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并非万能,几年内将大规模落地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区块链并非万能,几年内将大规模落地 网易科技讯5月20日,由网易科技和起风财经联合主办的“链上无限”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网易传媒科技总监杨霞清主持了主题为“区块链离规模化产业应用有多远?”的圆桌对话,参与嘉宾有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高级研究员徐立春,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世纪互联副总裁沈寓实,麦当劳中国首席数据智能官蔡栋,OK区块链工程院CTO李扬威,孚链科技创始人赵伟。

各位嘉宾一致认为,区块链发展还处于早期,但发展的速度和加速度都很快,未来几年内可能就能实现大规模落地应用。但同时,并非所有的行业都适合用区块链技术,不是所有的应用场景、IT技术都会被区块链颠覆,泛金融领域和其他的去中介化、体现价值交换的领域可能会首先被区块链改造。

区块链发展不仅要发展底层技术,还需要基础硬件设施、智能合约、通证设计、投资环境、监管政策等各方面的完善,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大胆尝试,才能在区块链时代到来时抓住机会。(王华春)

以下为对话全文:

主持人:接下来是圆桌论坛环节,主题:区块链离规模化产业应用有多远?主持人:网易传媒科技总监杨霞清,对话嘉宾:中国区块链研究联盟高级研究员徐立春,中国云体系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沈寓实,麦当劳中国首席数据智能官蔡栋,OK区块链工程院CTO李扬威,孚链科技创始人赵伟。

杨霞清:非常荣幸今天来主持这个圆桌讨论环节,邀请了五位嘉宾,有做实业研究,还有做技术的,阵容非常强大,这次话题大家非常关心,区块链离应用,特别是大规模的应用有多远?请各位嘉宾判断一下,现在区块链处于什么阶段。有人说处于区块链历史的前3分钟,还有人说相当于互联网的1992年,各种观点都有。

杨立春:我认为现在是区块链的探索阶段,未来5-10年,才是实际应用落地的阶段。

沈寓实:我也认为区块链还处于一个探索的初级阶段,但大家要看加速度,不能光看阶段,还要看出速度和加速度。

蔡栋:有点像2006、2007年的互联网技术,因为它推进了另外的技术发展,后来马上会有一个金融危机,实际上金融危机之后,互联网技术才在各个地方大量应用,其实从技术角度是上升的,仔细回想,现在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

杨霞清:您也认为特别早期?

蔡栋:但是有重大突破。

李扬威:分两个部分,在传统互联网上区块链不可篡改性用来增强数据的可信性,其实很早就在用,只是后来提出了区块链概念,所以我觉得它已经成熟了,就是在互联网行业。但是在另外一个领域,就是P2P网络行业,比如说我们以前的BT或者电驴发展下来,到现在的比特币、以太坊,继续发展下去,还是处于早期阶段,就是凌晨三点钟的样子,估计还要两三年、四五年才能到大规模应用。

赵伟:区块链现在是早中期阶段,相当于互联网2000年左右的时候,如果做一个比喻,相当于人的六七岁,也能走,也能跑,但是体格没有健全,心智也没有健全,区块链还需要再继续发展和培育一段时间。

杨霞清:大家观点差不多,区块链现在处于很早期,但速度发展很快。现在很多行业都在和区块链结合,大家觉得到底哪个方面会率先有应用落地,落地的路径、场景和方法都哪些?

杨立春:区块链分公有、私有、专有、联盟链,处的场景不一样,发展模式不一样,公链是偏向社会应用,人人参与,门槛比较低,这一类应用比较容易落地。联盟偏向于供应链管理或者企业内部管理有价值,专有链偏向电子政务、政府相关的更合适一些。

沈寓实:区块链几块应用,泛金融领域和其他的去中介化、体现价值交换的领域,都是非常好的落地场景。世纪互联的董事长元道先生,准备推公链共同体,推公链的核心技术,公链是基础设施,不是一家公司所能做的,有水平公链、垂直公链,当然公链和联盟链差异日益模糊化,整个是比较初期阶段,我们都同意,还要看加速度,要提前布局。元道先生讲今年是公链元年,发展公链不能等。

杨霞清:早期做基础设施,做公链,应用怎么办?

沈寓实:泛金融领域和其他领域监管比较弱化,是去中介和进行价值交换非常有效果的价值领域。

杨霞清:麦当劳有特别大量的数据,蔡总做了多年的技术,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结合,或者推动实体经济,提高效率这方面,有那些可以去做的?

蔡栋:以前我们在万达海量产品做尝试,包括现在麦当劳这样世界上最大的供应链,海量客户场景下,很多事情,虽然我们刚才也同意,区块链技术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要不要用去中心化的公链,或者安全性考虑,或者扩展性考虑,很多技术挑战。刚才说场景,泛金融、泛价值,能够数字化的场景都可以开始做尝试。

在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在这两年,包括今年会不断地看到,而且新闻会越来越多,不做准备,很危险,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做了数字化,做了上链准备,你没有做好准备很危险。做各种尝试,多跟同行、新创公司合作,因为这个行业人才比较缺。我们可以做跨行业联合,新创公司也好,海外基金会也好,以非常开放的心态做很多尝试,真正的目的,一方面为实体广大用户感觉得到,并不是要实现一个超级牛的公链、完美的公链才能达到这个好处,其实有很多方法和途径。

供应链技术肯定有很多的问题,一方面产能过剩,这么多自己的品牌,大量做很多产品,但是消费者并没有完全享受到他们要的个性化定制的物美价廉的产品,世界上一流产品实际上都是中国生产的,这方面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很有趣的是跨行业,怎么跟娱乐业、餐饮业、制造业结合,泛金融、泛数字的权益可以做起来。

李扬威: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可能有三个比较关键的技术上的点,一个是AI,区块链是纯线上、纯数字的东西,一旦涉及到线下的确认,如何把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目前很多由人来完成,AI强大以后,它的准确率才能得到保障。

以硬件为基础的可行性计算,现在所有智能合约执行都是验证节点,你执行一遍,我执行一遍,大家所有执行的都是一样以后,程序算通过了,效率其实非常低的。以太坊的智能合约,特别是存储,收费很贵,每个人存一份,并不是高效状态,每个人算一份。最好的方式让一个节点来做,后端只有一个服务器,怎么让P2P网络当中区块链只有一个节点来算,这需要保证这个节点确实有效,确实算的对的,用可行性计算来做。

现在区块链发展到这个阶段,对抗网络黑产问题也成为当务之急,一堆机器过来薅羊毛,以及怎么对抗黑产等等。

赵伟:区块链应用解读很多,两个维度去说,现在大家对区块链应用解读是当下的维度,从技术去中心化、挖矿等等之类,这个层面上去解读,应该拔高一个维度,早期阶段的互联网,解决了信息化,解决了信息传递,区块链是互联网下半场,是价值互联网,肯定解决价值密集度比较高的行业,首先从金融开始,然后从供应链开始等等,逐步朝着传递价值角度上做行业应用。

除此之外,还需要再拔高一个维度,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从区块链技术特征推广出来的一些地方来看,可以做确权、组织、协调、激励,正激励和负激励,刚好是生产关系的四个著名特征。生产关系里面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确权,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组织,后面还有发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现实当中的法院、军队、监狱等等,都是做现实生产关系之间的协调。智能合约刚好做了区块链领域的这种协调工作,最后就是激励,一个成果完成了之后,我们需要对几种行为,如果是正贡献就是正激励,负贡献就是负激励,没有做贡献,围观,我们做零激励,刚好是分配机制。如果把区块链上升到生产关系的角度上,能够把现代的商业重新颗粒化,重新解构,然后重构,上升到这个维度上才是正确看待区块链作用的一个视角。

杨霞清:我们所说的大规模化应用是什么,能够产生日活千万级用户的产品,当然大家其实也有部分人比较悲观,觉得现在的应用可能没戏,因为很早期。比如我们现在如果是去谈区块链的落地应用的话,关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结合行业来谈,比如金融、新闻、音乐、版权,还有游戏等等,还有如果是我们想达到千万级用户的应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从技术上、从监管上,从组织形态上,都需要哪方面的变革?

杨立春:区块链+产业,是做区块链的专有社会组织、社群组织,为产业提供数据上链服务,这是比较正统的方式。在产业里面怎么应用,存在哪些问题。首先产业应用的话其实还是在于现有的产业上面做应用,所以不是在颠覆,做产业升级。现有什么基于数据服务,还是一样坚持数据服务,不会因为区块链存在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态出来,

传统产业做区块链有哪些政策方面风险,首先现在很多人都在找我,传统产业里面很多人在找我,我想发币会怎么样,这是想法不对,比如发币的风险在于基于政策投资投机的风险,给传统产业带来多大的冲击,管控能力相对比较弱的话,其实会给现有的产业带来很大的冲击。

杨霞清:我们之前认为区块链无所不能,其实区块链并非所有行业都适用,包括很多传统行业,包括互联网创业公司都要发币或者上链,实际上不一定所有都行。沈总分享一下关键点在哪,要大规模应用的话?

沈寓实:刚才主持人讲的观点非常正确,区块链是有实现颠覆性变革的潜在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应用场景、所有过去积累几十年的IT技术都要被区块链颠覆,擅长场景正在摸索,可以明显看到分布式、去工业化、去中心化,价值传递和确权,以及智能合约,这是看到的很清楚的,这些组合拳什么场景最合适,怎么突破,这是最大的机会,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

下一步区块链构建出来的世界必须融入到现实世界,现实世界有中心化、有政府、有监管、有传统和大佬,这些东西怎么融合,这是需要深刻思考的。大规模普及区块链必须跟传统世界、现实世界进行深度融合。还有安全性问题,现在区块链的效率和安全,还没有达到大规模使用在技术上的要求。

蔡栋:最近十年,我主要在大型跨国的实体行业比如能源、教育、投行、房地产和餐饮业,我们从这个方面想怎么落地,怎么在组织架构上做。区块链跟其他以前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很类似的,对于实体来说怎么创新,这个命题思考的角度很类似。一个是思维上,领导层的战略角度,一定要开放,因为大家已经享受了很多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另外一个方面,数据寡头导致为什么现在是互联网的第二次机会,对实体尤其是这样。我们现在做的数字化,把物理世界转成数字化,转成数字化肯定有价值,同时存储这些海量数据,区块链技术特别适合处理这些场景。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权,我们在另外一个会议上说,如果老是用免费商品,你就是免费商品,像脸书一样,你的数据被其他人拿走了。你核心要数据化,不但有开放心态,而且认真踏实做这件事情,这很困难,但是很重要。通过物联网、交换数据可以做总体的数据化。尝试上链,遇到各种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区块链技术,到底什么场景,也是要有一个生态,参加这样的会议,标准化来落地。

大公司怎么留住人才,区块链、人工智能人才本身很稀缺,很难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一拨人马,用激励、社区、开放方式做,编程马拉松跟区块链项目合作,都是很好的办法,这样把场景、人才、数据可以放到一起,大家来开放地解决一些大问题。无论产能过剩,还是做跨行业客户精准营销,引进新的商品,包括定制化,这是可以做很大的尝试。

实体企业国内国外我工作了很多年,尤其国外,我们一定要有国际化的思路,要做国际化的布局,往往有更大的场景,像互联网一样,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都是跨国的,这些场景选择也是需要开放心态,想的越大,有可能越好。我们参加今天的会议,要么已经认可了区块链技术和Token颠覆性作用,要么是准备解决自己很大实体行业问题。

从这几个角度考虑,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杨霞清:大规模应用关键点在哪,或者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李扬威:短期来说,大家常说的一个问题,比如效率问题,把TPS提上去,解决区块链的存储效率问题,现在所有节点存一个数据,以后不同节点存很多数据,还有智能合约功能非常少,如果能做到现在的操作系统那么发达,可以解决很多现在很难解决的问题。长期来说解决安全、监管问题,传统操作系统有安全机制,现在区块链没有,靠一个私钥,想访问什么就访问什么,如果做到更安全角度,这些安全机制都是要加的。

智能合约谁想发就发,随便发,而且发了不能停。我们如果能够做到监管方监管智能合约,审查通过了,让你发,才能发,发的过程当中,发了以后,发现不对了可以暂停,甚至可以取消,让你退市。能够让监管方做到放心,这样整个区块链才能做到安全、平稳、稳定发展下去。

杨霞清:李总觉得安全和监管问题是两个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赵伟:区块链特别像互联网的早期,90年代的时候,我们上网需要拨号上网,打开一个网页需要好几分钟。区块链也是一样,首先一些硬件技术东西没有达到,硬件上来之后才是软件,软件上来之后才是应用。现在软件其实跑在了硬件的前面。比如说在区块链的一些应用里边,现在TPS明显就不够用,那肯定是硬件制约的。区块链关键的一个硬件技术,IPFS分布式的存储硬件部署还没有大规模地部署。现在中心化的云存储方式,有很多时候没有区块链的一些应用特征或者激励机制,在存储上可能不太满足区块链的发展。我对IPFS这样一些应用非常期待,这些硬件齐备了,带来了系统软件升级,比如EOS,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应用,这是技术层面上。

很多人担心监管,没有特别大的必要,从互联网的发展已经看到了,我们国家对创新的态度还是比较审慎的开明,不是一上来完全开明,那样会乱掉,因为很多人会用这种东西去发一些空气币,做一些不靠谱的事情,需要一些监管。审慎的开明,允许你创新,根据你发展,有监管的情况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其实这个不是特别需要担心的地方。

杨霞清:对于区块链应用,大家最困惑什么,最期待什么问题的解决?

杨立春:我的观点就是,区块链的价值是在链外,所以我的感觉整个产业对于区块链的认知,什么时候才会成为大家都知道的阶段。因为一个新的技术普及或者推广,需要社会上很多决策去做,包括政府也好,包括一些热群,一些企业,我也希望期待更多的那种政策,更多的那种激情澎湃的企业创新,能够推动区块链更快落地。

杨霞清:就是觉得共识没有达成,期望各方共建区块链生态。

沈寓实:区块链现在处于早期阶段,它对将来基础设施的颠覆性看到了,当然比特币之外,跟实体经济、现实世界融合的点在哪,我们在探索,最期待看到,也是最困惑的地方。

蔡栋:希望政府监管上面有更多的透明性,希望有辩论会,以前互联网金融的沙盘,能不能有区块链的沙盘,做很多测试。比如实体上链有很多好处,比如证券化的通证和应用的通证,本身边界不清晰,美国也在辩论,但国内大家公开的辩论会比较少,希望这方面可以工信部牵头,共同探讨。毕竟这是新事物,我们不希望失去这么好的机会,对中国各行各业,无论对经济还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到底怎么在监管上制定更下一步的政策,不要被动地被大的趋势驱动,而是预先能够设想六个月以后什么样,一年以后什么样,两年以后怎么样,倒过来,给我们整个行业界做一些探讨,比如预测性的政策,我们实际操作有很多困惑,希望这个方面有更包容的措施出来。

李扬威:像互联网2000年那场泡沫一样,现在区块链行业大概99%是泡沫,1%是严重被低估,只有经历2000年那种互联网泡沫刺破的场景,剩下的1%才能出来,真正发挥价值。

赵伟:我最大的困惑是为什么发展出来币圈和链圈,Token的设计是是区块链的灵魂,其他的技术是承载的体,结果形神分离了,让我很困惑。我希望随着技术发展,大家对通证的论证,里边的通证设计,都比较完善了,投资人也比较理性了,监管措施也齐全了,基础设施发展也好了,这个时候形神合一,是我最希望的。这样区块链才能真正发展起来。

随意打赏

区块链 行业落地2018年区块链区块链如何落地医疗区块链落地区块链技术落地区块链落地场景区块链落地项目区块链落地应用区块链与大数据区块链大咖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