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照自学直考会催生千亿级共享经济新星吗?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罗超。前不久,驾照自学直考政策出台,这块蛋糕是不是真的砸向互联网了呢?作者认为,互联网驾校即将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互联网 + 正在无孔不入地寻求每一个行业渗透。不过,一些壁垒比较高的传统行业却迟迟无法进入。即可算汽车行业又可算教育行业的『学车』,就是这样的传统行业。这样的行业都有一个特征:受政策影响非常之大,政府鼓励还是限制该行业的开放,会有截然相反的效果。现在『学车』行业因为政策变化正在给互联网带来巨大的机会。

驾校是毫无体验可言的传统行业 

每一个在中国考过驾照的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阴影,考驾照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笔者在报考驾校两年半之后,终于拿到驾照,我的经历相信许多学过驾照的朋友都有共鸣:

1、价格昂贵且混乱:供需决定价格,近年来学驾照者正在快速增长,相关部门数据显示,驾校学员人数已从 2008年 的 1678 万人增长至 2014年 的 3000 万人。这些快速增长的学员导致驾校价格虚高,我两年多前在广州报名时已近 6000 元,更让人不爽的是,驾校后续还有一些费用,比如考长途又要加收几百块、只有周末才能练车又要加钱,如果考试没过再练习一小时又要 100 元…总之,为了拿到驾照人们需要支出可观的成本。 

2、流程复杂时间长:或许是指标有限,广州现在拿驾照平均要 2年 左右,一共五次考试如果每次不挂科至少也要一年以上,因为每次考试都要排队。如果挂科,尤其是科目二(五必考)挂科之后要等待的时间更长,每一次挂科之后都要到驾校缴补考费。每一次练车都是学员拼车,都要拿出一整天时间,却只能练习两个小时不到。整个周期下来很长,再加上其中流程繁琐,考到驾照都是心力交瘁的感觉,仿佛比当年高考还要复杂。

3、教练服务意识差:我所在的驾校,从头到尾我被换了三个教练,不同阶段都是不同教练,这几年相关部门加强了管理,吃拿卡要或者骂学员的行为确实少了,但是驾校教练依然有很大的控制力:比如可以让谁练得更多,可以帮助先安排考试……我经历的教练水平差距也非常之大,有的教练缺乏责任心在我练车时自顾下象棋后来被开除了,还有的教练缺乏耐心,总之我给了钱完全不觉得自己有被尊重。最后我花钱又找了校外的教练,先服务再给钱,整个态度就大大提升了,而且之前考试总出错的一个关键问题得到了纠正,考试才得以顺利通过。

拿到驾照之后,有两个让我印象很深的地方:一个是我朋友回江西老家考驾照只用了一个多月顺利拿到驾照,花的时间比我少了 20 多倍,这说明一线城市本身就要困难很多;第二是我那个驾校已经改头换面走互联网道路,许多老教练被辞掉了,门面重新装潢,有了微信、有了休息厅、有了专属顾问,还有免费饮料,看上去应该还是不错。不过这些都只是『打补丁』对考驾校过程体验并没有本质改变。

驾考新规出台将彻底改变驾校行业

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在 12月10日 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推进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这一被总结为『自学直考』的改革将在 2016年 上半年开展实施,同时启动重点事项的试点,2017年 总结试点经验,深入推进实施,2018年 完成改革的重点任务。主要是让考驾照的培训部分自由化,同时优化了诸多考驾照环节的体验,被视作史上力度最大的考驾照改革。 

最值得关注的点是:1、小型汽车驾驶人可自学直考,想要学车的新人们可以选择符合条件的家人、朋友来帮助学驾,可用自备车辆,就是说完全不需要找传统驾校了;2、进一步开放驾驶培训市场,强化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责任,着力提升驾驶培训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驾驶培训行业诚信体系,加强教练员队伍管理,驾考培训将推出计时收费 先培训后收费,不再是过去那样鱼龙混杂;3、提供更方便的考试机会,考生可提前进场熟悉环境,可就近选省内其他考场,等候时间将大幅缩短;4、驾驶人发生严重事故 倒查考试发证过程,提高驾驶教练责任心。

这意味着,人们以后学车,完全可以不用再受传统驾校约束,而是自主选择培训方式和培训人员,驾校想要吸引学员必须努力优化驾校服务、提升教练专业水平、面向学员体验做培训,这同样意味着驾校培训价格有可能会发生下跌。整个传统驾校体系都被改变了。

不过,新规还有两年试验阶段,在这两年过渡期需要问题都需要摸索解决:

一是自备汽车如何解决副刹问题。如果没有副刹,家人朋友就陪新手上路无疑是风险非常巨大的事情,我拿到驾照买车之后找人陪练因为没有副刹对方都断然拒绝了。如果普通轿车安装副刹成本无疑过高,未来很可能会出现单独的教练车租赁公司,甚至是现在的神州等租车公司,都可能会开展这类业务。

二是如果自由教练在培训时按时计费且服务后收费,如何解决计时和支付的问题。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教练车安装专业设备,这个成本太高;第二种解决方案更有可能:类似于 e 代驾的 App 计费,教练和学员手机都同时开始记录,最终时间同步,双方确认订单,并通过手机完成支付,这意味着驾考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机会。

三是未来是否有这么多专门的练习场地。新手练车不可能什么地方都去,这对学员、教练和他人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所以要在指定场所,过去这个场所一是驾校的封闭场所,二是路面考试的指定场所,在开放驾考培训之后,驾校的封闭场所需要相关部门划出来,抑或又会出现场地租赁公司?这对学员而言可能又是额外的成本。 

四是自由教练资格认证和权责体系。官方说可以找符合条件的朋友家人学车了,这些条件却很严格:『包括取得相应或者更高准驾车型驾驶证五年以上,未发生造成人员死亡的交通责任事故,没有记满 12 分记录等。』等等,满足这些条件且能够陪学员练车的应该不会多,最终一定是类似于滴滴司机这样的『自由教练』,这时候就需要认证这些教练是否满足条件,同时要有一套教练与学员之间的责任体系。

总之,这个开放大方向非常好,对学员而言是巨大的利好——学车体验更好、时间更短、成本更低、技能更好,对教练员也是巨大的利好——不再为传统驾校打工了,而是类似于滴滴司机一样给自己创业,对整个社会同样是巨大的利好——输出更多的司机进一步激发市场需求等等,还有望减少马路杀手进而提升交通安全性。唯一不开心的可能是大量的传统驾校,这中间有一部分已经开始转型拥抱变革,还有一部分恐怕还在纠结之中。

互联网驾校成为下一场共享经济盛宴

AirBnb 开启的共享经济在中国发展得最好的领域,不是酒店业,而是汽车行业:滴滴是其中的代表,已成为中国现象级公司。除了滴滴之外,还有 e 代驾这一连接车主与代驾的公司。其外还有 PP 租车等围绕汽车的其他共享经济公司。现在来看,随着政府新规出台,互联网驾考即将成为下一场共享经济盛宴,且远远大于代驾行业,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 中国代驾应用市场交易规模将达 26.9 亿元;驾校市场规模 2014年 已达到 3000 万*5000 元(广州参考均价)亿元,还在继续增长之中。根据驾校新规来看,互联网驾校从不可能变为可能。

一是自由教练、自由场地、自由教练车,都需要与学员连接起来,这正是共享经济的本质,连接资源与供给,并且是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学员通过手机 App 直接约教练学车,之后再自行约考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驾考模式。就算还有一些教练属于驾校,未来驾校必须要努力获取订单,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赚钱了,这时候必须要用 App 来获取用户。 

二是互联网 App 可解决记时和场地这两个关键问题。就像 e 代驾一样可以实现按时收费并培训后按天支付,同时还能结合 LBS 地图等帮助学员寻找合规的练车场地,如果未在场地内练车还可进行警示提醒等。

三是互联网 App 可解决教练员的认证和权责体系。互联网 App 就像认证滴滴司机和代驾员一样对教练资格进行认证,确保符合相关部门规定。学员还可在 App 上对教练进行评价,以后教练教完学员之后都得求好评,因为低分教练会被平台淘汰。权责体系也将由 App 这一中间人进行明确。 

或许是看到政策之变,今年开始互联网驾校已经开始冒出来了。

我原来那家驾校已改头换面为『猪兼强』,许多地方都出现了框架广告,号称时间更短、体验更高,与之模式一样的还有趣学车等等,这些平台都可以归结为『全自营型驾校』,将互联网作为渠道来揽客、通过互联网优化体验。 

这类模式优势是在各个城市有所积累,拥有完整的场地、汽车和教练员队伍,以及一些官方资源关系,做得好的还有一些口碑。缺点是速度慢,投资非常大且与传统驾校直接竞争,要拿下一个城市都不容易。

第二类是 58 学车为代表的『半自营型驾校』,是 58 通车投资的 58 陪练推出的学车服务,58 陪练解决的是拿到驾照之后的培训问题,58 学车则是通过互联网预约教练学车考驾照。58 学车运营自己的场地,有半自营性质。

这类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与第一类类似,O2O 做自营都有成本高、扩张慢的问题。优势则是其所背靠的 58 平台的资源优势,58 是一个小的本地生活流量入口,同时还投资了驾校一点通、e 代驾等关联公司,它们未来与 58 学车可以协作起来。 

第三类则是走平台路线的,这是类似于 e 代驾的互联网学车平台,采取纯共享经济模式,没有自己的场地、车辆和教练,模式更轻,例如车轮考驾照。

这一模式的优势是可快速推广到更多城市,且走轻资产路线,只要投资地推团队去签教练和场地就可以了,跟滴滴、e 代驾模式一样,做好平台上的司机认证、评价体系等运营即可。不过这个模式很轻,进而更容易被复制,相信未来 e 代驾、滴滴等公司都可能会切入互联网代驾这一芳香四溢的蛋糕之中。

驾考改革还有两年的过渡期,这个周期这些巨头可能还会观望观望,不过苗头一好,肯定就会入局。因为在出租车、用车服务、代驾服务之后,下一个共享经济最大的蛋糕,很可能就是驾考。

本文来自读者投稿,不代表 36氪 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1331.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36氪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