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诞生于大学的VR团队 MirrorKey正书写自己的故事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一个诞生于大学的VR团队 MirrorKey正书写自己的故事

“人在物质基础满足的条件下,还需精神层面上的满足,但现实世界无法真正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求,所以我们有必要创造新的世界。想要进入这样的世界,我们就需要VR”,在知乎上,王星杰写了一篇《为什么做VR》文章,留下了这样一段话。

2015年7月,王星杰大学毕业,8月,和大学同学赶赴宁波,开始创业,MirrorKey这个名字从大学里走向了社会。12月,带着自研的《MirroringRun》参加大朋主办的VR游戏开发者大赛,踏上了舞台,拿到融资。

2016年6月,《CubeRun》开始筹备登录三星Gear平台。

如果用一些大事件来记录这个年轻的团队,着实没有什么可以值得去关注的地方,但年轻就是故事,这个年轻的团队,正朝着他们的梦一步一步的向前。

一个诞生于大学的团队

在从学校毕业之前,MirrorKey已经在大学诞生,当时的王星杰在山西的中北大学读工业设计,由于学业需求,开始接触建模。

在这个过程当中,用王星杰自己的话说,一个很爱幻想的中二青年发现了新大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造世界。

2013年末,王星杰从他现在的合伙人也是他的同学小健那里知道了Unity,从此踏上了这块新的大陆。

他们开始和一些房地产商合作,做样板房的建模,这个过程当中,MirrorKey的团队慢慢开始搭建,最终形成了一个8人的小团队。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王星杰解释,“因为我们要创造新的世界,一个与现实世界类似但又更加完美的世界,而通过一面镜子进入这样的虚拟现实世界是最完美的方法。”

但是就在这个团队建立之后,他们渐渐意识到做这种样板间的工作,太枯燥,同时太受制于资源的限制,作为一个大学生团队,这方面他们的基础几乎为零,“那样的商业模式成不成功不在于你自己的技术如何,而在于你服务的对象以及你身后的产业支持,国内目前几家比较成功的都是因为自己本身有实力与地产开发商合作。”

同时,他们面临了毕业,在一起商议之后,团队开始决定奔赴宁波进行创业,之所以选择宁波这样的城市而放弃了产业链更为完善的北上广深,按照王星杰的解释,“因为那些地方不适合初创,那些地方仅仅是帮助小苗茁壮成长的地方,而不是帮助种子发芽的地方,我一直觉得,初创只需要信息量的充足和内心的安定不浮躁。”

奔赴上海 进入发育期

但是今年3月,MirrorKey也开始进军上海,只是这个时候他们背后已经有了足够的支撑点,一个懂行的投资者,以及初见模型的产品,一款跑酷类的VR游戏。

说到这款产品的诞生,实际上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因为按照MirrorKey一开始的想法,他们本想做的是射击类的游戏,但最终做了跑酷类。

根据VRZINC的了解,那款胎死腹中的射击类游戏名为《镜像冲突》,实际上是一款简单的射击加跑酷类型的游戏,玩家在一条隧道内头部摆动调整方向射击机器人获取积分。

之所以选择这样一款游戏,王星杰表示,2016年VR产业并不会有很理想的爆发,我们认为在国内首先普及的VR产品应该在移动端,而移动端最适合的VR内容是轻量级的VR小游戏,注重沉浸感体验及快速消费的特征。

另外由于移动设备不成熟,很多游戏会有眩晕感,所以他们明确了“人体视觉与体感的不协调” 类型的玩法是一个禁区。

基于这两点,他们开发了这样一款左右小幅度摇头,场景选择在笔直隧道的射击游戏。

但是这样的射击类太过枯燥,而头部摆动和笔直的前进方式则验证了不会眩晕,因此他们去掉了射击的元素只做跑酷,《镜像酷跑》因此而诞生。

一个诞生于大学的VR团队 MirrorKey正书写自己的故事

而正是这样一款产品,在去年年底参加大朋VR的游戏开发者大赛时获奖,开始被投资人所关注。

之所以他们的产品能够获奖很大程度上沾了Unreal的光,因为当时参展的产品很少有用Unreal的,基本都是Unity, “VR主要是视觉的体现,Unity这方面和Unreal差距太大,但Unreal到2015年才免费,所以中国Unreal的人才相比于Unity,太少了”

最终在一众投资者当中,他们选择了UCCVR,之所以选择UCCVR,王星杰说,UCCVR感觉是在真正做VR产业,而其他投资者很多都是因为VR太热所以进来了,不太纯粹。

也正是因为选择了UCCVR,所以他们选择了来上海,带着他们的产品。

关于未来 专注移动、影视游戏结合

至此这个团队正式的步入了发育期,向下一个阶段迈进,基于《镜像酷跑》而研发的《CubeRUN》正在登陆Gear VR平台。

说到这里,王星杰还是有一点不爽的,因为Oculus针对Gear VR的审核只有一个人,产品要审核三周,才告知结果,是否需要修改,还是通过,这个过程太漫长。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定,要做国外的大平台,同时聚焦移动端,这是整个MirrorKey坚定不移的方向,至于原因,技术和国内外对内容的差异是主要的。

而除此之外,MirrorKey还有一个更加庞大的计划,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大作,在移动端做出来,在他们刚创业的时候,他们做了这样的产品,一个影视类的产品,《Disillusion觉醒》,一个完全在UE4内实时渲染的VR引擎电影。

从整个城市的设计及场景搭建开始着手,搭建一个未来漂浮在海洋上的城市,大妈最终由于工程太过庞大,而不得不暂时停止,做了一个预告片之后,转做了游戏。

但这个项目仅仅是暂停,而不是终结,MirrorKey一直在等待机会将这个项目做下去,按照他们的想法,未来影视和游戏应该是结合的,电影的剧情化进入游戏,游戏的交互进入电影,《Disillusion觉醒》就是这样的产品雏形,“电影和游戏,先分开来做,最后相互结合。”

在王星杰的一段签名档中,有这样一段话:接触到虚拟现实的那一刻,我就意识到,也许这是我应该走的道路。常常在想,这样的现实是否值得我去奋斗?因为那些看起来美好的未来也许只是虚幻的遐想罢了。

但是在他那张名片的背后,同样印着这样一句英文,“If it is not important enough to you,you will find a lock.  If it is ,you will find a key。”

他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随意打赏

自己的故事vr资源vr诞生vr团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