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不仅仅是NGO的事,公司化运作的米公益想要整合资源,做互联网时代的公益平台

36氪  •  扫码分享

对不少人来说,小学时,公益约等于捐书;大学时,公益约等于支教;工作后,公益约等于捐钱。但公益真的只是这个样子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益还应该是这个样子么?所以, 米公益 推出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公益的门槛可以这么低,用户只需要答下题、走走路、打打电话,完成这些简单的事情,就可以获得米币,捐给需要帮助的项目。

但你可能还不知道,2012年上线的米公益现在已经是一家“正规”的公司,成功做了VIE架构,还完成了A轮融资,他们还在进一步探索移动互联网公益的模式。

公司运作,完全不同于NGO。NGO是“拿别人的钱做好事”,但公司需要“ 做好事赚钱或者赚钱做好事”。在赚钱做好事这个事情上,米公益最初像是一家“公益外包公司”,帮企业的社会责任部做公益活动。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模式的天花板,重新设定了商业模式,针对学生及上班族用户,整合捐赠资源、项目资源、用户资源,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益平台。

这个商业模式最理想的状况是实现三方共赢:对捐赠方(一般是企业),提高曝光度、知名度、美誉度和企业形象;对受赠方,解决实际的困难;对用户,降低做公益的时间和金钱门槛。目前,在捐赠层面,他们已经与37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资金、物质短缺问题已经解决。但要找到优质项目和用户,就没那么容易了。腾讯公益、阿里公益、新浪公益这样的门户网站和专业的公益基金会凭借自己的公信力,往往能够获得优质的公益项目。另一方面,众接受这样新鲜事物往往需要时间,市场和用户都需要被教育。

红十字会做公益尚且会遭到质疑,像米公益这样的公司化公益平台更会如此。因此,米公益也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捐赠保障措施。这些捐赠物资全部由企业提供,直接捐赠给相应的受助者或合作公益组织,米公益应用平台负责对公益组织资源的接收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并通过京东公益等大型公益物流来做监管,用户可点击项目查看具体捐赠情况,活动结束后会有相应反馈。

截至目前,米公益已经上线公益项目60多个,捐赠量超过300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