到来,你不重视,你未来可能就不得不接受别人提出的新的游戏规则。

区块链带来的组织形态,我称之为“链群经济体”。区块链产业化尚处在非常早期,我只是基于个人实践分享自己的一家之言,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张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