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车联网只有一个「智能后视镜」的距离?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文链接: http://geekcar.com/archives/38782

一年一度的「雅森」展在北京开幕了。作为国内每年最大的汽车用品展览会之一(深圳的九州展表示不服),参展商覆盖了汽车美容、后市场服务、汽车改装、汽车电子等方面的内容。

虽然看起来没有车展、科技展那么「高大上」。但事实上,相比于那些高高在上的科技产品,汽车用品往往更接地气,也更贴近用户。

由于「车联网」概念在最近一两年时间内的「爆发」,因此展会上的汽车电子(车载智能硬件)部分也成为了我们看展的重点。相比去年,我们总结了今年的雅森展出现的一些变化,或许可以说明后装厂商眼中车联网的发展趋势。

「智能后视镜」成为主旋律

先来谈谈今年展会给我的最直观印象,就是「智能后视镜」成为了主旋律。无论是飞歌、华阳等老牌大厂、还是各种小厂商,大家的展台上都出现了智能后视镜,并且都占据了核心位置。

智能后视镜的功能大多都和后装车机类似,而且我认为车机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因此,我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为此我向一些硬件相关厂商请教,终于了解「智能后视镜」逐渐变成后装硬件主流产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了使用成本。

简单说,目前主流的「智能后视镜」基本上能够实现「车机」的所有功能。无论是联网之后的导航、娱乐、通信、还是倒车影像等功能,智能后视镜都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相比车机动不动就要拆车接入 CANBUS 的安装方式,后视镜的安装相对简单很多,对车辆的破坏较小。

其次,智能后视镜在功能上更强大。例如 ADAS、前后行车记录等功能关乎安全,更贴近用户的痛点,在智能后视镜上有普及成为标配的趋势。而这类功能在车机上实现难度相对较大,也并不常见。

由于硬件成本和定位不同,智能后视镜的价格覆盖了从几百元到数千元的区间,但总体上比车机更低,能够给用户更多选择。虽然我不认为后视镜是车内交互的最优方案,但语音等交互方式的逐渐成熟已经开始改变这种现状。用户学习使用的成本正在降低。

从市场反应看,「智能后视镜」的爆发已经成为行业内所公认的趋势。甚至某家以车机起家的车联网企业 CEO 也向 GeekCar 承认了这个现象,并且透露正在研发智能后视镜。

其他一些产品

除了智能后视镜之外,其余产品虽然没那么火热,但也能说明了一些趋势。

在逛完整个展馆之后,我发现面向 C 端的 OBD 产品几乎看不见踪影。在 OBD 「巨头」元征的展台上,主力产品变成了面向 C 端的「车手机」。原因其实很简单,经过一年的降温,厂商都意识到单纯 to C 的 OBD 产品并不是刚需。雅森展作为一个 to C 的展会,显然不是他们的主战场。

虽然后视镜很火,但车机依然有很多人关注。而相比去年,除了在功能、配置、特别是联网能力(去年是 3G、今年 4G 开始普及,也是车联网发展的趋势)的常规升级之外,竖屏的车机也开始普及。这也说明大家对大屏的需求已经开始显现,特斯拉应该会觉得很欣慰吧。

行车记录仪虽然由于功能单一,已经出现了被集成进入其他产品的趋势(例如智能后视镜)。但事实上,单单成像这一块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夜视功能、360°影像都成了今年很多厂商的宣传的重点。

在展区的一角,我还发现了之前报道过的「车萝卜 HUD」,这也是全场仅有的 HUD 厂商。虽然体验上还存在不足,虽然用户接受程度还很低。但和智能后视镜一样,等技术和市场成熟之后,HUD 车内场景交互的想象空间依然很大。那么 HUD 会成为后装硬件的发展趋势么?可能等到明年这时候就知道了。

所以从产品的变化上,我们可以发现车载硬件领域,发展趋势在于硬件联网能力的增强(4G 的普及)、使用更便捷(语音操作开始普及)、功能的整合完善(产品需要实现更多功能)、保障驾驶安全(ADAS 出现、行车记录仪性能加强)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价格、安装等方面)。

而后视镜刚好满足了这些特征,得到用户的认可也就很合理了。

————————————————————

原创声明:本文为GeekCar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转自GeekCar”及原文链接。

微信号:GeekCar,汽车科技新媒体,专注于智能汽车、车联网、新能源等前沿科技与产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