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文·威廉姆斯,那个两次颠覆新媒体的人会掀起第三次浪潮吗?(二)

36氪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本文作者杰罗姆,长期关注新媒体领域。对国内外新媒体的现状和未来有很多有价值的思考。36 氪在此转载的杰罗姆系列文章共有四篇,本文为第二篇,试图通过 Medium 来探寻埃文·威廉姆斯对未来新媒体走向的判断和愿景。之前的文章 请点此处 ,始发在作者的 简书专栏 。

(上接埃文·威廉姆斯的第三次新媒体潮)敏锐地抓住了两次改变新媒体世界机会的这个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让碎片化了的世界,回复完整?怎么让人们从泛滥的低质量的信息环境中解脱出来,找到一处阅读与写作的净土?

博客在美国的兴起,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客的原型早就以个人托管主页、个人网站的形式出现了,但真正掀起风暴,是在 1999年 埃文·威廉姆斯推出了他的博客平台 Blogger 之后。有人说他是博客的创始人,这是误传。他不是什么著名的博客,他的贡献与历史定位,是创造了博客出版工具,创建了博客平台,他是解放博客的那个人,是把枪发放到 “起义” 的博客手中的那个人。他自己,从来就算不上一个好的博客战士,冲锋陷阱。甚至,作为一个领军人物,他在阐述自己的博客思想的时候,都会碰到一些小小的障碍。

不过,对于博客埃文·威廉姆斯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他是一个做内容得心应手的博客,他无法积累起数十亿美金;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硅谷码农,掌握了数字时代神奇的密码,他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人。这是一个码农的世界,码农的世纪。

埃文·威廉姆斯创造的这个博客平台,使所有人都可以方便地利用这个内容发布平台成为后来所谓的 “自媒体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当然是博客的创始人。我 2002年 写的《博客论》描述了当时的盛况。在 2003年 为方兴东的书《博客》写序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 “5 零门槛论”。博客或者自媒体的所有意义,就在这五个零。

零成本、零技术、零时差、零许可、零编辑的个人意见平台,无论它叫个人网站,叫博客,还是叫其他什么名字,肯定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干预、骚扰、破坏社会。它可以是一种全方位的积极的建设性力量,也可以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力量。而新技术提供的种种前所未有的可能,正在不断强化这样一种力量。对这样一种力量视而不见,是荒唐的。

事实证明,十几年前这段被老榕称为 “十分经典” 的论述是相当正确、前卫,而又十分武断与草率的。正确与前卫,不讨论了。讨论一下错误。杰罗姆错得十分离谱,以为找到了终极的解释,并由此而看不到后面出现的许许多多的机会。

“5 零门槛论” 描述的博客,事实上是有门槛的,作为自媒体平台,博客的门槛不仅存在,在今天看来,还相当之高。在博客以后,全球的 IT 人不断地、有组织、有计划、全方位地改写了这个 “5 零门槛论”,把各种各样、形形式式的门槛不断降低,从而催生了数不胜数的新媒体传奇。

以降低文字发布门槛为目标的推特,以提供图片发布、编辑、浏览便利为目标的 instagram ,以降低视频发布障碍、提供视频聚合空间为目标的 YouTube,层出不穷。第二代进一步强化了社交倾向的博客浪潮方兴未艾,至今仍然在不断地出新出彩,直至把门槛降低至无限接近于零。当即时通讯工具 IM 与博客相结合的时候,也就是大家看到微信上的公众号的时候,这一个过程达到了高潮。

埃文·威廉姆斯在这一过程中再次成为先锋。自然,这一次,他出现的时候,仍然不是博客(写博客的人),或者微博客(写微博的人),而是创设新的革命性的迷你的博客平台。他再次搭建了一个舞台,供人们表演,他再一次把更多的枪,发放到了更多的人手中。这一次,你只要会写几个字,就可以表达自己。他的由失败的播客衍生而来的推特,成了全球范围内第一款可以实时颠覆这个世界的文本信息工具。虽然 140 字符的限制,让推特象维纳斯一样,在深度优雅传达方面只能自残,但是,这也大大降低了作文的成本与门槛。不会写作文的人很多,不会写字的人,很少。推特,以及更强大的脸书、微信们真正做到了,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在网络空间 “出版”(Publish)自己。

推特把博客的门槛降到接近于零,自然而然地成了第二代博客的巅峰之作。当移动互联时代来临的时候,140 字的推特把这个世界完全碎片化了。当然,这不是终结,这仅仅只是开始。推特在更为强大、包容、无所不能的强社交媒体,比如 Facebook、微信面前,只能发抖。

这个一手肢解世界,使碎片传达成为世界标准的人,自己也会被撕碎。不久,埃文·威廉姆斯被公司内部的权力倾轧逐出了推特。对于威廉姆斯来说,这也许是件坏事,但是,对于新媒体来说,这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这让威廉姆斯不得不把博客和推特作为过去的驿站,他必须重新出发。他在这种情况下,再次面对那个亘古不变的问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 会如何作答?

敏锐地抓住了两次改变新媒体世界机会的这个人,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怎么让碎片化了的世界,回复完整?怎么让人们从泛滥的低质量的信息环境中解脱出来,找到一处阅读与写作的净土?这就是他思考的问题,也是他选择突破的方向。

威廉姆斯肯定没有学过周易,但是,他显然知道物极必反,知道某种趋势在达到极致之时,必须、必然遭遇逆转。一个分别以自由独白工具、碎片化传达神器几乎摧毁了专业主义新闻价值的新媒体强梁,突然摇身一变,将成为高举高质量内容大旗的传统精英传达的拯救者。这是十分具有讽刺意味的。而这,正是逻辑,没有人比威廉姆斯更能理解,优雅、深刻、完整、无畏的传达,是多么重要;相比较于碎片、任性、无赖、无耻的吐嘈,具有多么明显的意义。

这就是我理解的 Medium 的背景。

埃文·威廉姆斯本人是一个非常爱写博客的人,现在仍然成天泡在 Medium 里,不断地给大伙儿写的文章点赞并推荐。但他绝对算不上一个好的博客,因为,直到今天,他也没有把他的 Medium 说个明白、透彻,呵呵,可能原因不是他说不好,而是他没有想好。但是,他的确没有能够明确地传达自己,把自己的思想完整无误地表现出来。无论是以文字的形式,还是以产品的形式。因此,惹来从业界权威至草根博客的数不胜数的冷嘲热讽。我读完了埃文·威廉姆斯写的几乎每一篇文章,并找到了不少埃文·威廉姆斯的访谈。他的诸多表述是经典而有深刻的,但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碎片式的,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这与出身于纽约时报的乔纳森·格里克,在杜撰 Platisher(平台型媒体)一词时的深谋远虑及精准传达比起来,相差太远。但是,对于一个 IT 天才,你不能在传达方面要求太多。从乔纳森·格里克连续创业连续失败,而威廉姆斯连续创业连续成功来看,表达能力根本无足轻重。

2014年11月19日,威廉姆斯在一场会议中,和著名的硅谷博客奥姆·马利克对谈了 35 分钟,主角自然是他的 Medium。但听不出什么门道来。不过,他的这次神聊,使我对于他的思想的理解更为清晰了。他两年来反复地、若隐若现地在说的一个意思是:新媒体门槛已经够低了,现在是考虑加高门槛的时候了。这与方兴东说的人人传播愿景已经成为现实,新媒体需要 “积淀” 的思路如出一辙。

门槛已经无限接近于零,是时候了,是逆转这一过程的时候了?

当一些人以装疯卖傻、装模作样、装嫩卖萌的方式,在 “机构自媒体” 中委曲自己向用户极尽献媚的时候,那个把全球的媒体精英打得满地找牙的 “码农” 埃文·威廉姆斯,华丽转身了。全世界都看着他,但不明白他在做什么。

原创文章,作者:Yil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39369.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