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外壳,自适应是核心,学吧课堂想用人工智能解决 K12 教育

36氪  •  扫码分享

作为学吧课堂的 CEO 和原巨人教育的高级副总裁,齐明鑫深深意识到,对大部分学生来说,K12 阶段的教育过程是枯燥的,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要用符合他们胃口的方式,比如游戏。

\'游戏是外壳,自适应是核心,学吧课堂想用人工智能解决

用游戏化的方式学习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游戏可以缩短现实世界中的差距,体现在学吧的产品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自适应题目训练得到相同的分数;其次,游戏可以快速反馈学习成果,而线下的考核(如月考、期中考)的检验周期更长,一次失败对学生的打击较大。

基于此,学吧课堂以游戏化的题库模式切入 K12,学生以 “完成任务” 的形式做题并获得金币,类似游戏过程中的 “打怪升级”。而 AI 技术体现在题目推送上,系统会根据前一道题的作答情况推送符合个人水平的其它题目,难度不断上升,达到自适应学习的效果。

在做用户调研时,学吧团队发现很多 “学渣” 都装了题库类产品,即使和这类产品有相似内核,学吧认为它们没有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这表现在题目和自身水平不符,针对性不强,因此自适应学习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同时满足 “学霸” 和 “学渣” 的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学生在掌握一定难度的知识后,如何顺利进阶下一个难度系数呢?

学吧认为,首先,学生一定要保证开始做题、积累数据,AI 可以保证题目推送的精准度,这就是自适应学习的第二个好处:学生可以接触到自己 “能力边界” 的题目,这是最快速的提高方式;其次,基于知识图谱,图谱可以维系知识点之间的牵连关系,做到不同难度之间的衔接。

但 AI 的算法再精准,也只解决了 “学” 的问题,学吧下一步的想法,就是用视频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他们量身定做学习方案,目前 “智能老师” 项目还在 Demo 阶段,亮点同样在于 AI 技术:系统可以根据学生在题库内的表现从 “记忆”、“机敏”、“严谨”、“勤奋”、“推理” 五个维度判定其特质,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

不同的解题方法体现在两方面:首先,系统在讲解一道题目时会弹出人机交互对话框,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解题思路方向的提问,学生的选择不同,后续讲解的内容也不相同;其次,即使 “学霸” 和 “学渣” 做错同一道题,系统也会根据水平给出不同解答。

\'游戏是外壳,自适应是核心,学吧课堂想用人工智能解决\'游戏是外壳,自适应是核心,学吧课堂想用人工智能解决

值得一提的还有学吧课堂的获客方式。随着在线教育发展白热化,很多产品已经进入获客瓶颈期,高者成本在 15-20 元 / 人左右。学吧的做法,是通过 QQ 群和微信群建立种子用户,邀请他们 “刷题内测”,再通过这批用户的邀请新用户,每成功邀请一个送一个 Q 币,所以获客成本在 1.6 元 / 人,目前保持每天新增用户 6000-9000 人。

但是,“游戏化” 虽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齐明鑫也坦言,通过游戏真正实现有效学习是比较难的,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智能手机的使用率变高,学习型产品还面临着和手游、社交类产品竞争的局面,所以学吧将不断打磨产品,未来将考虑加入社区和 IM 功能。

通过 AI 达到自适应学习的过程非常困难,所以学吧课堂目前只推出了数学一门课程,齐明鑫也表示,产品的商业模式尚未明确,目前的想法是通过数据变现,但他也表示,“学吧心态开放,一切皆有可能。”

数据方面,学吧目前有用户 50 万,DAU 近 10 万,上线 4 个月后达到次日留存 55%、周留存 50%、月留存 45%。另外,学吧的题库有题目超过 10 万,学生学习数据累计 7000 万题次,日增长速度在 200 万题次以上。

学吧课堂在去年 8 月获得近 1000 万元 Pre-A 轮融资,由晨兴创投领投,此前曾获得来自联想之星的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