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拼团”:去中心化大趋势下,帮助商家建立自己的微信拼团工具

36氪  •  扫码分享

移动互联网的标志就是去中心化,如今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已变得极为碎片和场景化。对于电商创业者而言,若想要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微信无疑是个流量最充沛的入口。正所谓 “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因此我们看到了“拼团” 模式的崛起,即通过微信上凑人数买实惠的形式,达到吸粉 + 团购双重目的,获得低成本的装机量。

其实拼团模式下,还可以分成平台和工具两种类型。前者以去年快速崛起的 “拼好货” 为代表,定位京东模式的生鲜自营平台,其粉丝都积累在平台的官方账户上;工具这块目前还比较空白,即通过提供微信第三方拼团云服务,帮助商家建立自己的拼团工具。今天要介绍的 “91 拼团”,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

“91 拼团” 的创始人周磊是名连续创业者,他告诉 36 氪:其实团队在 14年 刚开始的时候做的是类 “拼多多” 的平台模式,但试下来发现:由于平台很难把控质量,因此操作的风险也较大。直到 15年4、5月 份,微信的第三方应用的推出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会。

“未来的大场景应该是去中心化的。整个微信的发展速度特别快,第三方应用是可以和微信公号直接搭载的,因此我们判断未来微信公号就是个大生态,像 App Store 一样会成为一个开放的、去中心化的平台。” 周磊说。

因此,团队的定位从平台转型为工具,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直接连接,自己隐身在商家背后提供支持。商家用微信服务号授权开通 “91 拼团” 后,可在服务号菜单栏上添加拼团的入口,进行组织拼团、团长管理、分销管理等一系列操作。

周磊透露说,通常商家们拼团的头一次文章阅读数在 1800-5000 之间,另外产品的很多 B 端用户其实是二三线城市的线下门店。“门店天然有个导流入口,组织流量的能力比淘宝店铺要强。这帮人就在门口树一个二维码做拼团,到店的客人还可以往线上导流。北京的水果店都是放在外面让人挑选,我们的很多水果店是不开箱的,线上交易完了,消费者直接拿二维码到线下把整箱搬走。”

目前 “91 拼团” 采取预售订单使用权制,按照订单量收费,每单 0.18 元-0.25 元。既然是 2B 的 SaaS 服务,就涉及到付费意愿这块。周磊倒认为这不是个问题,“中国两三千万中小商家的第一刚需就是营销,你帮 TA 赚钱,TA 就会付钱。原来很多 SaaS 的卖点是帮商家提高管理效率,大企业关心的是管理效率,而小企业关心的是我三个月的订单上不来就得关门了,一睁眼房租就要交 2000 块钱。”

聊到拼团背后的驱动逻辑,周磊认为主要分为两种传播模型:一是老客户带新、二是意见领袖背书,“非标品和人格化产品都适合去中心化,恰恰是微信最擅长。” 在他看来,整个微信生态解决了连接的成本。2013-14年 微商有了第一波连接红利,是因为它把原来的社交关系变成了买卖关系,但这个毕竟是零和游戏,并不能长久。15年 拼团起来,等于是通过协同杀价解决了朋友间的买卖关系。

不过他也坦言,工具型产品虽然轻,但背后的商家教育其实很重,“要迈过的槛就是教育”。因此团队正在尝试通过录制视频以及在全国各地发展众包服务商的方法,帮助传统的商家了解如何设置价格梯度、运营自己的粉丝等等。

据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 “91 拼团” 20 人规模,开通了接近 1000 个客户,其中付费比例为 35%,正在寻求新一轮的融资。周磊曾任阿里销售总监和新浪大客户总监,上一个创业项目是 “六人行”(社交类)。

关于微信拼团,36 氪之前曾做过相关的探讨。无论是平台还是工具,用户 “拼” 的热情是否能持续高涨?仍是个需要解答的疑问。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