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的共享巴士,还是捉对厮杀的共享巴士?

2015-09-30 维尼熊猫 AutoLab

导语: 一大波的班车创业公司让“共享巴士”的概念落地生根。你会发现:这里面既有草根创业者、又有所谓的行业小巨头。这么一个高度细分的市场,面临的未来,到底是百花齐放,还是捉对厮杀? AutoLab第70期线下沙龙,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文 /维尼熊猫

就在熊猫撸稿的时候(9月29日),嗒嗒巴士宣布了B轮融资2亿元的消息。当大家都在谈论“资本寒冬”的时候,这算得上“共享巴士”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吧?!

都在做共享巴士,各家靠什么呢? 

AutoLab这一期沙龙邀请的三位分享嘉宾分别是,接我云班车CEO刘辉、嘟嘟巴士联合创始人陈智超、滴滴出行巴士事业部商业发展总监袁方园。都在做共享巴士,那么各家对产品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呢?

图说:接我CEO刘辉

接我云班车

接我云班车目前服务的场景有上下班通勤车、交通枢纽(地铁站)和热门区域的摆渡车。未来,接我还会围绕更多的场景去开展服务。

刘辉提到:“我们把更主要的精力放在这个人到底为什么去坐车,这个车跟别人的车有什么区别,消费者心理上对这个车有什么样的诉求上面。”

所以,接我开设了以草根奋斗男为主题的“楚小白专车”、以女性为主题的“Amy专车”,甚至还有“单亲妈妈专线”、从北京到佛罗伦萨购物小镇的“败家娘们专线”这些看似奇葩的班车。

刘辉强调,接我是把工具和情感这两个属性,融合到产品当中,让大家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选择产品。通过不断缩小聚焦人群,让巴士这一交通工具因情感纽带产生深度的社交粘性。

图说:嘟嘟巴士联合创始人陈智超

嘟嘟巴士

嘟嘟巴士联合创始人陈智超谈到,嘟嘟巴士一开始把自己定位为“互联网巴士出现平台”,将出行需求类似的人汇聚在一起,规划合适的班车路线。目前他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上下班、周边游、机场快线等。

嘟嘟目前主要专注在业务深耕和用户体验上,优化一些小细节,比如车内WiFi、孕妇专座等,让用户信赖这个巴士平台。

谈到与传统巴士服务的关系时,陈智超认为:“我们不是和传统公交抢生意,嘟嘟巴士和传统公交区别很大,甚至可以称得上传统公交的补充。因为,嘟嘟首先提供一人一座专门服务,不需要挤;然后线路以及用户需求匹配通过互联网方式来整合。”

图说:滴滴出行巴士事业部商业发展总监袁方园

滴滴巴士

滴滴终于在7月末8月初推出了巴士服务,意料之中且情理之中。

滴滴从最初的出租车渗透到专车,然后又推出快车、顺风车,想做大出行平台的野心在改名“滴滴出行”之前都人尽皆知了。滴滴从“公交专车化”的角度切入,想建立一个微公交体系,而不去触碰公交体系覆盖的主干线。

滴滴整个的产品线这么多,后来的巴士与以往的业务会产生互搏的竞争关系吗?

滴滴出行巴士事业部商业发展总监袁方园,谈到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面对的人群可能存在重叠。

但是,“出行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选择,很难一个人只用单一的出行方式。某个角度来说,滴滴巴士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拥堵和环保的问题,因为相当于部分的人放弃了私家车、出租车等,选择了公共出行。”

听说“资本寒冬”来了,共享巴士们可还好?

资本始终是创业公司快速成长的推进剂。

9月9日,接我获得了阿里巴巴的Pre-A轮融资;9月15日,嘟嘟获得了5200万元的A轮融资;当然滴滴巴士背靠自己的大金库,也是资金充足。

然而就在9月11日晚上的中关村,熊猫亲眼目睹了考拉最后一班班车的发车。考拉“倒”在了资本寒冬来临之时,按照考拉班车CEO张敏的话来说,“考拉班车放弃的原因,是没有人愿意投资我们。”

接我CEO刘辉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资本寒冬,认为这是一份挺好的礼物,尤其是对于活到现在的公司。

在融资不太容易的时候,市场中倒下了一些竞争对手,大家也开始理性对待这个市场。共享巴士创业公司不再激进地跑马圈地,而是专注服务本身。

嘟嘟巴士联合创始人陈智超则从“快、准、狠”三个点,去主动应对资本寒冬可能产生的影响。

首先是团队选对方向,就高效执行和产品快速迭代;然后在融资上,也提前做好准备,并且自身练好“造血”的本领,做到开源节流;最后就是在差异化的路线上,要狠拼市场,挺住。

滴滴巴士虽然含着金钥匙诞生,但是在滴滴内部,各产品线的资源(资本)配置也是互相牵制的,滴滴巴士也在继续努力挖掘发展的潜力。

共享巴士,未来的路在何方?

横向看一下目前的共享巴士服务:大家的产品相似度还比较高,相对来说真正构建的“门槛”却不够高。

下半年经济形势的疲软和投资的收紧,无疑给看似繁荣的共享大巴创业潮带来了一股寒流。共享巴士,未来的路在何方?

图说:《中国汽车要闻》主编邢磊

这次沙龙的点评嘉宾——《中国汽车要闻》的主编邢磊讲到,“共享巴士其实是一个座椅经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上座率能否保证这一点;其次,共享巴士与公共出行里面的地铁相比,未来如何保持优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人通勤工具对巴士或许是个冲击。”

三家创业公司的态度还是积极乐观的,未来他们会在差异化的地方获得生存空间,还会结合城市交通数据进行产品深度的构建,甚至还会和新能源大巴企业、政府交通部门、高校进行合作,更好地帮助城市减少拥堵。

不管怎么说,共享巴士的概念还是好的。各家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面,到底是呈现百花齐放的共荣,还是捉对厮杀的惨烈,真的还说不清楚。

AutoLab关注汽车科技领域的新公司、新技术、新模式、新投资。

如果你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强烈建议你通过“百度百家”关注AutoLab。如果你还想参加我们的粉丝聚会、线下沙龙、全球电商大会等活动,直接微信搜索“autolab”,妥妥哒!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百度百家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