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局中的众筹行业:约有1/10项目获得下轮融资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变局中的众筹行业:约有1/10项目获得下轮融资

“寒冬”成为2017 互联网众筹 的特定标签。

分析人士给 众筹 “寒冬”诊断出来的病单,主要集中在这三点:

1、电商巨头的挤压,导致草根平台生存艰难;

2、众筹“刷单”屡禁不绝,逐渐失去支持者信任;

3、监管政策不明朗,风险大。

某种程度上说,众筹是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发展最“憋屈”的一个,相比较受关注程度最高的P2P,以及走上正轨的第三方支付,股权众筹仍然在规范与否的门槛上徘徊,从“人人都是天使”的狂热到质疑“项目风险与投资人承受能力不匹配”,股权众筹经历了短时间的大起大落。

到如今,该转型的转型,该倒闭的倒闭,变局中的股权众筹又该怎么走?

草莽英雄掘金时期结束

《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总是快意恩仇,个性鲜明,让人好不痛快。股权众筹早期发展阶段同样如此。

在2010年前后,某P2P平台尝鲜股权融资,上线多个初创企业项目,为股权众筹草莽英雄时期拉开序幕。后来因为P2P监管政策,平台下线股权融资板块,但这时的股权众筹平台已如春笋般冒出来了。

最早杀进来的是天使投资人创立的平台,他们本是混迹在中国创投界的普通投资人,没有明星投资人那般知名,也没有投资机构那样拥有丰富资源, 但因为股权众筹的出现,让他们看到加大杠杆的方法。

具体操作办法,平台上线项目,由这些资金体量较少的天使投资人领投,进而撬动五倍十倍的众筹资金,以至于后来业内出现“不占大头的领投也能成为领投”的拷问。

在这个时期,草根投资人纷纷成立平台,形成自己的小群体,江湖气息浓重。遥记某次股权众筹高峰论坛上,有草根平台创始人喊道,风控都是狗屁。引来台下哄笑的同时,也彰显当时股权众筹弥漫着草莽英雄气息。

无论行业出现多少英雄,但归根都是草莽,浪潮退后,留下的都是逐渐走上规范的平台。到今时,已经没有平台敢说风控是没有用,相反,更加重视风控。

毕竟草莽英雄掘金时期已结束。

变局

监管隐形收紧

2016年10月13日,证监会、中宣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股权众筹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如同紧箍咒牢牢把股权众筹限定在原来基础上,对平台影响很大,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平台不得不担当信用中介 ,在早期股权众筹监管办法中,众筹平台被定性为信息中介,为投融两端提供中介信息服务。但在这份方案出台后,纯信息中介平台已从实际上不存在了,换而来之是平台都要承担信用中介的作用。而对于一些势单力薄的中小平台来说,没有能力承担信用中介的作用,只能拔高项目上线门槛,保证项目安全,但这也导致行业整体活跃度降低,谁也不敢轻易上线项目。

二是方案过于简单,规定太模糊 ,股权众筹从来没有监管细则,方案只是从几个容易发生风险的角度加以限制,如禁止擅自公开发行股票、禁止非法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等等。

方案提到平台禁止从事六大业务,分别是擅自公开发行股票、变相公开发行股票、非法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非法经营证券业务、虚假广告宣传、挪用或者占用投资者资金。

方案相当简单,甚至可以用粗暴来形容,对于监管者来说,是比较有效的。但对于从业者,太过模糊的规定反而令平台什么都不敢做,加剧行业活跃度降低。

同时,坊间流传的线下排查,让不少众筹平台宁愿选择不上项目,也不愿冒险。当时还传言某平台解散股权众筹部门。

监管的隐形收紧,使众筹的热度一下子降了下来,从业者徘徊在是否合规的门槛,踌躇着,因为方案无异于要求众筹平台必须带着镣铐跳舞。

市场扩张不利,模式陷入僵化

股权众筹的变局还在于,整个市场始终没有得到爆发性增长。引用盈灿咨询数据,2014年至2015年众筹行业成功筹资金额分别是21.58亿元、114.24亿元。到2016年,为224.78亿元,其中股权众筹全年成功筹资金额为52.98亿。

但对比P2P网贷,2016年行业成交量达到20638.72亿元,相差400倍。

随着股权众筹进入寒冬,项目上线数量可能会继续减少,筹资金额可能会继续降低。导致市场扩张不利的因素有以下:

一是巨头牢牢控制流量,大平台几乎瓜分了整个众筹市场,中小平台难以抢食。 根据众筹之家统计数据显示,京东众筹、淘宝众筹和苏宁众筹长期占据产品众筹前三甲,成为第一集团,遥遥领先其他平台。而在股权众筹方面,拥有强大品牌和流量优势的东家、360淘金等,不断挤压中小平台生存空间。

对于新兴行业来说,巨头入场可能会带动整个行业的热度,但是过早入场却适得其反。“蛋糕都没有做大,却已经被瓜分。”主要原因是早期中小平台几乎没有成为大平台,市场资源全部被巨头收割,没有呈现大繁荣的局面。

二是模式陷入僵化 ,“领投+跟投”的出现曾经让行业为之振奋,但随着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投资人开始质疑平台审核流程、投后管理。这不仅是中国众筹行业特有问题,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最早的股权众筹平台AngelList也面临同样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平台而言,众筹市场本身不大,却挤满了巨头。较之巨头,这些平台不占任何优势,对市场没有太多的想法,唯一想法是先活下去。但是,互金平台在激烈竞争中活下去的办法不多,要么靠业务拓展,要么抱大腿。

不幸的是,前者令人感到心灰意冷,后者又让人遥不可及。

未来展望

在诸多解读中,始终没有关于股权众筹如何破除“寒冬”的办法。诚然,办法不多,但有危即有机。

导致股权众筹今日之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对症下药,比如等待股权众筹监管细则出台,都可以说是解决办法。但归而言之,都是重振市场信心的范畴。现在的局面是中小平台没信心选择转型倒闭、投资人没信心选择撤离众筹。

重振信心的最好办法,则是第一批项目安全退出。 据众筹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已完成融资的非公开股权项目有508个,已获下一轮融资约有50个(不完全统计)。相比较已获得融资项目,目前还有大量项目在投后阶段。如果这些项目能够安全退出,也必然能够增强从业者和投资人的信心。

于未来,众筹行业洗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坏事。任何一个行业的形成,都是经过洗牌再洗牌的过程中形成的,无以苦其心志,何为降大任。

值得一提的是,股权众筹发展至今,中小平台试图颠覆现有格局的机会已经非常渺茫了。唯一看好的,可能在微创新,在特定的细分领域捕捉新机会。

随意打赏

如何获得a轮融资中国手机大变局股权众筹融资项目 众筹众筹融资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