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未成气候的消费金融,6500万美元启动蓝海模式?

11月5日,美利金融获得A轮6500万美元融资。此次融资由贝塔斯曼亚洲基金领投,晨兴创投、光信资本、挖财等6家基金及战略投资人跟投,创下近一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圈最大的A轮融资规模纪录。

这条消息有两个亮点值得特别关注:一个是美利金融是以消费金融为主。消费金融是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热点。这不仅仅是业内人士的看法,甚至包括国家智囊机构的专家也这么分析。了解经济常识的人都明白,目前国内经济开始放缓,三驾马车中有两驾都不怎么平稳了,能关注和挖掘的只有“消费”。另一个亮点是,国内目前投资圈基本属于寒冬,今年以来 ,获得融资的项目极少,大部分都是巨头在合并,所以这6500万美元着实亮瞎眼球。不过,笔者认为,这6500万如果是为了抢先布局消费金融可以理解,要是纯粹为了赚钱的话,还是悠着点。

美利金融是个怎样的平台?

美利金融的高管团队阵容极度豪华,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为刘雁南,曾在2012年创立有利网。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也多有豪华的金融背景,顾问团队更是强大,在此不一一列举。

根据美利金融的宣传,目前目标定位为25—35岁有稳定工作、信用良好的白领群体,这部分群体大多有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能买到人生中的第一辆车、第一款“肾系列”等电子产品。甚至,美利金融连消费金融里边最贴心的场景消费都想到了,自己设立了两家全资子公司:上海力蕴与深圳有用。美利金融作为理财端,吸引的是投资人;而上海力蕴与深圳有用作为借款端,通过消费场景找到借款用户,其中上海力蕴专注于二手车分期,深圳有用专注于3C消费分期。

按照逻辑,理财者将资金放入美利金融,通过买理财端的“月息通”和“定存宝”两款理财产品获得收益。而这部分收益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借贷端,借贷端的客户可以直接去上海力蕴和深圳有用去利用汽车金融和3C分期获得自己想要的产品。其中必然产生借贷利息。这部分利息将转化成收益到理财端。这样就打造了一个消费理财的商业闭环。

这个逻辑,有几个比较巧妙的地方:首先,中国的风险主要是欺诈风险,美利金融依托消费场景,给借款人实际提供的是“商品”而非现金,美利金融和合作商户进行现金结算,借款人的贷款目的更为明确且真实,而非传统模式的现金贷款,这种模式是解决欺诈风险的更有效的办法。其次,一个在美利金融投资理财的年轻人很可能同时有分期买车、装修的需求,如果投资人把钱投给了像“自己一样的人”,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的钱借给谁、买了什么,信息更为公开透明。因此,美利金融将用户定位在 25-35 岁的都市年轻人,成为个人金融服务改变年轻人生活的第一站。

这样的话,流量、风控、场景都一一对应,几乎完美。

消费金融的来历

不过,要是这样就认为消费金融春天来了,那么消费金融不必要在中国布置这么多年了。

资料显示,消费金融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已经接近8年时间,2004年PPF集团在中国设立办事处,2007年正式开始在广东地区试点消费金融,当时与广东地区的担保公司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手机电脑的分期付款业务,到2009年我国出台了《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各设一家消费金融公司,捷信在天津成立了消费金融公司、成都设立了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上海设立了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北京成立了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我国的消费金融领域才真正的进入了群众的视野。

虽然消费金融发展已经接近8年时间,但是被大家所熟知的是2013年12月份银监会对于《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的修改,由原来的4家,扩大到16家,征求意见稿还取消营业地域限制、改变现行消费金融公司只能在注册地所在行政区域内开展业务的规定,允许其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通过依托零售商网点而非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开展异地业务。同时民间消费金融业相继进入,2014年年初出现了几家创业型的消费金融公司,深圳市佰仟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达飞金融服务公司、上海秦苍科技有限公司(买单侠)、深圳前海新高金融服务公司以及由前腾讯前产品总监肖文杰创建的针对大学生分期的分期乐,和后来异军突起的罗敏创建的趣分期等公司,同年海尔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兴业消费金融公司成立,2015年6月10号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扩大消费金融试点,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由以前的银监会审批下放到省里审批,消费金融这个名词在李克强的带动下正式被广大老百姓所熟悉,也同时出现了马上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苏宁消费金融公司,各个公司也不知死活的要想进入这个领域,P2P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各种消费流通性企业等等。

消费金融的困局

根据现有资料,消费金融主要有三类模式: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捷信、佰仟、买单侠、前海新高、达飞)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而且需要大量的地推人员进行覆盖,在加上目前的竞争加剧,商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各个公司开始拼返佣,同时由于我国的征信体系不是很健全等特点,对于顾客信息核实较为困难,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险难以控制等特点,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北银、中银、兴业、以及各创业公司等)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有外资银行(渣打银行的现贷派、花旗银行的幸福时代)的个人消费贷款,也有平安普惠金融这样的行业巨头、以及各个小额贷款、P2P公司,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高息肯定是高风险客户)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分期乐、趣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上述三种模式的情况下,消费金融盈利相当困难。

美利金融表面“美丽”

业内人士曾经针对上述困境提出如下建议:

1、结合消费场景进行放贷款(与机构合作,通过对于顾客的购买流程监控和明确的贷款意图来进行确认消费贷款人的贷款用途,从而避免贷款意图不明确而降低风险)

2、通过规模效应、自动化审批降低运营成本(消费金融本身是一个小额高频的金融产品,只有通过产生规模效应、自动化审批等方式进行降低运营成本)

3、便宜的资金成本(通过资产证券化或者获得银行授信以及发理财产品等方式获得便宜的资金成本)

4、多样化的资产构成(一是选择垂直领域较高的信用群体进行放贷,通过电子数据挖掘,挖掘用户需求。二是选择稳定收入来源的细分人群进行放贷。)

结合美利金融的布局,可以看出,上述4点解决方式,美利金融都涉及到了。

也就是说,美利金融是完美的?市场、风控、场景、流量呢?

最简单的问题是:有多少人会借钱买二手车及增值服务?有多少人会借钱买高价3C产品?

有一份数据显示,中国人贷款买车的比例正在大幅度增长年选择贷款购车的比例在19%而去年仍为17%早在年这一比例还不足10%与此同时这一比例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法国和美国新车购买的70%都是贷款。

虽然对比看,这份数据趋势是向好的,然而换个方式思考的话,目前贷款买车的比例其实不到五分之一。

笔者认为,消费金融可以当作一个长期的布局来投资,但是目前蓝海模式尚未启动。

[ 品途网尊重原创作者及单位版权,本文为品途网作者:郑利鹏创作,责编:郑利鹏,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3386.html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品途网微信公众号哦,搜索品途网即可!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