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凌:寒冬是回归商业本质的最好机会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孙凌:寒冬是回归商业本质的最好机会

我上周看到一篇文章中谈到,想要赚钱需要结合当下的时代,1980年—2000年,属于劳动赚钱的时代,当我们越努力,越勤奋,赚的钱就越多;在2000年-2010年,属于资产赚钱的时代,比如在这10年里,你去投资一套房产,其余什么都不做,都比一些天天上班工作的人可以取得更多的收益;而在2010年后资本大爆发的时代,一旦被资本喜欢上,就能快速获益,但好景不长,资本寒冬再次来临。

事实上,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并不少,创业投资界的资本寒冬,更多在我看来是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这几年,团购、外卖、打车各类补贴袭来,似乎做O2O就应该烧钱,即使到当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强力推广仍然没有停止。由于我是做校园市场的,因此总抱怨说学生用户的忠诚度太低,其实学生群体只是C端用户的一个缩影,不仅学生,整个C端用户在补贴的浪潮下,忠诚度都是极低的,靠此往往都无法获取真正的用户。上个月滴滴宣布并购Uber中国,这一个月以来,我听到各种抱怨,价格太贵,坐不起车了,于是对滴滴一肚子的怨气,而实际上不过是回归本质,因为你原本就是坐公交、地铁的,并不是坐出租车出行的。

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融资的数额和估值,却羞于谈营收,其实回归生意的本质,我们最应讨好的不是投资人,而是客户,正所谓谁给你钱,你就该讨好谁,投资人的钱是期待回报的,而客户钱才是真正赚到的。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大量的平台,C端用户只是用户,并不是客户,没指望靠他们赚钱,而B端商家才是真正付钱的主,因此应该竭尽全力的去提供助力,为商家进行有效赋能。比如帮其吸引会员、管理会员、做对外营销、处理结算、解决供应链,以及提供贷款等衍生的金融服务等。

做校园市场几年下来,看了诸多的产品,确实都解决了很多学生端的需求,但由于无法找到好的盈利模式,都处于瓶颈当中。最近跟一个招聘领域的高管交流,其从事校园招聘行业也有十年时间了,面对新的校园创业项目,虽有所不安,也急于改变,但却特别自信,因为目前的这些校园创业项目,并未解决真正愿意付费企业的需求。比如实习生招聘的平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实习的需求,可是愿意招实习生的企业实在太少了,(我在此说的企业是指学生想去的,而不是那些成天招实习生,压榨廉价劳动力的公司)学生和企业间的需求实在很难匹配上,并且大多数企业并不会为招实习生付费。或比如兼职类的平台,大学生确实存在兼职需求,但真正愿意长期付费招兼职的企业,真实需求除了招人外,还有岗前培训、工资结算、合理规避用工风险等需求,并不是一个互联网平台可以满足需求的。

三年前,我开过传媒工作室,从事过校园传媒这块业务,但后来这几年中,说实话我觉得做校园广告业务挺low的,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像校园创业公司俺来也上周宣布又拿一轮2.4亿的融资,估值据说到了24个亿,在寒冬里甚是风光,可其CEO孙绍瑞做了七八年的校园传媒业务,其公司上海梵谋文化传媒除了业内人外,知道的就并不多了。可我现在真心觉得,例如三人行、妙策这类的校园广告公司,才是最厉害的,不管校园类公司发展如何,这个行业总是有人进入的,大学生用户可是每家公司都想获取的,因此其的广告总能卖的出去,稳稳当当。另外则是招聘业务,像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这几家,每年校园招聘业务达到过10亿的营收,并且企业如今对人才的渴望程度越加强烈,大多企业都有着校园雇主品牌打造的需求。但包括从当年人人网分离出来的纬度团队,这些广告、执行、招聘公司,一般都不被学生知道,不过这无所谓,因为他们需要做的是服务好B端付费企业,打造推出的也是该企业的品牌。

于是我的两个团队,如今分别在做校园PR俱乐部,为企业进校园提供全案营销与执行;创+研习社,助力学生成长,做学生与定向企业间的输出工作。而最有意思的则是,很多时候当你不想高大上的拿融资时,由于有着稳定的模式和营收,反而被投资机构主动找上门。最后借用洪泰基金联合创始人盛希泰的一句话,不是冬天,只是回归常态,回归商业本质,回归精英创业,回归线下。

作者孙凌,多年校园市场创业者,微信号:sunoling

随意打赏

未来的商业机会回归商业的本质寻找商业机会回归零售本质回归教育本质回归保险本质保险回归本质回归医疗本质回归商业本质回归本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