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恨之入骨的男人是谁?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早年间,一个技术宅嗅到了互联网大发展的气息,于是纵身投入其中。在经历了一番潮起潮落后,无意中发现个性化信息推荐在手机中的需求很大,就辞职带了一群工程师成立了“字节跳动”,顾名思义公司和数据有关。

令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恨之入骨的男人是谁?

之后一个名为“今日头条”的APP瞬间席卷中国网民,截止到现在,他们每个月都要为1.5个亿用户提供服务,每天都有七千多万用户花费七十多分钟在头条上观看各种资讯和视频。如此迅速的发展,很快就成了内容市场不可小觑的一员,自然也就引起了BAT公司的注意,甚至联合围剿。于是,百度重新进入内容领域,支付宝上线天天有料,BAT公司连连行动,将矛头指向了今日头条。

这一切的背后,都是因为一个技术宅——张一鸣。


1.  专门为移动提供内容

2006年,第一次创业失败的张一鸣进入旅游搜索公司酷讯,在那里负责搜索研发,得到了关于算法的相关经验。随后他离职几次,在2008年以技术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饭否,负责搜索、信息分发、热词等工作,为社交分析储备了大量的技术。并且长期与用户沟通的他,自然也更懂得理解用户。

饭否让张一鸣感受到了信息在人与人之间流动的价值,如果把酷讯和饭否相结合,其实就是组织信息+社交行为分析。这就是今日头条的雏形,张一鸣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兴起了做个性化信息推荐的念头。

头条诞生时,不是没有应用或者网站在做信息检索的内容,但是,复杂的使用方法并没有满足用户快速有效的筛选信息的需求。于是,张一鸣提出:要专门为移动提供内容。

令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恨之入骨的男人是谁?

“信息+大数据处理”就是今日头条的独到之处。用大数据去处理大量信息,使得你在用微博登录今日头条时,能够迅速算出你的喜好,为你推荐你想要的内容。比如你不喜欢研究数码产品,但是对苹果或者三星却很有兴趣,头条就会为你推送你喜欢的,剔除你不喜欢的。

当然,这对于新用户来说却不太友好,你的信息和数据处理间需要磨合,一开始可能推送的并不是你感兴趣的内容,也许是你附近的人或者你的好友,这当中不免有一些低俗信息,让你感到无比郁闷。

今日头条的兴起,对于百度来说却是“致命般”的打击。

在PC时代,百度一直依靠着搜索引擎来获取人们对于资讯的需求,而内容分发上的广告服务则是百度的收入来源。移动互联网兴起时,“在移动端再造一个百度”的雄心,却在忽略了内容时,化为了泡沫。

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失落,使得百度失去了话语权,今日头条的趁势崛起,分发百度的内容流量,足以让百度对它恨之入骨。

现在百度关闭新闻源制度,以邀请制成立VIP俱乐部安置过去的站长们,但是硬性条件却是必须入驻百家号,这也就意味着站长们的平台基本被取缔,而他们则变成了百度内容的提供者,打击了非原创者的同时,也成功打造了百度内容生态链的闭环。

这一举动,无疑是向头条宣战。当然,以后战况如何,还是先静观其变为好。

2.  “千人万元”补贴自媒体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有才华的媒体人纷纷转型。微信趁势为这批媒体人提供了一个发表文章的阵地——微信公众号。于是,一批微博大V从微博来到公众号,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实现变现。

内容作为获取流量的手段之一,头条自然不会放过。张一鸣看到了中国的内容生产者,推动了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但是自身却没有获得多少收益,决定创造头条号,并且实行“千人万元”的补贴计划去吸引自媒体人。

于是,不少自媒体人又从微信转移到头条号。但是这样的行为却存在弊端,头条虽然发展较快,底蕴却没有腾讯的足,先是用头条去抢腾讯新闻的流量和用户,再去挖微信公众号的墙角,足以让腾讯心塞一次。

于是,一场补贴大战正式打响。张一鸣最担心的烧钱战还是发生了。

微信或者QQ、腾讯新闻或者天天快报两者间,你总是有一个喜欢的,再加上金钱的诱惑,总是有一部分墙头草又变了方向。

不过根据头条的数据来看,自媒体人,还是更喜欢头条号。

3.  平台的责任是克制

当技术和钱都无法围剿头条时,人们便回归了优质内容上去,试图用价值观去影响用户。

曾经和今日头条争夺市场份额的一点资讯,请来曾任新浪总编辑的陈彤担任编辑,试图弥补算法的缺陷,体现更多的“编辑意识”。

主编的加入,意味着内容将会被筛选,更多的优质内容会进入大家的世界,低俗的内容则会被丢弃。与此同时,主编的意愿将要代表所有用户的意愿,不再是单纯的推荐自己的喜好,对于有些向往自由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噩耗。

一直被众人调侃的“UC震惊部”,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在发现大家并不是真的对他们恶意满满时,就坦然接受了,并且还有神评论功能,让一些不该出现的言语在一个该在的地方,从不合理之处寻找出合理。

相比之下,张一鸣就比较固执。始终坚持无主编政策,克制平台对于用户想法的干涉,用算法去为用户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用机器毙掉低俗内容,却不会去引导用户的价值观。对于长期以来被代表的用户,头条的做法无疑更受欢迎,人们需要一个地方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自己的喜好,只要这些不违法。

阳春白雪是好,下里巴人亦不错。

不过,算法的简单思维,跟不上用户的喜好变化。可能今天我喜欢苹果资讯,明天我又换成了三星资讯,头条却不会跟着我们的喜好而变化,一直给我推送苹果资讯,这样的情况下,我不就郁闷了。

4.“all in”短视频

被BAT围剿的今日头条,看似镇定万分,其实也在暗暗寻找机会突围。于是,周一鸣用十个亿去补贴原创短视频,并将其称之为“all in”。

当然,用数据来看,一年间,头条号所发布内容的流量从5.1亿增长到19.3亿,增长近300%。然而其中就有10亿、近200%的增量来自启动不久的短视频业务。目前,视频流量已经占到今日头条流量的一半,超越图文内容已是时间问题。

所以,与其说是一场豪赌,不如说是一年间对于数据的考察和对未来的把控。BAT公司的战线过长,即使是有丰厚的底蕴,也不能一直打压。

张一鸣押对了风口,可是视频领域却早有地头蛇盘踞。

令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恨之入骨的男人是谁?

原创短视频业务中,有美拍、快手等流量应用的存在,而传统视频业,又有爱奇艺、优酷等虎视眈眈。头条与他们相比,虽有用户无数,但是仅仅作为一个提供内容的应用,也不能保证自己真的能够横插一脚进去。

从这一角度来说,与其说是用短视频来突围,倒不如说是用短视频拉开和自己同一领域竞争者的差距。毕竟,对于张一鸣来说,最擅长的,始终还是以弱胜强。

当然,国内视频领域不能插足,还有国外的呀。今日头条在Google play的软件排行榜中也有不错的成绩,这也就为它进军国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去年,柳甄的加入,连续对于国际事业人员的招聘,使得张一鸣的野心逐渐显现。今年对于美国估值3亿美元的移动短视频创作者社区Flipagram的收购,将获得对方的运营团队,而其中的视频内容,也将上传到今日头条上。

不仅如此,对于日本、印度、东南亚、北美等地的布局,也使得今日头条在国际的影响力逐渐加大,终有一天会走向国际。

张一鸣,一个技术宅,被BAT围剿却也能不落下风,让一个个喊着“杀死今日头条”的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在他的带领下,没被杀死的今日头条,将会越来越强。

随意打赏

马明哲马云马化腾保险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雷军马云 马化腾 李彦宏李彦宏马化腾王健林马云李彦宏刘强东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马云马化腾马明哲李彦宏和马化腾马化腾 李彦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