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上海「补偿天使投资损失」是作秀?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文/穆楠

昨天晚上上海科委「 补偿天使投资失败 」的新闻在科技媒体圈,投资圈、创业圈以及段子手为主的自媒体圈炸开了锅。

这个政策大概意思是:对在上海注册的投资机构,你要是今年投了种子期科技型企业(总资产低于500万)以及初创期企业(总资产不超过2000万),要是这些项目挂了,官方将自掏腰包给投资机构一定比例的赔偿。

初听起来,这个 显不符合市场规律 的政策就槽点颇多,看了下细则,发现……更是吐槽无力。

「愿赌服输」 我觉得应该是商业社会里的常识了吧?对于创业和投资行业,其风险更是自己都能把自己吓到的,突然整出这么一个「给后悔药」的事儿,说实话搁谁都挺难承受的……对于这个「 赚了归你,万一赔了,出门右转找ZF 」的暖心政策,多数人还是比较理性的,你看微博上面新浪的调查,87%的网友都表示看不下去了……

用最 简单粗暴 的方式算笔帐,按照政策说明,「每个项目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300万,单个投资机构每年度获得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600万元」。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名有姓的早期投资机构估计过万家,2015年媒体公布的投资案例就4000多,再加上很多没公开的,保守估计也5000+,再看上海,以2016年到2017年为时间节点,假如有500个项目投资(占全国10%很保守了)失败,这些 倒霉的VC都幸运的符合相关要求 ,在相互鼓励一番后,高高兴兴的去要钱了……那么会发生什么?

按照每笔补偿300万计算,上海科委总共要赔偿给VC……15亿! 就算按照中间值单笔赔偿150万计算,也得8亿啊……哪怕再低点,有些机构抹不开脸不要赔偿,上海科委们至少也得掏5亿打底了吧?问题来了……要是几百万几千万,打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贴补的旗号还说得过去,几亿、十几亿甚至更多,三个发起方(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改革委 )想怎么走这笔帐呢?……

捉急啊。。。

另一个层面,反正不管钱从哪出,上面三家的钱都是财政收入里面的,即「 纳税人」掏的钱 —— 用老百姓的钱来补贴VC(其实是补贴创业者),这个逻辑也是醉了……

这会儿,已经不少智商突出、情商感人的网友(还是上海的)已经帮大家琢磨出了「 上市创投补贴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看看……

当然,除了网友吐槽,也有Boss级的互联网大佬开始调侃,老周就建议,大家也别炒股了(A股今天又跌成了鬼),都去做天使投资更安全一些。

所以,从资金来源和政策逻辑角度来看,这个政策就有着不少的问题。估计是看到舆论非但没啥叫好声,反正各种吐槽,所以文件的颁布方——上海科委也看不下了,今天上午借媒体放风说,「 近期会针对相关办法作统一回应 」……

事实上,上海的互联网发展在最近几年明显要慢了很多,抛开之前盛大巨人等那波上市公司风光几年外,很久出什么代表性企业了, 本来发展不错的大众点评不久前被美团拿下,一直非常稳健的携程也因玩OTA那点猫腻被全网群嘲 ……

所以,本是扶植上海创业公司快速发展、响应国家号召的这个政治任务,在刚披露出来后就遭到了如此猛烈的看衰,上市科委还是挺委屈易的……总之,这次的「扶植」创业的的初衷的好的,但实践姿势没咋摆好。

除了就政策来看,还有很地方属于不清不楚的,这让投资机构也很难在操作层面执行,比如怎么亏损是如何合算的?怎么避免故意亏损联手套现?财政预算大盘是多少?谁来审计这些公司财务状况?申请材料需要层层审批,这些琐碎事情的效率如何保障?最后,如何避免权力寻租?

下次主管方再次发声时,能解答这些执行空间的问题吗?

其实,对官方部门来说对于创业者和VC最大的帮助就是让创业公司的工商财务税务等等等等流程更加方便快捷,让相关人员没有寻租空间,把事情放在阳光下,公开透明点, 即使一分钱不补贴,我想他们也愿意为你叫好。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