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创始人、CEO于冬:赴美上市生悔意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原标题:博纳影业创始人、CEO于冬:赴美上市生悔意 博纳这5年错失中国资本市场助力)

博纳影业创始人、CEO于冬:赴美上市生悔意

每经记者 丁舟洋

从6年前博纳影业出走美股,到去年宣布将回归A股。5年之间,中国电影市场面貌焕然一新。

“这5年我们去美国,再回来的时候,发现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反而当时那些没有出去的(影视)公司后来居上,迅速扩张、发展壮大。”博纳影业创始人、CEO于冬不无遗憾地说,“这5年是博纳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消失的5年,博纳错失了5年的资本助力。”

“尤其是中国电影产业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增长阶段。”于冬说,“当一个企业发展到关键时期,除了内升增长,还要有外部的推手助力――这就是资本。”

注定不平坦的回归之路 谈起当初的出走,似乎有些造化弄人。于冬回忆道,博纳影业上市是在2010年,那个时候A股还仅有华谊兄弟刚刚上创业板。中国影视行业还没有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资本进入,那个时候博纳选择了VCPE“海归派”的沈南鹏投资。“所以我们就布局了红筹结构,到美国上市这样一个路径。”

“那个时候(王)中军还没我挣钱多呢!”于冬说,“但他在那时选择了马云的人民币投资。如果那个时候我就遇到马云,现在出去美国的可能就是王中军。”

而接下来的5年,就是中国电影产业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的5年。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等公司纷纷登陆A股。公开资料显示,在去年博纳影业宣布私有化的当天,博纳总市值约合48.55亿元;而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的市值分别约为790亿元、562.58亿元,为博纳市值的十倍以上。“虽然这5年博纳的行业地位、电影的业绩稳坐国内前三甲,但从来没有分析师、资本来找过我们,我认为博纳错失5年资本的助力。”

去年,也是在上海电影节,于冬宣布了博纳影业将私有化、回归A股,迅速引起资本大佬的关注。“但回归的路并不平坦。”于冬说,“去年宣布私有化之后,我们就遇到‘股灾’。这回赶不上恐怕又要等几年了。但我们一定要回到这个市场,和我们的同行、同业公司站在一起。”

“我做电影不太看IP” 大量资本为中国电影行业带来的变化不仅是推高了行业的门槛,也隐藏着因赚快钱、赚热钱而带来的泡沫隐忧。

于冬也目睹了资本炒作下影视行业的一幕幕怪现象。“我都不记得IP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冒出来的了,这几年大家都在炒作IP。”他说,“我记得某一家公司的老板给我看他要拍的片单,7、8部剧、36季,我说‘36季’这辈子你都拍不完,他跟我说,这就是IP呗。”

“我不认为这样的产品能够真的成功。”于冬说,“我们做产品时,还是要非常慎重,对行业要怀有敬畏之心。不能被资本说今年要上市,要上新三板,所以赶紧包装。这样反而有些盈利的公司都变成亏损了。”于冬觉得,自己做电影就不太看IP。当被问到大数据对电影的影响时,他更是决然地回答道:“你别问我,我从来不看大数据,我凭感觉。”

虽然对这两项新事物“无感”,于冬对眼下火热的保底发行颇有发言权,他个人就是保底发行的“资深玩家”。但他也觉得现在的保底发行味道变了。于冬说:“保底发行的初衷是你付了钱,就对这个产品更有责任感和压力了,更用心投入一些。但现在保底发行变得溢价,各方参与的股份制项目合作,甚至还把票房作为金融衍生品放在二级市场去圈钱。这种方式对影片本身是不利的。”

“我们现在不能仅仅依赖资本,我们急需要资本的强大推动力,也需要跟资本博弈。”于冬认为。

(实习生余泽人对本文亦有贡献)

随意打赏

创始人兼ceo博纳影业私有化博纳总裁于冬博纳影业博纳于冬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