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2013年的3月,两会后的北京,各种重大消息后的余惊未定,气温用鲁迅的话来说,春寒料峭。我已经辞去香港成报网总编的职务,并在搜狐新闻客户端负责用户运营2个多月。

那是一个中午,我被安排去北京亚洲大酒店见《南华早报》的人。香港的猎头公司已经发了好几封邮件并和我通过两次电话,让我务必去一趟。感觉对方很有诚意,时任《南华早报》的总编辑王向伟先生还跟我在见面前发了几条短信交流。

我在亚洲大酒店的大堂见到了王向伟,他身穿西服、戴着眼镜,身材高挑至少有1米8。和他一起的还有一个人,中等身材,也带着眼镜,在王向伟和我打招呼的时候,那人正在上下打量我。

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时任《南华早报》的总编辑王向伟先生

王向伟说知道我年轻,没想到我这么年轻。然后坦诚布公的说到这次见面的目的:他们正在为即将上线的南华早报中文网物色一位总编。跟他一起见我的,是《南华早报》新上任的行政总裁胡以晨。

听到胡以晨的名字,还是略微有些震撼。他拥有英国肯特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威尔士大学电脑科学硕士学位,80年代初在IT业开始他的职业生涯,1995年至1998年在中国工作,担任位于上海和苏州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中国)地区主管。2000年他先后移居北京和香港,加入Asiacontent.com并成功建立运营了多个垂直门户网站,包括China.CNET.com,mtv-china.com,eonline.com.cn和DoubleClick China等。加入南华早报集团前,胡以晨连续8年任职Singapore Press Holdings旗下中文报纸部门与报纸服务部门的高级副行政总裁,负责管理《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以及双语免费报纸《我报》。除了负责中国业务发展之外,他还负责监管集团其他报纸的运营、会议展览以及杂志业务。

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当时新上任的行政总裁胡以晨

我是较长一段时间的联合早报网读者,在网上看到过胡以晨的介绍和出席的活动,因此对他还算熟悉。在王向伟和我交谈的时候,他就静静的坐在旁边看着我们。王向伟是吉林人,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他在传媒界工作 20 年,在1996 年加入《南华早报》,担任中国商业记者,2000 年晋升为中国版编辑,2007 年则再次升迁为副总编辑,2011年王向伟升为《南华早报》总编辑。同时,王向伟是吉林政协的委员。

他像另一个东北明星孙红雷一样满脸长满了横肉,但说起话来非常儒雅。对于南华早报中文网总编这个职位,他算是代表南华早报集团当面向我提出了三个要求:

1 、擅长移动新媒体,有过香港媒体的新媒体管理经验的最好。

2 、熟悉内地的媒体环境和政策,能够深入到二三线城市。

3 、要考虑中文网上线后的两三年内的营收增加甚至盈亏平衡。

听清楚要求之后,我明白了两位大佬从香港到北京见我的意图了。2012年我担任香港成报网总编,负责当时的香港成报传媒集团的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所有新媒体业务,并且确实在内地深入到了县乡镇,而且尝试了多次营收项目的运营。在他们眼中,我可能是南华早报中文网的总编人选之一。

我询问他们考虑把中文网的团队放在哪个城市,和南华早报及南华早报网如何衔接。王向伟表示考虑香港或者北京,但应该会在北上广这些主要城市设立记者站或者办公室。听到这里,我心里有些失望,这种安排和设计,还停留在PC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的1.0阶段。为了展现我对他们诚意的善意回应和认真关切,我也提了两个问题:

1 、南华早报中文网在盈利模式上,贵司目前有什么具体设想?

2 、南华早报中文网如何面对内地政策和有关部门的监管?

王向伟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他说利用南华早报中文网背靠SCMP(南华早报的英文缩写简称)和香港及东南亚的优势,应该能吸引很多内地的政商合作。同时,他们欢迎一切新媒体业务的探索和尝试。第二个问题被胡以晨抢答了,他比较高调的跟我说,中午刚和蔡名照(当时是分管对外宣传工作的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吃过饭,“北京这边我们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们非常欢迎,也会方便通融。”

在香港成报网工作遇到的实际案例,让我当场表示真正运营起来,才知道南华早报中文网的内容会多么尴尬。一旦涉及敏感话题,哪怕是内地三四线城市的群体性事件,也有可能被屏蔽。胡以晨当时可能刚见了蔡名照,有些飘,表示不用担心。还开始和王向伟飙起了英语,这也大概是在东南亚和SCMP工作的习惯。

我去见他们之前,也对南华早报的背景作了一些了解:1903年创办,最早名为《南清早报》,到1913年改称为《南华早报》,曾一度归属于传媒大亨鲁伯特· 默多克旗下,《南华早报》是香港销量最大的英文报纸,主要对手为《英文虎报》和《亚洲华尔街日报》。 1903年11月6日首份报纸出版。在殖民地时期,《南华早报》视为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喉舌。许多政府官员在那里发表评论、资料和访问。1971年11月,南华早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1987年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将之私有化,1990年重新上市。

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左三,郭鹤年的女儿郭惠光

1993年10月,南华早报迎来了最近20多年的一个转折点:马来西亚乃至亚洲的糖王、香港隐形大富豪郭鹤年的嘉里传媒有限公司买下了《南华早报》的控股权。1997年末,其子郭孔演成为该报主席。自郭氏收购后,该报有偏向中国政府的态度。专栏作家DannyGittings、驻北京记者Jasper Becker和中国版编辑林和立遭解雇,这些动作认为是净化对中国政府批评之举,但郭氏否认。胡以晨2013年出任南华早报行政总裁之前,郭鹤年的女儿郭惠光担任南华早报集团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总经理。郭惠光的老公吴继霖同样出身于大富之家,事公仔面大王周之轩的外孙,高大帅气,也是哈佛毕业生,还年年拿奖学金,是计算机方面的硕士,据说个性平实。

胡以晨接替郭惠光,除了报业转型与移动新媒体融合的原因,据说还有一个原因是郭惠光准备生孩子(2013年已经32岁),时间、精力有限。2012年6月25日,总部位于香港的南华早报集团(港交所:0583)宣布任命53岁的胡以晨为新的行政总裁,郭惠光保留了执行董事一职。

这比我在北京见到胡以晨的时候晚了3个月,也是郭鹤年家族常年保持的一种稳妥过渡的做法。当然,那次见面之后因为我对南华早报中文网存在的疑虑,和南华早报集团的整体考虑,双方没有走到一起。担任过联合早报网主编的郑维、也是我的朋友、时任联合早报网主编的周兆呈的前任,最后出任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总编。郑维很有思想和才华,在华文媒体圈有不错的影响力,他主管南华早报中文网是合适的。

但一如我所料,南华早报中文网上线之后,触探内地的尝试最后天然的聚焦到社会政治问题上。应该说在营收业务探索上最后失败了,也被内地部门因为信息敏感经常屏蔽或者说封禁。最近一两年来,不仅中国内地的报业遭遇更大困境,香港的报业日子也非常难熬,而且香港的报业在向移动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因为互联网氛围大不如内地,出现了更为糟糕的状况,南华早报也不例外。在担任香港英文报章《南华早报》总编辑四年后,王向伟于2015年11月6日辞去总编辑,转任该报总编辑顾问。而该报副总编谭卫儿(Tammy Tam)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接任总编辑。据了解,辞职决定的做出,是王向伟希望有更多时间可以陪伴在北京的女儿。而王向伟的妻子在联想工作。

幸好,南华早报因为采访马云爆出风波,因此被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团关注。南华早报集团于2015年12月14日正式宣布将以20.6亿港元现金代价向阿里巴巴出售旗下媒体业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从此成为南华早报集团的主人。

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马云入主之后的《南华早报》有了变化。2016年4月5日,《南华早报》宣布自当天18时开始,在线版和移动版向全球读者免费,纸质报纸则依旧收费发售。4月5日晚,南华早报集团公告媒体出售业务正式完成,公司将更名为南潮控股。

我差点成了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编

阿里巴巴的媒体帝国

2016年9月9日,香港媒体《南华早报》英文网站以悬浮窗的形式发布公告称,“由于整合资源的需要,南早及南早指南中文网站已停止运作。我们感谢大家过去的支持”。9月10日上午,登陆《南华早报》中文网网址后会发现,该网址已直接跳转至《南华早报》英文网站。此外,多名现任和前任《南华早报》内部人士向媒体确认,该报中文网站已经关闭,今后将继续在英文网站提供有价值的资讯。而南华早报中文网的第一任总编也是最后一任总编郑维,也在这之前卸任了。

李燕和伙伴们的微信公号:天方燕谈(ID:tianfangyantan)

随意打赏

南华早报中文网南华早报中文南华早报网南华早报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