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组织结构重大调整,科技转型方向在哪?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根据中国银联网站消息,近期,中国银联主动进行了内部组织结构调整,要加速“二次创业”,推进银联向科技公司、数据公司转型。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主要涉及中国银联的市场、产品和研发等部门。中国银联决定成立面向成员机构的机构合作部;提供不同行业综合支付解决方案的商业服务事业部和金融与民生事业部;负责云闪付全流程设计推广的云闪付专项工作团队;负责研发与创新成果孵化的科技事业部;新设负责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大数据部。同时成立企划部,保障市场协同,推动战略落地。

从组织机构的变动来看,中国银联主要目的是“整合”,比如,把原来分散的成员机构、商户、持卡人服务职能进行整合,以事业部形式对外,这样可以提高服务效率,整合云闪付相关职能、人员、资源,加速包括支付在内的各类业务向移动端迁移集成,也由于在网联成立之后形成更有效的竞争与合作。

此外,在金融科技大潮下,中国银联也加强了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成立科技事业部,推动科技转型,进一步激活研发资源,加强技术支持能力,加速孵化技术应用创新,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

这次组织机构调整,最值得关注的是成立了负责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大数据部。根据设计,整合中国银联的海量数据资源,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一步夯实大数据管理、开发与应用基础,推动大数据资源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引领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从这次部门的布局来看,科技与数据成为了中国银联未来的发展大方向和重点,无疑符合了整个互联网金融大势。虽然有点晚,但以中国银联的历史积累和市场的积淀,依然可以在未来拥有一席之地。

中国银联成立十五年来,最近两年应该是其发展中最“痛苦”的时期,也是其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银联的相关负责也表示,面对内忧外患,面对各种挑战,中国银联内部上下早已有深入反思。虽然有客观原因,但中国银联更愿意从自身做起,主动求变。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可以说进一步彰显了此刻管理层主动求变、锐意进取的决心。

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微信发起的红包营销大战更是直接以令人意料的速度普及了移动支付。很多人曾经惊呼,微信一夜做到了支付宝十年的事情,但是,因为支付宝已经基本完成了从简单的支付业务到综合金融服务的转型,实际冲击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当扫码支付将POS消费挤到边缘之后,中国银联意外中弹,业务遭受的冲击远远超过支付宝。

不过,经过十五年的发展,银联卡全球发行累计超60亿张,全球受理网络已延伸到160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超过4千万家商户,业务遍及中国城乡,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是少数已向境外持续输出中国标准的企业,中国银联依然有凤凰涅槃的能力,也依然有重塑辉煌的可能。

其实,中国银联最大的症结并不在使用量的减少与POS模式等方面,主要是还是商业模式多年的固守。四方模式成就了如今世界几大卡组织,也让中国银联发挥了历史的作用,但这种模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显然到了应该升级的时刻。

对于包括银联在内的卡组织来说,收取手续费依然是赢利来源,所以不得不坚守四方模式,这是无奈之举,也是现实需要,但长远来看,四方模式的未来并不乐观,如何在现有模式之外寻找到新的利润来源,这才是未来能否生活的关键。

压力会铸造强者,需求会逼出能力。即便现在好像还高枕无忧的国际卡组织,其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的未来也会加速,中国银联面临的问题依然会落到他们的头上。在中国社会快速无现金化的当下,如果中国银联能够快速转型发展,成为市场中的强者,未来完全可以移植经验和能力出去,并实现对VISA等其他巨头的弯道超车。

对比支付宝,中国银联缺的是以数据为核心开发的商业模式,十五年也没有将金融生态与商业生态通过数据链接起来,没有能够实现数据的价值。从现在来看,中国银联的商户数量依然巨大,金融产业的关系无人可比,如果能够联合银行、商户,通过数据能力的提升开展增值服务,空间依然很大。

最后,我们应该看到,中国银联的第一次创业是相当成功的,大大推动了中国金融事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这一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如今,中国银联的第二次创业必须展开。如果说第一次创业只是开拓者的压力,那么,这第二次创业面临是竞争压力。中国银联已经不再领先,需要的是承认差距、认识缺点,寻找优势,挖掘潜力,坚守成功经验但不路径依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金融科技之路。

中国银联组织结构重大调整,科技转型方向在哪?

随意打赏

结构转型中国银联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