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个营销活动刷爆了三四线城市家长的朋友圈?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为什么这个营销活动刷爆了三四线城市家长的朋友圈?

文/庐陵子村

这几天,朋友圈被七大姨八大姑占领了,而且都是在转一篇文章——《我给你孩子买了往返的机票,你肯放手24小时让他勇闯上海?》

看完文章,发现是掌门1对1发起的#放手24小时#营销活动,大意是掌门1对1将全程免费带你的孩子到上海逛名校、访名企,包括往返机票、别墅住宿,但前提是不要让家长陪着,让你的孩子自己来,即“有一种爱叫放手24小时”。

这个活动确实大胆,也很新颖。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营销活动,二者简直异曲同工——只不过一个是“逃离北上广”,一个是“勇闯上海”。

为什么这个营销活动刷爆了三四线城市家长的朋友圈?

我联系到掌门1对1工作人员,询问此次活动的效果,对方反馈说,发起活动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半小时不到就破10万+、留言破千,且活动有超过20万家长报名,大量家长群、朋友圈被刷屏,中间活动还被腾讯叫停,多次沟通才保住活动页面,并修改了多个传播提示词。

毫无疑问,#放手24小时#活动和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活动一样,都火了!只不过触达的人群不一样,一个是二三线城市的家长们,一个是一线城市的白领们。

为什么这个营销活动刷爆了三四线城市家长的朋友圈?

为什么这类的营销活动更容易火?大家都愿意参与和传播?我试着剖析两个营销事件的整个脉络,发现了三个关键逻辑值得我们思考,也许正是因为这三个逻辑使得活动增加了火的可能性。

逻辑一:找到用户人群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基础吗?为什么也是需要学习的关键逻辑?

其实不然,越是基础,越是关键。试想下,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活动,以及客户的需求,有多少人关注到自己的营销活动是否面向的是自己的用户人群呢?很多人把营销当做单纯的曝光,于是一心求火。不管什么产品,自己的用户是什么人群,都要求做鬼畜视频、星座漫画、酷炫H5,总之别人做什么火了,那他就做什么。显然,这种逻辑是非常错误的。

相反,新世相和掌门1对1却很好的抓住了自己的用户群。新世相的微信用户几乎都是文艺青年,而这些文艺青年刚好大部分分布在北上广。针对他们做一个“逃离北上广”的营销,再精准不过了。而掌门1对1是专注于10-18岁青少年在线定制教育的平台,其用户群基本都是二三四线城市里的中小学生的家长,针对他们做一起#放手24小时#的营销活动也非常吻合。

而且,前面我也提到,新世相和掌门1对1的活动受众人群已经挺广了,但是他们也是没有触达到所有的人群,包括它们之间的人群其实交叉也比较少。但是,它们却抓住了自己的用户群,新世相在一线白领朋友圈刷频了,掌门1对1在小城市家长朋友圈刷频了。

所以,“找到用户人群”这不关键么?

逻辑二:点燃公共情绪点

我见过很多营销活动,也做过比较多的营销活动。发现一个成功的营销活动,要想让你受众群参与进来,其实不仅仅是利益,关键还是在于这个营销活动能否调起他们的“公共情绪点”。

什么是“公共情绪点”?我认为,它是你的受众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点”,它并不一定是一种需求,但一定是一种潜在情绪。

例如,“逃离北上广”其实就是白领人群的潜在情绪,很多人内心是有要“逃离北上广”的情绪的,但是这并不是他们的需求。很多在北上广打拼的白领,其实还是不愿意离开北上广,因为从理性角度来说,北上广的资源和机会其他地方没有。同样,“对孩子放手”这也是很多家长的潜在情绪,但因为很多家长往往不放心,所以很难转化为需求。

当然,“逃离北上广”和“放手24小时行动”刚好是特殊的例子,其实在大部分情况下,潜在情绪同时也是一种需求。这样的话,其实“公共情绪点”更容易“点燃”。

不过,“逃离北上广”和“放手24小时行动”虽说只是一种潜在情绪,但它们已经具有普遍性。也就说,如果有人提供一个契机,将公共情绪点转化为舆论,整个受众群体就很有可能跟风参与,至少愿意围观。例如,这次掌门1对1做的“放手24小时”活动,之所以会引发三四线城市家长的围观和参与,核心在于这些身在小城市的家长,因为年轻时没有去大城市打拼导致现在希望寻求改变,因此寄希望于下一代人身上,渴望自己的孩子去大城市闯一闯,能够出人头地。

所以,这次新世相和掌门1对1就很好地抓住了各自用户的潜在情绪,然后迅速点燃,将其受众的潜在情绪都激发出来了。而一旦激发了受众的潜在情绪,营销活动自然而然就火了。

逻辑三:埋入争议话题

一个营销活动,受众愿意参与,其实只是成功了一半。因为你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玩,真正成功的营销活动需要打出自己的圈子。

新世相和掌门1对1的营销活动虽然没有影响到所有人(这几乎很难,这类的案例屈指可数),但至少打他们打出了自己的圈层。比如这次掌门1对1的#放手24小时#,我就有在朋友圈看到,而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在圈层之外则传播的更远。

为什么两个营销活动可以打出圈层之外呢?其实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逃离北上广”,还是“放手24小时行动”,两个都是富有争议的话题。是否“逃离北上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处于还在奋斗阶段的普通白领,其实是想留在北京实现梦想,而已经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则希望离开北京,到空气和环境更好的城市享受生活,每个人的利益点和想法不同,都会因此而产生讨论。同样,是否对孩子“放手24小时”,思想开放的人会认为应该对孩子放手,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视野以及能独立成长,而思想保守的人则会认为放手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会让孩子承担更大的风险。

诚然,这两个营销活动本身就是具有争议的话题,二者一推出来,就引发了大众的关注和讨论,而这也让营销活动更多的曝光,突破了自己的圈层。

综上所述,火的营销事件虽然偶然性因素比较大,但内在的逻辑却是一致的,如果没有符合这三个逻辑,哪怕火了,其实对你的品牌也无受益。今天的#放手24小时#,以及去年的#逃离北上广#,二者之所以能火,也正是因为符合了这三个逻辑。

为什么这个营销活动刷爆了三四线城市家长的朋友圈?

注:本文作者@庐陵子村,微信公众号:科技茶馆(ID:kejichaguan),关注商业变革和科技公司。线下约聊请加我微信:lulingzicun。

随意打赏

微信朋友圈营销技巧2016刷爆朋友圈朋友圈营销技巧微信朋友圈营销刷爆朋友圈朋友圈营销营销活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