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三伏天已来临,怎样做才是"真养生"?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者 | 小小

出品 |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组(公众号:tech_163)

知否|三伏天已来临,怎样做才是

每年进入7月中旬左右,我们总会觉得浑身湿漉漉的,动一动就汗流浃背,这就是所谓的农历“三伏天”。三伏天总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2日持续到8月20日,我们即将迎来今夏最难熬的40天。

何为三伏天?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任何节气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历史,三伏天也不例外。三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按照俗语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事实上,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2019年三伏天共40天,具体如下:初伏7月12日到7月21日(10天)、中伏7月22日到8月10日(20天)、末伏8月11日到8月20日(10天)。

三伏天的形成

知否|三伏天已来临,怎样做才是

三伏天之所以如此闷热潮湿,主要有三个因素:

首先,从日地关系上看,自春分日开始到夏至,太阳从直射赤道逐渐变为直射北回归线。入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增多,而散发的热量却会减少,为此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以至于天气会越来越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随之进入最热状态。

其次,夏季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水的热容量比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造成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最后,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受此影响,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会促使天气晴朗少云,这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吸收热量更多,进而导致天气也更热。

容易热出的病

知否|三伏天已来临,怎样做才是

随着气温持续升高,挡不住的滚滚热浪呼啸而来,很多人因为受不了老天爷的这份“热情”,以至于身体出现病症。三伏天炎热,人们的饮食量和睡眠时间都比其他季节少,人体水分也比其他季节失去得多,身体抗病能力减弱,因此极易引起疾病。那么,三伏天需要关注哪些健康问题:

1)中暑

在三伏天的持续高温作用下,人体失水速度会加快,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为此易诱发中暑。

对此,我们要注意身体降温,不要在室外停留太久,外出最好打伞。在室外工作的人,最好找阴凉的地方躲避紫外线长时间照射。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在水中加入少许的盐。

2)胃肠道疾病

由于空气潮湿,给各种病毒和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更舒适的温床,不少人因贪食,或直接从冰箱取出冷饮、水果、饭菜食用,很容易患上胃肠道疾病。

对此,要讲究食品卫生,食品存放要生熟分开,以免交叉感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存储在冰箱里,但存储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应该加热。尽量避免在路边的小摊就餐,尤其避免吃生拌的食物。

保持室内环境及食具清洁卫生,并经常通风,防止食品霉变。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夏季桶装水的饮用时间不宜超过一周。腹泻病人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家人最好不要与其共用餐具以防传染。

3)心脑血管疾病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而且体内水分流失多促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我们首先要防止情绪中暑,做到“心静自然凉”。天气炎热,人容易烦躁,就要特别注意“静心”养生。避免外界不良情绪干扰,导致情绪激动失控、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三伏天时不宜大量运动,特别是喜欢晨练的老年人。有研究显示,70%-80%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点到10点之间,这段时间也是晨练高峰,同时噎死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

最好不用或少用空调,因为居室内外温差加大会导致许多患病者难以适应,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导致血压变化,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肌梗死或猝死。

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患者,夏日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淡,保证水分的充足摄入。

4)皮肤疾病

三伏天的酷热导致人出汗增多,人体油脂分泌旺盛、毛囊堵塞,为此易感染各种病菌。加上夏季衣衫单薄,暴露在外的部位多,皮肤容易被虫咬蚊叮,患各种皮肤病的几率也会大幅增加。

对此,最好常用温水洗澡,特别是大汗后要保持皮肤清洁,但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同时,洗澡不宜用肥皂,因为肥皂属碱性,会使皮脂流失更严重。

多喝水,多吃水果,少吃带刺激性的食物。注意空调温度,保持体内透达,防止风寒阻于表皮。三伏天工作、生活不要过度紧张,避免因神经紧张而诱发皮肤病。注意防止蚊虫叮咬。

三伏天吃啥?

知否|三伏天已来临,怎样做才是

三伏天时跟其他节气一样,也有很多独特的食俗。其中流传比较广的就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初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这被称为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由于饺子最初称“馄饨”,为此也有“头伏混沌二伏面”的说法。

中伏已是暑天最热之时,此时人们喜欢制作简单而又顺口的面条做主食,所以称“二伏面”。事实上,吃面条不但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而且有利于通过排汗以祛除人体内滞留潮气和暑气的作用,这就是中医所谓的“以热制热”养生法。

风俗习惯之所以能流传下来,背后自有其道理,“三伏烙饼摊鸡蛋”就有科学依据。三伏在立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刚刚度过了苦夏的人们需要重新补充营养。而烙饼加上鸡蛋,就可以实现饮食多样化和营养均衡的目的。

网易科技《知否》栏目,好奇世界,与你一起探索未知。

关注网易科技微信号(ID:tech_163),发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