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华十二年坎坷创业路,他曾经是阿里的竞争对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07年 冬天 中国 遭遇 20 罕见的 暴雪 南北 一片 冰封

四川 青城山 同样 大雪 纷飞 ,人迹罕至 就在 这样的 场景下 林茂华 独自 万籁俱寂的 青城山 道观 了三天,当时 二度创业失败 心如死

第三天 林茂华 的亭子里 着周遭 雪白的 世界 ,了无生机, 心里 感到 百无聊赖 ,就像自己 枯木 不知道未来 人生 希望在哪儿 看见他这样, 并没有出声安慰劝解,只是简单地 吩咐道童 沏了一杯 青山绿水 放在 面前, 然后 在他旁边用古琴弹了一首曲子 古琴 银装素裹 的山中 悠远空灵

林茂华 听着 古琴 ,看着 面前的 青山绿水 —— 白茫茫中间的一小片 充满生机的 绿叶, 心突然 醍醐灌顶般 从绝望中苏醒 天无绝人之路 ,无论怎么样 的绝境老天爷 都会 给人留 一线生机 心里 一下子豁然开朗

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林茂华,24岁 开始 创业, 第一家公司叫 壹海科技 主营ERP业务, 在广东和福建地区 当年 阿里 巴巴 同类业务 2005年, 年仅 25岁的他 一家公司拿到了 800 万美金的投资;2006年,他 创办的 公司在半年内实现了800 净利润……每一次,他 都以为要迎来 真正的 胜利 曙光, 最终却归于虚幻。 林茂华自己也没有想到 这条 坎坷创业路上浮沉 这么多年 最终 不甘于沉沦和平庸的林茂华 在2014 年创立 了善康科技

从计算机 技术人员 出身 到今天从事 科技 医疗行业 数十年间 林茂华 经历 很多 鲜为人知的坎坷 和感动, 转变历程 背后 浸透着奋斗的 斑斑 血泪 ……

本文主人公 是大咖网 隆重推出的 专访创业者100 + 系列 的一

林茂华十二年坎坷创业路,他曾经是阿里的竞争对手

 

林茂华在采访中回忆起的这一幕,是他创业生涯中的分水岭。他自己认为那一刹那的觉醒让他今后的人生再不畏惧任何风吹雨打。

采访是在林茂华的办公室进行的,办公设施带有复古传统韵味,一套招呼客人的功夫茶具平添了几许雅趣。林茂华有些微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和善。他的普通话不是很好,福建口音浓重,有时候听得不真切,需要反复和他确认,他总是很耐心的再说一遍或几遍。他比较健谈,虽然听起来不是很顺畅,但是故事很吸引人。最没有想到的是,面前这个年轻的创业者已经在创业路上摸爬滚打了12年,是一名创业老将,几次历经死里逃生。

初出茅庐

林茂华说自己有一些自卑的地方,这或许跟他的高考经历有关。出生于福建小山村的林茂华,历经三次高考才考进了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年高考,成绩还不错的林茂华由于误涂了答题卡与大学无缘;第二次高考考进了集美大学,林茂华报到后发现全班才两个男生,用他的话说,“打个篮球或游戏都找不到伙伴,这样的大学有什么意思”?于是果断退学;第三年,终于考到了北京。

之所以说这段高考经历,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有因果的,这与他后来创业遇到的情景,冥冥之中有些相似之处。正所谓:一个人的性格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他的路程。

林茂华大一时就过了计算机四级。或许是福建人骨子里的商业基因,他总是坐不住、爱折腾,大学期间做了很多兼职,也参与了各种商业活动。2004年临近毕业时,林茂华终于找到了一个施展的机会。

林茂华有一个表舅在东莞开电子厂,规模到了一定程度,当时需要一套自己的ERP系统。在那个时候,一个ERP系统的花费在上千万元,很多系统还是单机版不能实现联网。

当时林茂华就想,要不我给你做一套,虽然未必有上千万的那么好,但我能解决联网问题和基本的管理问题。抱着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表舅给了他10万元,让他试一试。

拿到钱后,林茂华找来了一帮同学,将这个系统作为他们的毕业设计来做。当初想法很简单——既能完成毕业设计又能解决表舅的工厂需求,同时还有设计经费。就这样,一个基于WAP开发的ERP很快出炉。

表舅使用后,反馈还不错,这让林茂华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因为,当时类似表舅这样的中小企业遍地都是,既然能用,那就意味着市场很大。

第一次教训

接着,林茂华又从表舅那里拿到了几十万元亲情投资,然后开始正式着手做这件事。他开发的这套ERP系统有三套数据,一套脱机的备用,两套联机的,一公开一内部,这样设计很受中小企业喜欢。然后他又做了一个2B的网站,将整个ERP系统放到网站上,所有的企业用户都可以通过登录网站看到和管理他们的物流、仓储、财务,同时又达到了为企业做宣传的目的。

当时阿里也在做企业服务,区别是阿里的B2B电子商务模式当时更多的是帮企业建立网站进行展示宣传。我们今天知道网络流量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业务,但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相信互联网流量能带来生意体量。

今天回忆起这些往事真是让人不胜唏嘘。当初在广东和福建主战场,林茂华这套系统轻松压制了阿里的相关业务,几个月就拿下了八九百家中小企业用户,但同时也带来了可怕的后果。

遵从于互联网世界是免费的这样理念,林茂华开始把产品免费提供给客户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失败的祸根。原本,林茂华以为有了用户就可以拿到投资,这种想法没有错,但他忘了计算自己的成本,在拿到投资之前自己就可能已经倒下了。

急剧增加的客户带来的是急剧增加的运营成本。很快,林茂华就发现,表舅那几十万元根本撑不了多久,融资迫在眉睫,他开始诸行动。由于缺乏引路人和专业性,当其他同学都在忙着做毕业设计时,林茂华一方面是已经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另一方面他在为这个“毕业设计”四处奔走忙着见各路投资人,通过互联网学着去写商业策划书。

在这段生死存亡的时间里,林茂华前后见了不低于40家骗子投资公司——只是想让他花钱去做商业策划书,直到他遇见清科集团的杨敏。

采访中,林茂华不止一次地用感激的口吻说,杨敏是他事业上的“贵人”,当初对他帮助很大。

在杨敏的建议和引荐下,林茂华见了很多真正的投资人,有意向的也不少。可惜的是,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则,在洽谈投资过程中,林茂华的壹海科技已经不堪重负了——租用硬件服务器等其他的成本已经打垮了林茂华。

这件事情给林茂华的教训是,做商业上的事情一定要全盘规划,要有大局观,想好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资金链要先保证公司存活下去。

商业社会的 冰冷 无情

第一次创业失败了,此时的林茂华也刚面临毕业。通过为项目寻找投资,在杨敏的帮助下林茂华见了不少投资人,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将要毕业的林茂华面临一个新的选择——去投资机构。尽管当时投资机构门槛高,一般都是名校MBA,但是由于同林茂华的接触,包括IDG在内的一些知名机构都愿意破格给他一个实习机会。

还是杨敏给了他一个建议。杨敏说:“小林啊! 你这个年纪,有这种能力,最好还是不要去投资机构。“最终,林茂华选择去了一家数据库营销公司——微码营销。

林茂华进这家公司的初衷是为了给公司拉到投资,微码营销看中的正是他之前找投资的经历和资源。经过前后9个月的努力,林茂华成功拉来了兰馨亚洲800万美金的投资。除此之外,还通过自己做数据库的经验升级了该公司的品牌服务,先后拿下了通用汽车、宝马高尔夫邀请赛这样的上千万大单子。拿下大单子林茂华并没有觉得有多费劲,但800万美金的投资,真得是来之不易。

一个个去见投资人让林茂华想起了初入行的各种难处。做商业策划书还在其次,难的是去拜访那些久经沙场的投资人,一是没有机会,二是见到了不知道该怎么说。

林茂华回忆说:“第一次创业时,为了能够见到投资人,在投资人的一些会议论坛上,杨敏曾经带着我和投资人逐个聊。”

如今,虽然也得一家一家的拜访投资机构介绍微码营销,也很辛苦,但对他来说已经不是困难了。难处在于,当时国内的投资基金基本上都是美元基金,固有的谈判机制,尤其是在语言沟通上林茂华有着很大障碍。

林茂华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我的英语很差,四级都没有过,学位证也没有拿。”

在寻找投资的过程中双方来往的邮件都是英文,为了能够拿到资金林茂华用金山词霸充当翻译,尤其在和兰馨亚洲的电话会议中,对方请的香港律师一会儿中文一会儿英文的交叉使用,让他非常难受。

幸运的是,9个月的时间硬生生逼得林茂华最后居然能够用英文进行交流,最终也为公司拿到了数额不菲的投资。但对林茂华来说,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晦暗。

林茂华说,当初公司承诺如果成功拿到投资,会给他相应的股份还有佣金。融资成功后,同事们都以为林茂华要买房、买车,成功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当然,这是林茂华今天个人的言辞。

事实上到来的却是一连串打击。

先是林茂华的爷爷去世,他回福建老家呆了一个星期,回公司不久,就被公司找理由开掉了,随后,女朋友也离他而去。

采访中,林茂华没有去谈这家公司的是与非,只是一再强调,从此之后必须在商言商,先小人后君子,既然是合作一定要签订协议。商业社会是理性的也是残酷无情的,不能仅凭自己的一腔热血。

离开微码营销林茂华回到了自己在潘家园的租屋里,一个星期没有出门,反思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或许是林茂华从小受传统文化和家教的原因,即便是在这样一种极端情况下,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眼见就要到手的东西最后却成了一场空,也没有过多抱怨,而是去反思自己的问题。

透支7信用卡  遭遇毁灭性打击

反思之后,林茂华开始发挥自身优势,帮一些投资机构看项目。在当时,这样做并没有稳定收入,只有做成了才会有一定分成。既然看项目就得经常去参加路演。在这个过程中,林茂华遇见了刘志齐,这个注定要一起打拼的创业伙伴。

当时刘志齐正在创业做一家网络营销公司。林茂华认为刘志齐做的比较低端,完全可以把自己做ERP时的一些模式和技术移植过来,做精准数据库营销。林茂华把想法和刘志齐一谈,两个人一拍即合。

林茂华所说的精准数据库营销,其实就是SP业务的一种形式。

当时,林茂华发现一个现象,虽然都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了,但很多餐饮店、服装店、甚至酒店、4S店都没有自己的会员管理系统,还在使用很原始的手段,纯人工用笔记录,很多店在宣传推广上还使用发传单的形式,成本高、转化率极低。

2006年7月,两个人成立了络音科技,着手推广业务,就是给上面提到的那些店提供免费会员管理系统。这是林茂华原来做ERP的一些变种。盈利模式是收取商家的短信费用,商家将所有会员信息导入到管理系统中,对自己的会员做精准内容推送。当然,络音科技所做的不仅仅是一个SP通道,还提供内容打造服务。通过这个系统将所有客户的资源收集到自己手里,可以有偿提供给另外的客户使用。最为关键的是,这个SP通道可以上下行,有推送、有互动回复。

尽管当时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做类似服务,但是凭借自己的精准度和互动特色,络音科技很快拿下了不少大客户,包括锦江集团、广州本田、天津一汽这样的用户,还有朝阳区旅游局这样的政府机构。半年的时间,络音科技的团队发展到了近100人,并且赚取了800万的净利润。这一次,胜利的曙光仿佛已尽在眼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SP业务很容易对用户造成骚扰,而且行业中也有不少公司依靠垃圾短信来存活,让用户不厌其烦。

2007年的央视“3.15“晚会,垃圾短信被彻底曝光,舆论的推波助澜、社会的强烈谴责导致中国移动这样的服务商直接采取了严厉措施,先是手机号码从5段位变成了13段位,识别度大幅降低,最关键的是,直接关闭了短信的上下行,只能下发不能上行,而这恰好是络音科技的优势。

打击是致命的,到了2007年七八月时,公司再也撑不下去了。由于公司业务是预收费,林茂华和刘志齐商量,将所有收到手的款项全部退回,这让两个人的财务陷入绝境,已经到手的利润要退回去,再加上运营成本,需要赔付一千多万。

林茂华和刘志齐透支了自己的7张信用卡去做赔付,由于逾期,至今银行还有林茂华的不良征信记录。他笑着说:“我如果现在在北京买房,估计很难申请到贷款。”

这次失败对林茂华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已经看到的成功,却因为政策的变化一下又变成失败。但教训是,以后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能触碰政策的红线,政策的风险实在是太高太无法确定了。

失败后的林茂华背着一身债务去了IDG旗下的计算机杂志,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挣钱还债。但是,只依靠工资哪里能够还清自己所欠下的巨大债务,所以还是得折腾。然而,在新的公司里林茂华的理念没有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一切进展极其不顺利。

5个月后,林茂华一脸迷惘地离开了。

之后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2007年冬天,他一个人顶着风雪去了青城山,青城山之行成为他创业中的分水岭。青城山归来后,林茂华又走了什么样的路?

欢迎 继续 关注大咖网专访创业者100家之善康科技林茂华系列采访,近期推出下篇。

随意打赏

竞争对手分析华为竞争对手竞争对手调查阿里的对手竞争对手阿里创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