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无人机竞赛 让意念控制距离普及又近了一步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美国佛罗里达大学16名学生完成了世界首场脑电波无人机竞赛。他们不仅让人机交互(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技术从实验室中走出,更证明了这种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比赛过程没有太多可圈可点,关键在于这种活动的成功开展,已经标志着一个重大的技术跳跃。

据多家外媒报道,脑电波控制无人机竞赛的原理大概如下:

他们编写了一个人机交互程序,在程序运行时,参赛者只需要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他们头上戴的简易脑波仪能搜集脑电波信号,并转换成无人机可以识别的代码,从而实现飞行控制。

美联社援引其中一名计算机科学博士生Chris Crawford称,通过这样的活动,他们希望BCI技术的应用能走出实验室。

BCI是一种很大程度上用于医疗领域的技术,为了把它带到普通人身边,我们就需要结合这些消费级设备,将技术发挥到极限。

脑电波控制并非新鲜事

去年2月,葡萄牙无人机厂商Tekever主导的一个项目Project Brainflight,就实现了用人脑来控制无人机的飞行。

只不过当时无人机操作者需要佩戴专门的设备以测量大脑活动,操作者也需要接受几个月的培训才能熟悉这一系统,从而使用思想去控制计算机屏幕上的一个圆环上下运动,并进而控制无人机的方向。

去年7月,南开大学一个团队也曾通过脑电信号对装有计算机处理系统、车载电控单元等装置的汽车“发号施令”,汽车在人脑操控下能够准确执行启动、直线前进、直线倒车、刹车、车门上锁或解锁等规定指令。尽管车速并不快,但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去年9月,复旦学生团队展示了基于脑电波+手势协同控制无人机的方案,演示中试验者佩戴着一个脑电耳机、一台Oculus Rift虚拟现实眼镜,通过集中精力来控制飞行器的上升,放松状态控制飞行器的下降,并通过手势让飞行器左右飞行。

这次佛罗里达大学学生所使用的设备,要简单的多,每套价值在500美元左右。不过还有更便宜的,比如有家叫NeuroSky的公司,他们就有售价230美元的脑电波控制无人机。

脑电波也会像指纹一样泄露?

在行业人士眼中,BCI将成为未来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技术,届时你在控制很多家庭用品时,连一根手指都不用动。

美联社援引佛罗里达大学计算机教授Juan Gilbert称,戴着人机交互设备控制你身边的物品,在未来会和戴手表一样常见。

但是任何技术的进步都会伴随着与之相应的风险,比如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网络安全成了一个大问题,意念控制也是一样。

每个人的脑电波是很独特的,它们因此就可以用于追踪具体的个人,这就为脑电波的使用带来很大的道德问题。

Electronic Frontier这个基金会的律师称,读取脑电波和识别指纹类似:

一旦我掌握了你的大脑在某种状态下的波动……我就可以日后通过这一形态识别到你。

对于佛罗里达大学这次比赛本身来说,可能并没有什么需要多想的。但是如果这种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之后,难保不会有人那它进行不法勾当。比如美国国防部就资助了一个项目,可以通过脑波仪控制多台无人机,这就衍生出了难解的道德困境。

(本文作者:感觉君。个人微信号:Ganjue004,微信公众号:Keji004)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