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首席保险官李源祥:平安做医疗不是烧钱,是盈利轨迹不一样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1CBR》:李总,集团为何会决定进入健康管理领域?这项业务在整个集团中如何定位?

李源祥:我们曾经针对平安人寿保险的客户做过一项调查,寿险有将近四千多万的客户,把被保险人加进来将近六千万。我们聘了一个第三方的公司去做市场调研,了解客户最希望、最喜欢公司提供哪方面服务给他,结果我们发现客户最注重的,就是生病的时候他不知道去哪家医院,第一反应就是希望自己的保险公司,可以告诉我哪里好,或推荐医院或者医生,想法来自与客户需求。

从集团的角度,平安的目标是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我们整个业务的核心是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平安在核心领域大概服务了九千万的个人客户,而且以每年一千万的数量在增长。

在核心业务这一块,我们主要的两大战略路径就是“金融超市”和“客户迁徙”,“金融超市”就不用多解释,名称就非常清楚。“客户迁徙”,就是让保险客户成为我们的银行客户,也成为我们资产管理客户。

另外一块就是我们互联网金融这一块,将我们的客户嵌入到各种生活消费者场景,围绕着“医、食、住、行、玩”建立两大门户,一个是资产管理门户,一个是健康管理门户。那么健康管理门户,就是如今的这个互联网健康管理。所以大家要从国际领先的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的愿景,来去思考我们现在做得这些事情。

《21CBR》:在美国医疗就是以支付方也就是保险来主导格局,但前提是市场化程度充分。那平安作为支付方进入健康医疗,是不是也想为中国的医改带来一种新景象?

李源祥:对保险公司来说,改善客户的健康永远是互惠互利的,客户买保险,从某种角度也是对自己健康的关注。从保险公司角度来看,也希望赔付率得到控制。

像美国、台湾、英国都是用支付方来主导医疗体制的,这是海外的情况。那对于我们这次进入医疗健康领域,出发点不是要去推动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已经超出商业机构的能力范畴,不过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并提供服务。

我们在互联网方面,包括我们的核心业务,更多是支持我们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提供商。我们更多是从服务消费者的需求来出发,从服务我们的九千万用户,加上我们一亿三千万的互联网用户,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21CBR》:最近“互联网+医疗”的话题似乎有些敏感了,国家卫计委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给互联网问诊设限了,会不会担心政府的态度?

李源祥:这个没有担心,其实我们在健康医疗这一块,面对的是更广泛的人群,我们简单分为四类人群——

一,是健康人群。

二,是风险人群,风险人群就是说因为家族史或者生活环境,他对于某些疾病发生有比较高的风险,比如说家里有得癌症的人,自己会得癌症的风险就会高一些,这个就是风险人群。

三,是亚健康人群,像糖尿病、高血压这些亚健康人群。

四,疾病人群,也就是需要诊断治疗的。

其实前面两种是覆盖了80%的,20%的人群是另外两类。针对健康人群,牛津大学有一个方程式——“3、4、5、0”。就是通过研究,全世界有3类可控的不良行为导致4种健康方面的疾病,从而产生了全世界50%的死亡。“3”是指缺乏运动、抽烟、不合理饮食;“4”是指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后面渐渐引发了50%的死亡。

所以对于健康人群,我们是通过我们这种健康管理的服务,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帮助他改善一些不良的行为。其中这三种不良行为都是可控的,有一些疾病是基因导致,可能没有办法,但现在这些可控的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就由帮我们客户去管理。

对于风险人群来说,我们也会去跟一些知名医疗机构研究一些预防性计划。比如说癌症预防计划,我们怎么样去通过定期的检查,生活习惯的管理尽可能地预防,或者说在早期就能筛查出癌症,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对于亚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就是糖尿病、高血压,这种其实现在的治疗全部都是发生在医院里面,其实与其说是治疗,还不如说是控制。比如说高血压,这种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通过我们线上线下相结合,医生通过我们的平台,建立起面对面与远程病情管理。

最后针对需要看病的患者,我们更多是提供就诊信息。

所以我想是针对多种人群,不过更多的是关注到前三类人群,我相信我们的这些服务一定不会触犯到卫计委的规定。

《21CBR》:医疗、健康产业,通常投资回报周期都比较长,那整个过程都会由集团100%提供资金支持吗?我们有给到平安健康回报预期时间表吗?会不会考虑与其他平台合作?

李源祥:其实你可以发现平安做任何一件事,想东西都想很久。我们有一点像英国人,英国人跟美国人不一样,英国人琢磨事情,琢磨很久,想明白,他一开始就做长期。当然,我不是贬美国人,美国的做事风格也有他的好处。

平安对这件事情考虑得很深,然后要做长远,从未来大趋势来看,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一想明白,我们一决定去做,就是长期做下去。医疗业务前期的确需要比较长远的投入期,但直接价值的体现就会在后面,不过符合我们平安整体的战略。

其实健康管理除了直接带来价值以外,还有带来另外一个潜在价值,这个潜在价值是不能忽略的。我们有效保单的量非常大,寿险的长期客户加上被保险的人6000多万,那每年都在增长,其实透过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给我们现有的客户,未来带来理赔率下降的潜在价值也是不能忽略的。

另外,我也要强调,平安是不烧钱的,不过核心业务的投产模式,跟互联网金融的投产,包括盈利轨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至于合作,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开放的态度,无论是车险、意外险、旅游险,健康险,都有和市场上几家大的平台公司,包括阿里腾讯百度长时间进行一些商业合作。

《21CBR》:其他巨头,像BAT进入方式都是买、投资、合作,平安大部分还是自建资源,会不会担心发展速度上可能不够快?

李源祥:这就是我刚才说得,平安想东西是想比较远一点。而且里看中国的健康市场,现在一年健康花费3万亿,预测到2020年,会有8万亿的市场空间,这其实要做的事情是非常的多。那我们想好了,看准了目标,就一步一步地走下来。“蛋糕”不会被一下子瓜分光的,所以我想还是按部就班,按照的节奏去推进我们战略的落实。

而且其实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现在没有一个特别成熟、特别大的平台,还没有形成巨头。市场空间足够大,很可能会同时存在第一、第二、第三等等,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另外就平安本身来讲,自己有平安医药的特点和资源的独特优势,这并不是市场现有的东西,大家就有不同的起点和思路。而且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发展也并不慢,现在“平安好医生”的咨询量已经达到3万一天。我们的咨询是通过全科全职的医生来保证时间和相应速度,用户体验的话会非常好,今年,应该会做到全国第一的咨询量。(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作者:韩璐)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