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编辑部:国外记者也要跳槽!

逃离编辑部:国外记者也要跳槽!

创业、转行、跳槽,国内的新闻从业者纷纷上演“逃离编辑部”,你可知道,国外的新闻媒体,也正面临着留不住人的尴尬……国外的记者们为何要跳槽,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旧雇主、新工作的呢?

逃离编辑部:国外记者也要跳槽!

在一家商业出版物工作了两年多之后,一位不愿具名的编辑决定开始一个人生新角色:他跳槽到了一家大企业,成为了一名内容策略师。对他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宽慰。在他的以前的那份工作中,他是少数几个在出版商的大规模裁员中幸存下来员工,但是他也经常担心自己会不知何时失去工作。

但在他的这份新工作中,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新公司和新工作“让人充满兴奋、非常乐观”,不像前雇主那里,一切似乎都岌岌可危。

“所有那些预算削减、辞退员工,都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他说,“我想,最主要的区别,应该是我的新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相应也就带来了文化上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不是第一个跳槽的记者。 近来,似乎每个品牌、每家公司都想掌握话语权、成为自己领域的内容提供者,而作为老牌的内容商,各大媒体公司都尽力让自家记者薪水满意、工作愉快。 就在今年8月,Ben Berentson,原Vogue.com网站总监,接受了Code and Theory公司的一个新设立的职务,担任编辑与机构发展高级总监。而Maureen Morrison,原AdAge记者,也搬去了位于旧金山的MUH-TAY-ZIK|HOF-FER(她新工作的确切性质目前还不清楚)。

对于许多具有扎实写作功底和丰富行业知识的记者来说,跳槽到企业,并不是一个很大的调整。 但是从新闻编辑部,到企业办公室,这其中也还是有不少文化的差异。

一大方面就是士气。“在编辑部中,更多的是恐惧,但在企业里,更多的是希望。”曾经在《纽约时报》编辑中心担任技术编辑和网页设计、现任Carrot Creative财会主管Matt Welch如是说。

为了这篇文章,我们采访了七位记者,这些采访揭示了现今传媒行业需要改变的方方面面。对于一些人来说,跳槽,是因为传媒正在变成一个艰难的行业,有经验的记者并没有很多的工作机会,而企业则可以填补这些转型造成的沟壑。对另一些人来说,跳槽,只是他们长期与相关企业打交道的一个自然而然的延伸。

企业也有隐而未发的年龄歧视问题,但是在传媒公司,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一位今年刚跳槽去企业的编辑这样说道。“随着年龄的增大,你很难找到一个记者的工作,”她说,“出版商们都在寻求年轻人,因为雇佣有经验的记者是要很多成本的。可能你能去BuzzFeed或者Vice,但是大部分还是低薪工作或者合同工。在企业里,合适的职位可能还多些。”

逃离编辑部:国外记者也要跳槽!

有时,也并非是记者想要逃离,而是企业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去年,数字代理公司Huge就向Erin Collier发出了邀请,Erin Collier时任Fast Company的资深编辑,而Huge正希望改变自己的内容生产方式,想要为此组建一个新的团队。因此,今年五月,她以执行主编的身份加入了Huge。

“当我在Fast Company的时候,我就在文章方面和Huge有过很多交流。所以我的转换,只是与这家代理公司的关系发生了一点改变而已,”她说,“我也很高兴,能帮助他们从头开始建立一些新的东西。”

Code and Theory公司的Berentson也和我们分享了相似的经验,他表示,最近的这次跳槽,只是“把一个正在讨论的事情变成了切实存在的事情。”而Abbey Klaassen,现任360i公司CMO、原先的Ad Age编辑,只是简单地想要尝试一下新的事情。“我在新闻界已经15年了。我做出了这个改变,因为我很好奇在另一种类型的组织中工作是什么感觉,我想挑战自我、获得成长。”

逃离编辑部:国外记者也要跳槽!

企业总是聘请曾经的记者,最近,这一走势随着越来越多品牌想要在内容领域显示力量,而愈加增长。客户开始意识到在不同渠道制作内容的重要性,这些工作创造价值,而不只是简单地投放广告——Amy Cheronis,MSL集团的总经理这样解释道。

我在寻找这样的人才:能创造性地思考,讲出好故事,了解新闻周期。 ” Cheronis说道,“我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这个内容驱动的世界,都在寻找机会与记者合作。”

在企业和编辑部之间,有很多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高度信息化。 但是从写作风格,到会议数量,再到整体氛围,这两个行业之间还是存在着文化差异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的过渡,但实际上这是苹果和橙子的差别。”那位匿名编辑说道,“我以前都是写署名文章,现在我会做一些代笔,所以我得学着如何让文风不像自己的。”

当然,在公司也没有那么严重的紧迫感。在编辑部,他说,你总是需要尽快拿些东西出来,以免这是你最后一天上班。

Huge工作的Collier赞同这点,企业工作不再是站在新闻周期的顶点抢鲜,相反,它更多的是在科技和设计的趋势中寻找一个巧点,来影响客户们。但对她而言,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不用再担心传媒行业那种天天有挑战的商业环境。

“我喜欢在Fast Company工作,但是传媒公司——即便是最伟大的那个——也都在奋力寻找一个有利可图的商业模式。”她说,“作为一个记者,你往往会担心,这是否会影响自己的事业,而不幸的是,这已经影响到了一些作者和编辑的日常决策。”

Collier同时也觉得,Huge同事们有更强的时尚感,他们的运动鞋也比她的更酷。“我想我是得升级我的衣柜了。”

Teressa Iezzi,这位Fast Company 和 Ad Age的前任编辑,现在在纽约的Wieden+Kennedy公司担任公关与发布总监,认为最大的文化差异还是会议的数量。

逃离编辑部:国外记者也要跳槽!

“新闻,特别是写作部分,是有点小孤独的。你会有编辑会议,和几个编辑一起工作,外出采访。但是追根究底,还是你自己在做自己的事情。”她说,“而广告则是一个合作性更强的事业。”

接受本文采访的记者们都说,在编辑部工作,曾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乐趣,但大多数人都更喜欢企业的环境,在这里,他们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市场、品牌与策略。

当被问到是否会考虑重回媒体时,这位匿名编辑谨慎地表示:“有这个可能,但我可是会变得更挑剔的。”

本文由百度新闻实验室(id:baidunewslab)独家编译,原文载于digiday.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译:薛静

随意打赏

跳槽简历编辑记者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