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0后在西安做孵化器,孵出两家小米生态链企业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个80后在西安做孵化器,孵出两家小米生态链企业

闪电孵化器

创始人:李晋

门派:创业孵化器

李晋接招

1、在二线城市创业相比北上广有何区别?

2、对二三线城市创业者有何一些建议?

3、孵化了许多智能硬件企业后,您对此有何看法?

2017年3月2日,小米米家正式发布了一款对讲机产品——小米米家对讲机。这款设备采用了极简设计,超长传输范围的设备迅速俘获了年轻人的芳心,当月销售额即破千万,成为许多「年轻人的第一台对讲机」。

这个80后在西安做孵化器,孵出两家小米生态链企业

△米家对讲机,竟出自一支来自西安的年轻团队

很难想象,这款口碑和销量皆佳的产品既非来自北京小米公司内部,也不是出自「世界工厂」深圳,而是一个听起来并不互联网的城市——西安。

事实上,这已经是李晋在这个城市孵化出的第二家进入小米生态链的创业公司了。早在2014年时,他所孵化的主打定制耳机的「慕声helloear」团队已经获得了小米的投资。

2013年,当还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学院任教的李晋跟朋友说出想在西安成立高校创业孵化器时,圈内的朋友都拦着他,认为他「简直是疯了」。

西安为六朝古都,经济产业以文化旅游及装备制造业为主,移动互联网时代后,西安与北上深等老牌一线城市相比并未有优势,与新兴的杭州、成都等二线城市相比也稍有掉队。

相比北京、上海,西安缺少媒体的声量和投资人的圈子;相比深圳,西安缺少了完善的消费电子供应链;相比杭州,西安也少了一个阿里巴巴以及其上市后带动出现的一堆「天使投资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李晋在西安做孵化器的想法都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后来的过程也证明了这条路并不容易。李晋启动前跟周围的老师、领导说这个事,得到的回应往往不是支持不支持,而是压根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样的,跟这些校园里有才能的学生打交道时,李晋通常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和他们科普创业的基本概念。

一些类似于「天使投资、VC、期权、商业模式……」等一线城市耳熟能详的词汇,是那些学生十多年的书本生涯中从未学到过的。

但是李晋坚持走了下来,他解释,西安并不缺少人才,缺少的是创业的环境。以他的母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在腾讯、联想、华为等500强企业就职经理人、资深工程师的不在少数,但在柳传志之后开创出知名公司的也屈指可数。

把工程师转化为创业者、企业家,是埋藏在李晋心里的梦想。对此,他还有一段自己切身的体会。

2004年,李晋本科毕业后留校。为了方便学生购买团体火车票不用手工逐级统计,他利用业余时间与西安铁路局合作开发出了一套OTA在线订票的系统并独家运营。『这是当时在全国最早的一个网上订火车票平台,但是只供本地的陕西省内的学生使用,每年有几十万订票量。』李晋解释道。

对于当时那个铁路票务系统还未开放数据的年代,这套利用互联网在线订票的工具称得上小小的突破。但李晋后来将系统卖给了西安铁路局,拒绝了他们往铁道部推广的提议,『程序员思维,只赚了点辛苦钱』,未做持续跟进和扩张。

直到数年之后12306的出现,李晋意识到由于缺少创业的思路,自己错过了一次或许可以『改变世界』的机会。

之后他在任西电教师的同时也在不停做着创业的尝试,做过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外包公司,移动互联网大潮到来后他和小伙伴开发了一款移动教育的应用,但由于商业模式的不明确,项目难以高速增长。

经历太多创业坎坷的他曾经想过移民,偶然的一次参加「达沃斯论坛」的经历,席间创始人施瓦布教授的一番话让他重燃希望。

「他跟我们年轻人说一句话,人生要有使命感才不会失去方向和激情」。

施瓦布教授的话激励了他,也让他想到利用自己多年来创业的经验去引导西安本地的年轻人,改变当地的创业氛围。

第一年过的很艰难,除第一支队伍「慕声」外,其他项目均告夭折。转机出现在2014年的9月,当时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给他打入一针强心剂。就在同一个月,慕声也获得了来自小米的投资。

俞辰、周威是音乐发烧友,最初俩人将3D打印技术用在定制耳机上也是出于极客的兴趣爱好。当时俩人刚上研究生,李晋将其引入孵化器,并『做出了人生第一次天使投资』。

三人的研究在烧友圈取得一些进展,但真正使其起步的是与小米的一次邂逅。

这个80后在西安做孵化器,孵出两家小米生态链企业

△左起:蜂语CEO邵明绪、雷军、李晋

2014年初,李晋得知小米的一位总监来西安考察项目,于是与慕声的小伙伴跟他见了面。

当时的小米生态链里已经有了耳机公司「加一联创」,在大多圈内人士看来慕声的项目即使优秀也很难再有一席之地,但李晋似乎并不这么看,『慕声做的定制耳机和传统耳机在定位上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并不冲突。』

定制耳机不仅保证了佩戴的舒适性,同时由于根据耳朵轮廓定制,可以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还能在运动时防掉落。传统定制耳机,由于需要根据每个人的耳廓进行完整建模,导致工艺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慕声开发的核心技术可以实现批量生产,以大幅降低成本,让更多人使用以往高端的发烧产品,这与小米生态链的理念很相符。

随后慕声顺利获得了小米的投资,经过此后一两年潜心研发后,在海外上线的HelloEar Arc 轻定制耳机众筹项目也获得了成功,得到国外媒体大量报道。

这个80后在西安做孵化器,孵出两家小米生态链企业

△慕声定制耳机

李晋和小米的故事仅仅是个开始,通过慕声与小米建立桥梁后,他不久后又投身到了下一个项目中。

『小米米家对讲机』项目起初的想法十分偶然。2014年底,李晋在和小米另一位产品总监头脑风暴时,对方表示西电的通讯方面技术积累非常强,能不能解决手机没有信号时的通信,李晋说对讲机不就可以啊,西电这方面有人才啊。

一根筋的他并没有把这个想法当做闲谈一笑而过,组织团队先行研究。大半年后,当李晋拿着做好的demo机找到小米时,那位总监不禁一惊,『他以为我们过了大半年早就放弃了,没想到一直在坚持,并且没花多少钱就做出来了』。

蜂语做对讲机和慕声的套路不同,慕声走了一个非典型小米生态链模式,因为第一个项目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借用小米的优势,导致他们自己走出了一条更加曲折的路。 而到蜂语项目时,后端的大量工作完全和米家整个生态资源绑在一起,也成为其在发布后能够迅速铺货上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慕声和蜂语,李晋和他的闪电孵化器在近四年的时间里还孵化了数十个项目,包括已经被小米生态链企业纳恩博收购的滑板车创业团队「坂云智行」,算是与小米相关的第三个项目。而且李晋的孵化套路和其他孵化器也有所不同,『我觉得没有一个孵化器能像我们这么深度的参与项目,我们的定位就是专业化,陪伴式甚至阶段性主导式的孵化』。他认为学生创业团队更有想法和激情,但对于创业的理解还比较欠缺,需要花费多得多的精力引导。

所以入驻孵化器的团队,李晋竭尽全力的参与到其中,虽然很累但也得到很多收获,『很难说谁在孵化谁,我也从每个队伍、每段经历上学到了不同的东西』。

谈到与小米的缘分,李晋表示非常认同小米「做打动人心的产品」的价值观,过去3个项目的合作已经打下了互信基础,相信后面可以有更多的深入合作。比如正在推进的新公司「小喵科技」,李晋就倾注了所有心血,『我觉得自己还得突破成长,后面才能创造更多可能』。

Q :在二线城市创业相比北上广有何区别?

李: 我以陕西为例。在陕西创业虽然有很多的劣势,包括远离投资圈、媒体声量小、包括做硬件产业链上供应链上的劣势……

但是陕西也有一些自己的优势,比如技术人才储备丰富,起步成本比较低,噪音小所以做事比较专注踏实。当时小米投资部的人来我们这里做尽职调查,说你们才用了这么点钱就干起来了,在北京的话可能要用几倍的钱都不一定能做起来,这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Q :有没有进军一线城市的想法?

李: 我对孵化的团队没有区域的限制,而且从来就是立志于将来做全球化企业的。慕声、蜂语等也都在深圳、北京设有分支机构,我们也参与过深圳甚至厦门的项目。但是孵化器没有打算换地方或扩张。

早期其实有业内的朋友也希望我能去北京合伙干,我没有去。因为我知道我的优势在哪里,另外跟我们孵化器定位也相关。其实近几年陕西的创业环境已经被我们以及同行慢慢的改变了,我挺有自豪感的。

Q :孵化了许多智能硬件、智能家居企业后,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 所谓智能硬件其实这两年比较冷,没有真正打开局面,但是不代表这里面没有机会。而智能家居,有一些团队上来就想做大而全整合,那不是创业团队能干的事,甚至连巨头也难一下子搞定。用户在购买的时候,其实不太可能因为选择了某一家厂商的平台而被绑定,也就造成了海尔等这些大企业去推他们专有平台是很难的。

我更认同小米以做好单品的方式去渐进实现智能家居,而且小米的平台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开放的。以点突破,然后连成网,等有一天发现家里好多小米生态链的产品,自然而然就成智能家居了。

Q :对二三线城市创业者有何一些建议?

李: 我见过两种极端的做法,一种团队就是思路非常的闭塞,只顾埋头苦干跟不上大环境变化;另一种就是认为二三线创业环境太差,根本没法创业,我觉得这两种都不可取。

因为各地有各地的优势,一方面不能当井底之蛙,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又要知道我去了北上深肯定有好的方面,但是不好的方面也有,能不能把好的方面加以利用,然后结合本地的优势,这样我觉得才是最可取的。

随意打赏

小米生态链企业小米生态链公司小米生态圈企业孵化器80后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