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弃美赴港” 在线音频到底谁能玩明白

数据观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喜马拉雅作为国内在线音频赛道的老大,其上市计划一直备受关注。早在2018年,喜马拉雅就被频传准备上市,直到2020年结束,喜马拉雅的上市计划依然没有面世。

2021年,喜马拉雅终于开始向外透露准备上市的消息。3月,喜马拉雅计划赴美IPO(首次公开募股)的消息传出,5月1日,喜马拉雅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XIMA”。

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喜马拉雅并没有如市场预期般成功登陆美股,在9月9日,喜马拉雅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正式授权签字人代表签署撤回美股IPO计划请求。

喜马拉雅纳斯达克敲钟梦碎后,本以为会沉寂一段时间,可事实并非如此 。9月13日晚,港交所公布了喜马拉雅上市招股书,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担任喜马拉雅的联席保荐人。

对于“赴港上市”,从喜马拉雅8月份的动作也能看出一些端倪,8月23日,喜马拉雅在香港注册了喜马拉雅控股公司。喜马拉雅最近给出官方回应称:“基于对当前市场整体环境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公司管理层决定撤销拟在美国进行的首次公开招股,选择香港联交所作为更适合的上市地点。”

9次融资,资本砸出音频独角兽

虽然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略显曲折,但是作为“耳朵经济”的典型代表,喜马拉雅自出生以来就备受资本青睐。据了解,喜马拉雅自2012年成立至今已完成9轮融资,背后的投资团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

2014年5月,喜马拉雅确认完成115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KPCB凯鹏华盈中国、SierraVentures(席拉创投公司)。

时隔一年之后的2015年7月,喜马拉雅获阅文集团、头头是道投资基金战略投资;同年12月,喜马拉雅又获5000万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为创世伙伴资本、华山资本、CBC宽带资本等。

2016年5月,喜马拉雅获小米科技、普华资本B+轮融资;次月获城市传媒6000万人民币C轮融资;同年11月获小米科技、京东数科、普华资本、中视资本、好未来等亿元及以上人民币战略投资。

2017年,雨汇投资、合鲸资本又对喜马拉雅进行了D轮投资。

2018年8月,喜马拉雅完成4.6亿美元E轮融资签约,春华资本、腾讯、高盛、泛大西洋资本纷纷入局。彼时,喜马拉雅被曝E轮融资前,投前估值已高达200亿人民币,投后估值达240亿人民币,且已完成VIE架构的搭建。

如此汹涌的资本投入,也没有让喜马拉雅顺利在前两年上市,好不容易在2021年准备赴港上市,在此之前还遭遇了赴美上市折戟的波折。

烧钱不盈利,喜马拉雅“腹背受敌”

据公开数据显示,喜马拉雅2018年-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4.8亿元、26.98亿元、40.76亿元,2021年上半年收入为25.14亿元;2018年-2020年的亏损分别为31.42亿元、19.25亿元、28.82亿元,2021上半年亏损达68.66亿元;2018年-2020年公司经调整亏损总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分别为7.56亿元、7.48亿元、5.39亿元,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净亏损为3.24亿元。

虽然收入连年递增,但是喜马拉雅仍未实现盈利,过去三年的合计亏损已经超过20亿元,今年上半年的亏损相比去年同期甚至略有扩大。

为了留住用户和创作者,喜马拉雅需要持续烧钱。今年上半年,喜马拉雅投入了12亿营销费用、1.4亿版权费用和6.6亿内容分成费,这就“烧”掉了8成收入,但是用户粘性并没有明显提升。

烧钱不盈利的音频企业并不是只有喜马拉雅一家,这好像是在线音频平台的统一标签 。已经登陆纳斯达克的荔枝FM虽然在2020年第三季度实现了首次季度盈利,但随后这一情况却并未得到延续,其最近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荔枝FM该季度净亏损为2900万元人民币,同比扩大31.8%。

喜马拉雅面临的困境除了高额的成本和费用支出,还有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除了要面对荔枝FM、蜻蜓FM等垂直行业的老对手,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的强势进入也让喜马拉雅的发展越来越被动。

上市之路,不好走但必须走

虽然喜马拉雅上市屡屡碰壁,此次“赴港上市”也没有最终定论,但是上市是喜马拉雅必须要走通的一条路。不管是为了应对外部挑战,提高自身市场份额,还是巩固自身优势,拓宽版图,喜马拉雅都亟需上市融资来补充“弹药”,资本不可能一直投入,上市已是必然。

声音故事讲了九年,喜马拉雅虽然还没有在音频行业形成头部效应,但是护城河还是修起来了,喜马拉雅构建了一套「PGC+PUGC+UGC」的体系,以实现从头部PGC到长尾UGC的全面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喜马拉雅是国内首个推广PUGC的在线音频平台,其结合了UGC的广度和PGC的专业性,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力和AI技术,建立了「A+」平台,促成PUGC创作者与版权内容进行合适的匹配,进而产生出更具吸引力的内容。

在内容的支撑下,截至2021年上半年,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跃用户为2.6亿,其中移动端月活用户为1.1亿,剩余1.5亿用户来自于IoT及其他第三方开放平台。同期,喜马拉雅的移动端用户共花费8,478亿分钟收听其音频内容,约占中国所有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收听总时长的70.9%。

喜马拉雅有优势,但并没有“绝对优势”,月活跃数小幅增长的背后,是喜马拉雅疯狂的烧钱促销 。靠烧钱来抢夺用户资源,是互联网行业的惯用套路,但是这个套路在腾讯、字节跳动面前用,喜马拉雅根本没有胜算。上市虽然不能解决喜马拉雅盈利难题,但是资金链的良好运转,至少能让喜马拉雅在与巨头的竞争中多一分赢面。

去年疫情期间跑出的黑马——Clubhouse,在2020年11月的用户数仅为20万人,而自从马斯克在2021年2月初助推了一波之后,这个数字当即上升为200万,其3月用户数已超过了3000万,这也让市场充分看到了在线音频市场的大有可为。

在线上平台普遍存在“流量焦虑”的今天,短视频赛道被挤压到没有空间,图文内容红利期已过,音频无疑是最好的补充和流量储备。更重要的是,国内在线音频行业头部效应还未形成,谁能更快地讲出新故事,更好地把故事圆回来,谁就可能成为音频赛道的造富新模板。

独角兽“弃美赴港” 在线音频到底谁能玩明白

责任编辑:蔺弦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